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皆寂寞

历史上的不少伟人其实都是孤独的。

卢梭在孤独中完成了自己的忏悔与救赎,然后他建立了自己的思想高台。他写下了《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其实他本就是孤独的,有几个人能懂他的内心呢?

一代哲学大师康德,他的闪光思想出于对头顶灿烂星空和心中神圣的道德法则的敬畏,在冥思苦想中度过他孤独的一生。

优秀的人不羡慕繁华,他们并不排斥孤独。这种孤独不是离群索居,而是一种能够使自己安静、升华的东西,使我们在纷扰的世间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用简单面对复杂,在喧嚣的城市里中保持一份恬静安然,甚至在不公平面前和突如其来的厄运中能够自我调节,不怕人生的转弯,纵使身处低谷也不放弃飞翔。

人是社会的人,谁也不能脱离社会独自存在。人会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社会意识和群体意识。但是这种群体意识并非就否认孤独。

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而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观念和品味,以及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这些不同的心灵壁垒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被真正打破。君子和而不同,你需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著名雕塑《思想者》的作者罗丹也是孤独的。正是在孤独痛苦的思想中,让作品显示了充满内涵的美。

一位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处境艰难的音乐家,写信给爱因斯坦,向他表达自己对生活感到悲观绝望。爱因斯坦在给他的回信中说:"千万记住,所有那些性情高尚的人都是孤独的。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享受自身环境中那种一尘不染的纯洁。”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寂寞孤单中她酸楚过、绝望过,但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使她最终战胜了自己。她在自传中写道:"寂寞孤独感浸透我的灵魂,但坚定的信念使我获得了快乐。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微笑。”

苏东坡是孤独的,他一再地被贬职,人生抱负难以实现,心里不是不凄凉的,他那“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渗透着怎样深刻的悲哀。

陶渊明是孤独的,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以及安于田园生活的恬淡的背后,是做不到官场尔虞我诈虚假逢迎、无法实现为官济世的理想的苍凉与无奈,唯有与**做伴、“壶中日月长”了。

有时候我们也会羡慕那些八面玲珑的人,他们总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好像永远有聊不完的话题。相当一部分人也试图做那样玲珑的人,因而不断地努力去迎合别人。但是,如果你还是个有追求的人,你就会日益感到,没有追随自己的内心,你无法真正快乐。而当你沉浸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里,你根本不会感到寂寞孤独,你会因为充实感与小小的成就感,而对生命和世界有更多美好的感悟,也会距离你的梦想更近一些。

孤独并非全是悲苦。看看伟大人物的生命历程,他们当时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孤独是一种苦,反而沉浸其中、甘之若饴。因为他们在这孤独中有了对生活最深刻的领悟,获得了最闪光的灵感,成就了他们无与伦比的辉煌人生。这种孤独给他们的人格赋予了一种美,一种厚度,一种力量,这种美和力量或悲壮,或深邃。那时候,他们享受这孤独,甚至不愿意别人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