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嫉妒侵蚀孩子的心灵

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适者生存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为了将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刻意培养他们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

好胜心与竞争意识过强也催生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与社会问题。因为要竞争,要取胜,有的孩子便同时学会了嫉妒,更学会了不择手段。

孙勤勤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她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工作也非常积极,一直当班长,年年都是市“三好生”。但是这一年,市“三好”被另一位同学当了,因为这位同学患了白血病,大家都推举她。没有当上市"三好",孙勤勤对得白血病的同学耿耿于怀,对着爸爸妈妈又哭又闹,在妈妈的安慰下方才停止了哭泣。可是,接下来她说的一句话让爸爸妈妈有些吃惊:“让她去当好了,得了白血病,反正也活不了几天!”当时她语气中的嫉恨让爸爸妈妈也觉得不寒而栗:自己的女儿是不是着了魔,她对市“三好”的渴望已经超过了对同学最起码的同情。

事实上,不仅是在这一件事上,在平时,她也处处想争第一,把每一个同学当作对手。如果没有经历这一件事情,她的爸爸妈妈还在为自己孩子的"上进心"感到高兴,可经过这件事后,父母才明白,正是因为他们平日过于注重竞争教育,才导致孩子变得善嫉妒,心理有些扭曲了,对此父母要负全责。

其实,适当的竞争能激发一个人的上进心,让人变得斗志昂扬。但若过度了,就可能影响到健康人格的形成,非常可悲。

1.爱嫉妒影响个人的情绪

嫉妒心理会使人产生诸如愤怒、悲伤、抑郁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烦恼丛生,并忍受精神的折磨,这都不利于身心健康。严重者甚至在妒火中烧时丧失理智,诽谤、攻击、造谣中伤他人,而不能留出足够的时间来提高自己,并因此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而不能自拔。

2.爱嫉妒的孩子容易存在偏见

嫉妒心理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偏见相伴而生、相伴而长的。嫉妒有多深,偏见也就有多大。有嫉妒心理者容易片面地看问题,因此会把现象看作本质,并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猜测他人。而当客观地摆出事实真相时,嫉妒者也能感到自己的片面、偏激或是误会。

3.爱嫉妒影响人际交往

嫉妒心理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首先,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嫉妒心理强的学生一般不会选择能力等各方面比自己优秀的同伴交往。更有甚者,还会诽谤、诋毁自己身边优秀的同学。其次,嫉妒会压抑人的交往热情,交往时总有所保留,不真诚相待。另外,妒忌心理重者,甚至能反友为敌,他们一般不能忍受朋友超过自己,并怀恨在心,展开暗中攻击。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是心胸狭隘的表现,也是不自信的表现。要帮助孩子消除这种不良心理,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减少虚荣心、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学会接纳他人、学会理解他人、学会公平竞争等。具体地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自信意识。首先,要让孩子摆正自己与别人的位置,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己在某一方面超过别人,别人又在另一方面胜过自己,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让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从而找到与他人的差距,扬长避短,开拓自己的潜能。其次,有嫉妒心的孩子往往有某方面的才干,争强好胜,却又自私狭隘。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其争强好胜的特点,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自强观念,与孩子一起进行自我分析,帮他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和赶超对方的方法。

(2)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热情、合群的性格和集体主义观念。让孩子充分认识到集体和朋友间友情的美好和重要,从而使孩子乐于去帮助别人。

(3)父母不要溺爱孩子,因为溺爱是滋生嫉妒的温床。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经常表现出对别人的宽容大度,这样,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学到如何正确对待比自己更成功的人,使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4)培养孩子宽容的品质。有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有自身的性格弱点。如:与人交往时,喜欢做核心人物;当不能成为社交中心时,就会发脾气;同时,他们不会感谢别人,易受外界影响等。对有性格弱点的孩子,父母要悉心引导。在孩子面前,要对获得成功的人多加赞美,并鼓励孩子虚心学习他人长处,积极支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别人、战胜自己,使孩子的嫉妒心理得到正当的发泄。孩子学会了事事处处接纳他人、理解他人、信任他人,不仅会发现他人的许多优点,而且也会容忍他人的某些不当之处,求大同存小异。这样,孩子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融洽和谐。让孩子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变得不再嫉妒。

(5)教育孩子承认差异,奋进努力。现实中的人必然是有差异的,不是表现在这方面,就是表现在那方面。一个人承认差异就是承认事实,要使自己在某方面好起来,只有靠自己奋进努力,嫉妒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影响自己的奋斗精神。

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充实自己的生活。因为嫉妒往往会浪费孩子的时间,如果孩子学习、生活的节奏很紧张、生活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孩子就不会把注意力局限在嫉妒他人身上。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充实生活,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和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