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经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娟娟的妈妈中年得千金,视女儿如珍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为了给孩子以无微不至的关爱,娟娟的妈妈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却从不“亏待”娟娟,她给孩子买各种玩具、电子琴、钢琴,请家庭教师,而家里的大小事情从不让娟娟沾手……

而娟娟也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妈妈说什么她就做什么,妈妈不让她做的事情一概不做,以致娟娟到3年级了还不会自己系鞋带。当然,在妈妈看来,这都是小事情,孩子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

娟娟高中毕业以后,妈妈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15万元钱拿了出来,让她到国外留学。

娟娟走后一个星期,那天她下班回到家里,惊奇地发现,她的宝贝女儿居然在家里看电视!妈妈惊讶地下巴都快掉了下来!

原来,因为一直以来习惯了独处,娟娟不懂得与人交流,加之习惯了妈妈的"关怀备至",她自己一点独立生存的能力都没有,遇到事情就只能手足无措地打电话回家哭诉!

她要妈妈去国外陪她,可妈妈哪有钱去呢,于是,她索性就自己买了张机票回来了……

看着自己娇气的"千金",娟娟的妈妈欲哭无泪!到这个时候她才明白,正是自己无节制、包办的"爱",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无能",遇到问题没有办法自己解决,只会退缩回来求助。她真后悔自己昔日的那些行为!可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之所以缺乏生存能力,没有办法独立生活,不会解决问题,正是家长惹的祸!

明智的家长应该知道,真正的爱不是你给予孩子什么,而是你教给孩子什么,你让孩子经历了什么。对于孩子来说,经历才是他们一生最珍贵的财富。燕子妈妈的做法就值得借鉴。

燕子妈妈对自己生下的小燕子非常照顾,可谓舐犊情深,小燕子渐渐长大了,燕子妈妈却像发了疯似的“逼”小燕子离开温暖的家。

刚开始,小燕子们都不愿意离开舒适温暖的家,但是,燕子妈妈就是不让小燕子们进窝,它又咬又赶,非要把它们都从窝里撵走,最后小燕子们只好落荒而逃,去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

燕子妈妈看似冷酷,但是,它却懂得小燕子应该离开妈妈,学会自己去捕食,这样才能独自生存下去。因此,要想让你的孩子今后有能力在社会上立足,有担当,就应该把孩子推出门去,让他们自己去经历生活的磨难,经历风雨的袭击。具体到生活中,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让孩子从小有自己动手、劳动的经历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哈佛大学就对波士顿的456名男孩进行了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过程。在这些孩子进入中年的时候,研究人员对他们的生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不管此人的智力、家境、种族或受教育的程度如何,也不管他们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从小参加劳动和工作的人,即使只在家里做一些简单家务的人,生活得要比没有劳动经验的人更充实、更美满。

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所谓"不劳动者不得食"。从小就经历过劳动的孩子,能够体验到通过劳动而获得正当报酬的愉悦。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得金钱,也不会梦想成为暴发户。他们更会把用汗水挣来的钱花到有价值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他们还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不容易,更加善解人意,更懂得爱与尊重自己的父母。

西欧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积极鼓励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一些脏的事情、难的事情和危险的事情,即使是贵族阶层和富有阶层也一样。欧洲著名的哈普斯堡王室至今保存着这样的传统,在孩子7岁的时候,就开始让他抽出一定的时间参加农家劳动;世界级大富翁兼慈善事业家洛克菲勒家族也有类似的规矩,在孩子7岁的时候,家长就开始让孩子自己通过劳动和工作赚零用钱。这种做法正是值得我们中国的家长学习和借鉴的。

2.让孩子到农村去生活

林诚是一位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他的父母为了让他了解农村,学习一些农业知识,经受劳动的锻炼,在2005年暑假期间,把他送到了农村老家,跟着爷爷下地劳动。

林诚换上奶奶拿来的粗布衣服,走到骄阳高照的田间,一招一式地跟爷爷到田里去锄草、耕种一些时令菜蔬。

爷爷耐心地告诉孙子,别小瞧庄稼活,一道工序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产量。林诚在撒种时,常将种子扔到田埂的外边,爷爷就让他拣起来,细细地讲给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粮”的道理。

林诚认真地聆听着,他发现生活中处处是学问,而自己以前居然都不知道。

在村里,林诚还发现与自己同龄的林舫居然连一天学都没有上过,原因是家里太穷,上不起学,他深深地同情林舫,更觉得自己太幸运了。后来,他跟妈妈说了这件事情,要资助林舫上学……

林诚回到城里后,在作文《暑假最难忘的一件事》中写道:“暑假里,最难忘的事情不是到旱冰场与朋友一起滑旱冰,也不是到游泳馆跟老师学游泳,更不是吃了哪些美味佳肴。而是我在农村的那些深刻体验。在我看来,这些体验是我在书本上永远无法学到的……”

更令妈妈惊喜的是,回城以后的林诚学习自觉多了,从来不用妈妈督促。

专家认为,让孩子体验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自己拥有的幸福,会让孩子心怀感恩,更会培养出孩子博爱的心灵,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生存能力,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好处的。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担心让孩子吃苦,实际上,孩子只有体验到"苦"的滋味,才能珍惜“甜美”的生活。才能懂得同情、体谅、关爱与理解。

3.别让孩子的生活太优越

作为家长,不能让孩子生活的过于优越,不能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而应该让孩子知道,很多东西并不是自己想得到就能得到的,必须通过努力才能获得。这好比只有努力了,才能取得好成绩,才能赢得尊敬一样。一个不努力的人,永远不可能有所收获的。

4.让孩子体验困难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的确存它的道理。生活在穷困潦倒家庭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经验的家长多是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去克服,从而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优良品质。

有位家长是这样做的:

孩子住在高楼大厦里,上下有电梯,出门有汽车,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困难需要他们去解决。针对这种情况,这位家长给孩子布置了两个特殊的作业:一个是每天上下12楼,不乘电梯,而是坚持步行;二是每天上学和放学不再乘汽车,而是坚持徒步走5站路。

开始的时候,孩子觉得爸爸不近人情,但慢慢地他习惯了这种方式,觉得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在路途中看到一些新鲜的事物,比一天到晚家里一学校,学校一家里要强得多。

当然,给孩子设置的困难,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要让孩子产生畏难的情绪,从而更加逃避困难。

此外,让孩子体验成功、体验失败、经历挫折、体验爱与被爱都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去了解生活的本质,更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