生活中的羊群效应

为什么叫“羊群”而不是“狼群”或其他什么群呢?

这是因为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头羊动起来,其他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有人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

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之后,那人将那根棍子偷偷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存在了。

动物如此,人也不见得更高明。有一个“电梯心理实验",实验人员记录了这么几个片段。

片段一:电梯门打开,一个绅士模样的人(对实验不知情)面朝电梯门站着。实验人员男甲和女甲前后进入电梯,背朝电梯门站着。正当绅士感觉到有点奇怪时,实验人员男乙又进来了,他进来后毫不犹豫地背朝电梯门站着。面对电梯门方向站着的绅士,摸摸鼻子,摸摸额头,眼睛滴溜溜地转了几下之后,终于作出决定:背朝电梯门站着。

片段二:同样的方式,三个实验人员的一致行动,令一个中年白领男也转过了身子,背朝电梯门站着。

片段三:实验人员增加到三男一女,这时,这四人不仅可以通过一致行动让不知情的男青年一会儿背朝电梯门,一会儿面向电梯侧面。更神奇的是,三个男性实验人员一会儿取下帽子,一会儿戴上,不知情的男青年也跟着将自己头上的帽子取下,戴上。

我们都知道,坐电梯一般都习惯面对电梯口。这个根深蒂固的习惯,在三个人面前那么不堪一击。而当影响者增加到四个时,被影响者戴帽子的行为也变得不由自主了。

职场上的“羊群行为”比比皆是。这些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在哪里,只是盲目地随大流。我们应该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而不是所谓的"热门”工作。"热门”的职业不一定适合我们,如果个性与工作不合,努力反而会导致更快的失败。

此外,生活中的羊群效应也是数不胜数。街头巷尾只要有一圈人围观,马上就是两圈三圈人——管他们在围观什么。如果你做一个类似于“电梯心理实验”的实验,找一群人围观一棵平常的树或什么的,保证围观人数剧增。就是那些地摊骗子,也懂得利用羊群效应,一个农民打扮的人在卖“刚挖出来”的假古董,也晓得找一些同伙假装围观、讨价还价。那些利用扑克牌、象棋或绳索小魔术的骗子,围观参与的多半都是同伙。这些伪装的“羊群”,在引诱那些不知情的“羊”入局。

创业也是如此,看到一个公司做什么生意赚钱了,所有的企业都蜂拥而至,上马这个行业,直到行业供应大大增长,生产能力饱和,供求关系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