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使人接近自己所喜欢的对象,驱使人对事物进行钻研和探索,从事创新的、有趣的或个人爱做的事,并因此乐此不疲。进而促使一个人取得成功。

兴趣对孩子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去积极地探索,独立地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兴趣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孩子只有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就不再只是枯燥的事情,学习效率也就会提高,并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可以说,学习兴趣是推进孩子进行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家长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

许多调查材料表明: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觉性强的孩子,大都能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认真做笔记,肯动脑筋,爱提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主动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并且有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而那些漫无目标、缺乏学习兴趣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很被动,学习不专心,对待学习任务敷衍了事,遇到困难易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家长言传身教

家长的学习兴趣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很多的音乐世家、书香门第都很重视这一点。实际上,兴趣教育比强迫孩子去做家长自己都不感兴趣的事情更容易,效果也要好得多,所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的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言传,就是家长尽可能早地读书给孩子听,会弹琴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弹琴,会习字画画的,就多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等。孩子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慢慢就体会到了学习的魅力所在,慢慢也就产生兴趣了。

2.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例如,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不管是老师或家长讲故事,还是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放故事,孩子们总是专心致志地听,特别是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最能吸引他们。当家长讲小人书中的故事时,家长会发现孩子常常是一边听一边很想认识书上的字,这种主动要求学习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家长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因势利导,适当教孩子认认字,但不要求孩子写,更不要求孩子记这些字,只要孩子能认识,能把一个小故事读下来就行。孩子听得多了,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这些字。有一天,家长会发现,孩子已经能很连贯地把书上的故事朗朗上口地读出来。当孩子在阅读课外书刊时,家长可利用读物内容,作为与孩子对话的内容。这样,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可以不时地受到启迪,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与习惯。再者,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时父母不要一会儿送水果,一会儿与他说话,从而打断孩子的思维。最后还需要让孩子多与爱学习的小朋友接触,受其影响,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3.让孩子从学习中寻找快乐

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

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也会觉得自己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就会有压抑感,于是开始厌恶学习。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对的。

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要有成功的体验。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里面都蕴藏着无穷的奥妙和无尽的乐趣。家长要尽可能引导孩子掌握好知识,孩子每弄清一个问题或者懂得一个道理的时候,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分享这种快乐的感觉,这样既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有探索的积极性,又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后,家长还应该指导孩子读书。家长在家里尽可能安排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当孩子解答出难题后,与孩子分享快乐;当孩子不懂时,与孩子共同探讨。这也能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件愉快的事。另外,家长的情绪、学习的环境等也能影响孩子学习的情绪兴趣。

4.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一些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三岁左右就开始对画画或乐器产生了兴趣。特别是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在老师的教导下,孩子的兴趣爱好出现了第一次飞跃。最先使孩子产生兴趣的一般是画画、唱歌和表演,当然这些都是模仿性的。对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的兴趣都可以在幼儿期唤起,这时不是要求孩子能达到什么水平,而是以唤起他们对各种乐器的兴趣为主。下棋更是如此,很小的孩子就喜欢跟大人下棋,当然更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下游戏棋。家长只要做有心人,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条件,准备一些简单的器具,并多给孩子讲讲自己的见闻,多与孩子一起玩,孩子多种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5.积极鼓励,适当引导

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不管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积极采用多种形式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孩子获得一种被人承认、被人接受的感觉。水滴石穿,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同样,鼓励这个助推剂,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对某一问题、某一学科的兴趣也就在这一次次的鼓励中得以形成、得以发展。但另一方面,家长也应该看到,孩子虽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但孩子由于生活阅历的欠缺,对真善美、假恶丑的分辨能力有限,不良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会乘虚而人。这时候,作为家长或老师,就应该适当地加以引导,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6.挑战困难,循序渐进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学习既要知难而进,又要做到从易到难。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是要如何处理好它。有的孩子喜欢向困难挑战,在战胜困难时会感到其乐无穷,这样就形成了学习兴趣;有的孩子不喜欢困难重重的感觉,家长便可以引导他们在学习中选择从易到难的方法,不要急于求成,让孩子在每前进一步中都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这同样也能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总之,每个孩子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是被兴趣牵引着一步一步地实现的。作为家长,应当珍惜孩子求知的兴趣,并积极地给予保护和鼓励,从小引导孩子在自主求知中快乐学习。既要顺其自然正确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要循序渐进,正确引导。这样,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