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尊重才会赢得尊重

懂得尊重他人,不光是一种礼貌的行为,更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孩子今后真正得以立足的根基之一。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必定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而一个对他人缺乏蔓重的孩子,则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诸多的麻烦。小于就有这方面的烦恼。

小于自诩是一个开明的家长。她总对自己8岁的儿子说:“妈妈是你的朋友,有什么事情你尽管开口。”于是,孩子在她面前总是大大咧咧,没大没小的。还经常直呼其名,有时候还在同学面前调侃自己的妈妈。小于面子上虽然挂不住,但为了表示自己的开明,也就忍住了。

在最近的一次朋友聚会上,小于才突然明白到,她的儿子居然完全不知道尊重他人。这不,小于正在跟客人聊天,儿子突然伸着胳膊大叫:“我现在就要苹果汁!于小芬!"小于叫他稍等一会,他马上就大喊大叫起来:"于小芬,你给我闭嘴!"

小于对儿子的表现深感吃惊。但最令她伤心的是,她突然意识到这些不良举止对儿子来说已全然日常化了。虽然他经常会出其不意地表现出对妈妈的不尊重,但如果不是这次聚会,小于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小于不禁想,在"尊重"方面的教育上,她究竟哪些方面做得不够……事实上,孩子之所以不懂得给妈妈面子,不尊重妈妈,与小于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孩子之所以不懂得尊重她,责任全在小于。

在生活中,小于希望能和孩子在地位上对等,渴望给孩子开明的印象,希望成为孩子的朋友,于是,在无形当中,她把自己放低了。实际上,家长首先是长辈,负有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行为的责任:其次才是朋友,才有与孩子人格上的平等对话。这样的主次,家长必须分清楚。如果仅仅强调自己的朋友身份,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其后果就是教育出这样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正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指出的,在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孩子的道德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不尊重别人,可能是他没有学会尊重;或者,他根本不知道尊重为何物,因为他从没有体验过被尊重。

专家分析,孩子之所以不懂得尊重他人,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长过分纵容,导致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

孩子出现问题首先要归因于家长,太过溺爱孩子,家庭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正确乃至缺失,致使孩子目无尊长,不懂得尊重他人。

作为家长,应该加强沟通、鼓励孩子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用合理适当的方式进行鼓励和惩罚,为孩子树立起勇于承担责任和知错就改的意识,并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关怀和尊敬他人。

2.家长过分灌输自己“高人一等”的观念,让孩子不屑于尊重他人

很多家长,因为家庭背景比较好,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就对那些弱势群体百般鄙薄,平时动不动就嘲笑、挖苦别人,孩子在这样环境中成长,体会到的是家长的刻薄,又如何能懂得尊重他人呢?

孩子的效仿能力强,他很容易就能把家长的这些行为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欺负自己的同学、辱骂比自己差的人等现象就是这样发生的。要想孩子能够尊重他人,家长需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3.自我感觉良好,导致孩子不会尊重他人

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脑子灵活、优秀,所以难免就傲气、霸气,看不起别人。总要求别人应该这样或者那样,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效果,就会用素质差或者笨来概括。却不知这种想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勉强他人的行为,就是对人的不尊重,是一种伤害。懂得尊重那些有弱点和缺点的人,能包容他人的弱点和缺点,都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4.家长本身给予孩子的尊重不够

就精神世界而言,孩子渴望得到尊重,得到承认,享有赞誉。没有喝彩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孩子不仅渴望得到同龄人的尊重,也渴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孩子也希望大人能够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过分严格、也不过分放松。尊重孩子不仅是两代人的交流与合作的需要,也是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重要前提,因为孩子是从生活中学习的。家长会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孩子渗透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因此,要让孩子学会尊重,家长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以身作则,作尊重他人的示范

要求孩子尊重他人,家长首先要先学会尊重。例如,尊重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同情弱者,不嘲笑、讥讽别人,不随便指责别人,注意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会对孩子抱怨孩子的老师,很快孩子便也会对老师做出相同的议论。虽然并不是我们接触到的所有人都是正直和蔼和值得尊重的。但是,当家长在孩子面前抨击一些人或事的时候,家长发出的信号就会是"不尊重别人是可以的”,这对孩子的教育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家长应留意自己对老师、朋友、祖父母和其他对孩子影响较大的人的即时评论,要坚决停止说他们的不是,因为即便孩子不完全理解你的话,你语气里的不尊重成分也会使他感受到。

2.尊重孩子说的话

鲁迅先生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展。"

有一次,鲁迅先生在家中宴请宾客,他的儿子海婴也跟大人同席。

在吃鱼丸时,客人们都说:"这鱼丸真是新鲜可口呀。”但是海婴却对妈妈说:“妈妈,这鱼丸是酸的!"

妈妈以为海婴胡闹,就责备了他几句,海婴可不高兴了。鲁迅先生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个鱼丸尝了尝,发现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其实,我们也得尊重孩子说的话啊!"

作为家长,没有查实是没有发言权的。只有做到充分地尊重孩子,查证孩子说的话后再作做出判断,这样才能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3.信任孩子

那一年,小虎刚刚满7岁,读小学二年级。

一天下午,老师组织学生在校园的菜地里采摘还未成熟的青豆英,他个子最矮也最卖力。孩子天生比较馋,何况又是饥饿年代,劳动过程中,全班同学几乎都私下偷偷往嘴里塞了几枚青豆,唯有他,咽回去一次又一次溢出的涎水,任凭饥肠辘辘,任凭胃壁**,始终不曾让自己吞下一枚豆子。

放学时,老师逐一盘问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每个孩子都胆怯地默认了,只有他挺胸、抬头、干脆爽朗地答道:"没有,一颗都没有。"老师死死地盯着他,再次厉声责问,他的声音明显低沉了下去。

“一点也不老实,小小年纪就撒谎。”

他被牵着耳朵推操,其他同学回家了,只有他被留下了,流着泪……

作为家长,一定要记住,诚实的语言需要有信任的耳朵来倾听,更需要有善良的心来领会。对孩子的信任就是对他最大的尊重,如果你的孩子学会了从小就不信任他人,你想想,他又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呢?

4.要正视孩子自我表达中的无理行为

有的父母认为自我表达是一种健康行为,便会允许孩子通过大哭大闹的手段,来随便发泄情绪。这绝不是什么好主意。多数孩子在顶撞了父母之后,会感到愧疚甚至害怕,因为他意识到自己伤害了爱自己的人。但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无理行为无动于衷,慢慢地,他便不再有不好的感觉,并且不再关心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影响到了别人。

5.明确表达出你的希望

向孩子表达"应该尊重他人"这一想法的最好时机,是在他每次发作的间隔。从孩子两岁半开始,你应该反复表明你的期待,比如说"我不赞成拳打脚踢","我不喜欢你用言语伤害别人",或者"我们应为你说过的伤人的话表示道歉"。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明确地给他树立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这会为他童年的健康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表达得越清楚,孩子出现危险举动的可能性就会越小。

6.从尊重父母开始

尊重他人需要从尊重自己的父母开始。美国心理学家尤尼斯提出的德育实践活动理论,注重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培养青少年尊重他人的情感,而不是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只告诉孩子应该尊重他人是不够的,而应该在生活实践中,从所做的每一件小事中,让孩子学会什么是尊重,学会应该怎样尊重他人。

7.让孩子看到各种表达尊重的方式

从语言上表现出你的感激之情是显示尊重他人的强有力的方法。比如当着女儿的面,称赞她的舞蹈老师演出组织得很好,你还可以联合其他父母一起为生病的老师制作问候卡,并叫孩子们都签上名。这些小的表示和认可,传达的意思是:孩子们心中的权威人物都是为了他们好而努力工作的,他们值得尊重。

8.遇到问题时,通过合作来解决

当孩子回家抱怨老师的时候,不要与孩子随声附和。家长应该客观地了解具体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找到礼貌的解决办法。不要提出具有对抗性的办法,如果确实是老师有问题,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努力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式不仅会有好的结果,也会教会你的孩子一个最重要的道理:如果他尊重别人,他也必然会得到尊重。

9.让孩子尝到直接的后果

如果孩子出现无理行为时,可以提前停止孩子与小伙伴的玩耍,或者把已经放在购物车里的糖果退回到货架。如果当时的情况不允许让孩子尝到直接的后果,就让他稍后再体会到。可以说:"你刚才的无礼行为,让我们在超市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今天晚上我们只能少玩一会儿了。"在行使惩戒职能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言出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