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悲观的阴影遮挡孩子心灵的太阳

沙海连天的沙漠中,两个人在艰难地跋涉,见到剩下的半瓶水,悲观者说:“哎,只剩半瓶水了。”而乐观者则说:“呵,还有半瓶水呢!”最后,悲观者永远留在了沙漠,而乐观者却走出了沙漠。

面对同一种现象,不同的心态,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悲观者永远只能看到失望,而乐观者则能看到希望。

在人生的旅途中,乐观者永远向前看,向前走,大步流星;而悲观者只能向后看,原地踏步,甚至向后退,惊慌失措。乐观者面对挫折说:"这对我是一个挑战。"而悲观者却说:"我已经陷入了困境,我已无路可走了!"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能够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是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一个人如果一直保持积极的心态,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幸福,也就是说,心态决定成功,人的心理具有操纵人类命运的巨大能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有一对兄弟,一个出奇地乐观,一个却非常悲观。他们的父母希望兄弟俩的性格都能改变一些。

有一天,父母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以为这样便能让孩子的性格有所改变。

一个小时后,他们的父母走进悲观孩子的屋子时,发现这个孩子正坐在一个角落里,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在哭泣。原来,他不小心弄坏了玩具,担心父母会责骂自己。

当父母走进乐观孩子的屋子时,却发现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把散乱的马粪铲得干干净净。看到父母来了,乐观的孩子高兴地叫道:"爸爸,这里有这么多马粪,快告诉我,你们把马藏在哪儿了?"

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直至当上了美国总统。这中间,乐观的性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位哲人说过,生命也许是枯燥的,但乐观就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是它滋润了我们的生命和灵魂,是它浇灌着我们的生命之花。乐观,是一种积极的性格因素之一,它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事实正是如此,乐观是一种性格或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结果。儿童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乐观不但是迷人的性格特征,还有更神奇的功能,它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心理免疫力。

一个孩子能否健康、快乐、上进、成绩好,心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同时是否有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乐观的性格决定着孩子的人生成败。

生活中经常发现:有的孩子虽然只有五六岁,但神情却很忧郁,怕生人,怕说话,怕做错事。在学校或幼儿园,热闹的地方找不到他的身影;在家里,很少与父母说话,喜欢缩在自己的小房间里。有的孩子缺乏自信,总以为自己各方面不够优秀,别的孩子拥有的种种长处是不属于他们的,以为生活中的一切快乐都是留给那些受老师、家长喜欢的孩子来享受的。悲观的孩子,相对于乐观开朗的孩子而言,更容易在学业上遭受失败,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首先,悲观是一种消极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它的发生总是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长期的悲观情绪,一方面可使他们的整个心理活动失去平衡,另一方面会造成他们生理机能的紊乱,扰乱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影响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免疫力,使他们产生身心反应性疾病,如神经官能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更容易导致像高血压、心脏病等重大疾病以及常见的一些病症发生。

其次,悲观的孩子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因为悲观,这些孩子很难看到生活中积极、光明的一面,所以变得郁郁寡欢。

第三,悲观的孩子意志消沉,没有坚定的信念,从来不知道成功的滋味。信念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定会获得成功。如果他是一个悲观失望的人,不具备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迟早会垮掉的,这就是失败的真正原因所在。

第四,悲观的人遇到困难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悲观消极的态度是致命的,它会让本来能力非凡的人变得平庸,没有任何成就感,长此以往,就会越来越难以认清自己的真正实力。如果一个人永远无法发现潜藏在自己体内的那笔雄厚财富,无疑是最糟糕的事情。

最后,悲观的人容易因困难而背上心理包袱,变得犹豫不决。许多人生怕失败,然而常常都是天不遂人愿,像失恋、计划泡汤、工作不如意等等。在成功者的眼里,没有失败,只有结果,失败是动摇不了他们的意志的。

总之,悲观的情绪不但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与个人的发展,因此,家长应改变孩子悲观的性格,帮助孩子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变得乐观起来?心理专家建议,要想让悲观的孩子有所改变,家长需做以下努力。

1.做心态乐观的家长

要让孩子变得乐观,家长首先要有乐观的思维方式。父母在处理自身问题和家庭问题时的乐观态度,对孩子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如果这会儿下雨了,父母不要说:"该死的天,又下雨了。"因为这样说并不能改变下雨的事实。如果说:"瞧,太好了,又下雨了!小鸟在歌唱,小草也在歌唱,它们都得到了雨水的滋润。"这样就会把快乐传递给孩子,让他无论面对何种环境,都会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

2.不要对孩子控制过严

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相反,控制过严却又会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副作用。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例如:对于两三岁的孩子,应该允许他自己选择早餐吃什么,什么时候喝牛奶,今天穿什么衣服;对于四五岁的孩子,应该允许他在家长许可的范围内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选择周末去哪里玩;对于六七岁的孩子,应该允许他在一定的时间内选择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什么时候学习等;对于上小学的孩子,应该允许他结交朋友,带朋友来家玩等。

3.生活不宜过分优裕

千万别以为源源不断地为孩子提供高档玩具、美味食品和名牌时装就会给他们带来幸福。而实际上,物质生活的奢华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的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真正原因,相反,那些过着普通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十分快活。

4.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批评方式

父母批评孩子的方式正确与否,显著影响着孩子日后性格是乐观还是悲观。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批评应该恰如其分,不要把几次错误夸大成永久性的过失,应让孩子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是可以改变的,并知道从何处着手改变。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父母对他们的评价之上的,因此父母对孩子的言行应以欣赏鼓励为主,并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势和亮点。

5.引导孩子摆脱困境

人不可能事事都称心如意,因而再乐观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快乐。但乐观者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能很快从失意中重新振作起来,并把沮丧丢在脑后。当父母的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他们应对困境乃至逆境的能力。当孩子处于困境时,父母要多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孩子闷闷不乐,父母无论自己多忙,也要挤出时间和孩子交谈,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坚强面对,鼓励孩子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不要尽往消极的方面想。

6.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

乐观的孩子往往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悲观的孩子则往往觉得没有希望。因此,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希望教育是一项细致的工程,需要父母及时地感受到孩子的沮丧和忧愁,帮助孩子驱散心中的阴影。

一位外国大提琴家的童年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有一天,他拖着比自己身体还高的大提琴,在走廊里迈着轻快的步伐,心情显然好极了。一位长者问到:"孩子,你这么高兴,是不是刚拉完大提琴?"

他的脚步并没有停下,说:"不,我正要去拉。"

这个7岁的孩子懂得一个许多大人都不懂的道理:音乐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我们不得不做的、必须忍受的工作。平时,父母要多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鼓励孩子想象自己的美好未来,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只要孩子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孩子必定会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

总之,乐观是光明的使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让孩子拥有乐观的心态,就能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逆境中找到出路,在绝望后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走出悲观的心灵阴霾,走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