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需要包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犯错、认错、知错、改错中成长起来的。当我们的孩子犯了错误时,作为家长,不要盯住孩子的过错不放,而是要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包容孩子,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少犯错,少犯大错,少犯一些低级的、本不应该犯的错,不犯同样的错,不被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

对于孩子来说,包容是他们心灵成长的氧气,如果没有充足的氧气供应,人很快就会窒息甚至丧失生命。

王宇航是某重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中学期间,他的成绩一向名列前茅,可是,自上了大学以后,天天玩电子游戏机,变得不思进取了。期末考试,因为担心考试不及格,他铤而走险,在监考老师的眼皮子底下作弊。结果可想而知,被监考老师逮了个正着。学校通知家长,要求其退学。

宇航的爸爸妈妈又羞又恼,把王宇航带回家之后,痛骂了一顿,还动不动就给王宇航脸色看,或者冷嘲热讽:“真是我的‘好孩子’,算是给我们长脸了!”

王宇航原本就羞愧难当。他一向都是守规蹈矩的好孩子,他也不想“丢人现眼”呀。从此,他一蹶不振,不是躲在卧室里睡大觉,就是去网吧上网,交上了一些坏朋友,跟他的父母对着干,还经常夜不归宿。

就这样,王宇航在错误的轨道上越走越远了。终于有一天,王宇航因为吸毒,被警察从KTV包间带到了戒毒所……

在戒毒所里,王宇航悲哀地对前来探望的父母控诉道:"为什么你们当初就不能原谅我呢?"

这个故事带给家长的教训是沉痛的,而留给我们的启发却是深刻的。假设,当初王宇航的爸爸妈妈包容他的错误,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也许,王宇航又会从这个“打击”中重新站起来,重新步入他人生的正常轨道中去。可以说,很多时候,孩子的希望不是毁在他自己的手里,而是最先毁在父母手中——因为父母过于严苛,首先对孩子失去了信心。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永远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要辩证地看待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得与失,成与败。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孩子成长长河中的触礁现象,以信任的眼光欣赏孩子,用爱的眼光等待孩子成长。很多时候,家长的包容与理解往往比对孩子一味的批评处罚,更能让孩子心悦诚服,给孩子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家长的宽容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能引导他们走出阴霾,走向光明。

印度民族英雄甘地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时说过:"是父亲那崇高的宽容态度挽救了我。”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

原来,甘地从小就爱撒娇,性格也不开朗。他对父母十分顺从,对周围的事物也特别敏感,自尊心很强,一旦被人奚落,马上就会哭鼻子。在学校一挨老师批评,就难过得受不了。

少年时期,由于好奇,他染上了烟瘾,后来发展到偷兄长和家臣的钱买烟抽,而且越陷越深。渐渐地,他觉察到自己偷别人的钱,背着父母抽烟的行为太可耻了,一想起来,就觉得无脸见人,内心十分痛苦,甚至还想过自杀。当他终于忍受不了痛苦的折磨,便把自己的整个堕落过程写在了笔记本上,鼓足勇气,交给了父亲,渴望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惩罚,以减轻内心的痛苦。

父亲看后,非常生气,心情十分沉痛。但是父亲深爱孩子,没有责备他,只是伤心地流下了眼泪,久久地凝视着儿子。甘地看到父亲痛心的样子,受到极大的刺激,更加悔恨、内疚、自责,深感对不起父亲对自己的期望。从此,他痛下决心,彻底改正了错误,走上了正路。从那以后,甘地在行为上很少出现过失。事隔多年,每当甘地回顾那段经历,总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父亲用他慈爱的眼泪,洗净我污浊的心灵,用爱心代替鞭打,他的眼泪胜过千言万语的训诫,更加坚定我改过向善的决心。虽然当时我准备接受任何严厉的处罚,如果父亲真的责备我,可能会引起我的反感,而无益我德行的进展。”

甘地的事例说明了家长对孩子的宽容所产生巨大的能力,在一般的情况下,宽容运用得当,以情感激励孩子,比动之以武力更有效。因为这其中包含了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和对孩子认识错误态度的肯定。家长在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中,尤其是孩子有了过失而又主动认识错误的时候,应当以宽容的态度给孩子以心灵上的抚慰,进而强化孩子改正错误的勇气。而粗暴的打骂未必能够使孩子吸取教训。

一个孩子在他的日记里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

今天我放学回家,接到妈妈的电话,妈妈要加班,要很晚才回来。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去网吧玩游戏了。

在网吧打了两个小时的游戏,回到家后,没想到妈妈已经回来了,我当时害怕得不得了,心都要从肚子里跳出来了。妈妈很严肃地问我:“这么晚了你去干什么了?”

我很怕妈妈惩罚我,便骗妈妈:"我去楼下小强家和他一起做实验了。"

妈妈摸了摸我的头,没有再问什么就让我去做作业了。后来,在妈妈与爸爸谈话中我才知道,妈妈知道我去了网吧,因为网吧里有好多人吸烟,我身上有很重的烟味。我还听到妈妈说:“我知道小峰是个好孩子,他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

从那一刻起,我觉得妈妈很伟大,我一定不会辜负妈妈的希望,我会努力做一个好孩子的。

事实上,宽容并不意味着放纵,也不是无原则的偏袒和迁就,而是要家长把握孩子的心理,把握孩子成长的规律,不要盲目地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和惩罚,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很多事实都证明,只要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宽容比惩罚更能激发起孩子的上进心。

其实,家长不仅要在教育孩子时表现出宽容,给孩子做好表率,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强化自己的行为,如,对待家人的一些小毛病不要不依不饶、吵闹不休,对待别人的过错,不要斤斤计较,老担心自己吃亏。这样,孩子自然能在家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成为一个宽容、有度量的人。

一般来说,家长要想以自己的宽容换得孩子同等的宽容品质,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对于孩子的过错,要宽容,不要责难

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不要老盯着孩子的过失不放,家长的眼睛里有时要能够"掺点沙子"。不要指责、不要责难、不要讽刺、不要挖苦、不要埋怨、不要威胁、不要惩罚。指责、责难、讽刺、挖苦、埋怨、威胁、惩罚这些做法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更糟糕,它往往会培植孩子的怨恨和激起孩子的反抗,有的孩子因此受到恐吓,会严重忧郁。

2.宽容不等于放任,对于孩子的过错,家长的教育是少不了的

很多时候,孩子不小心犯了错误,做家长的知道后,因没能控制住自己失望和不满的情绪,对孩子恶语相向、拳脚相加。这种做法非但不能让孩子真正改正错误,还可能让孩子因此自暴自弃,走上不归路。当然,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方向,纵容孩子的过错,对孩子的错误不闻不问,这种做法同样只会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家长等到双方的情绪都稳定以后,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晓之以理,让孩子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特别是要与孩子一起分析这次行为是不是一种过错,要达成共识,因为不少孩子感到委屈的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过错。

要与孩子一起心平气和地分析产生这次过错的原因,以避免孩子重蹈覆辙,犯同样的过错;要与孩子一起分析每种过错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对他人的伤害,对自己的伤害,特别要分析对孩子自己产生的不良影响。

3.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付出一些代价

家长对孩子应该宽容,但对自觉性不高的孩子,适当地让他们付出一些代价也是有必要的,但这要讲究方法,要适度,以不伤害孩子为前提。

从长远看,不仅仅要对孩子进行责任教育,还应该与孩子约法三章加以配合,对于孩子来说,有智有谋的约束与激励也是必要的。

4.孩子犯了错,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弥补损失

孩子犯了某种过错,家长可以对孩子这样说:

"孩子,我们遇到了困难,看来我们有些麻烦了,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它好不好?"这时孩子心里一定会感激父母。

"孩子,爸爸妈妈建议你今后这样做好不好?""孩子,我要是你的话,我将这样做,你看行不行?"

值得注意的是,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只是一味指责,而应该是建设性地批评,它的主要功能在于指出孩子在当时情况下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这种建设性的批评是有益的,它不涉及孩子的人格,只是指出如何解决当时的困境,就事论事,没有攻击人身。这能让孩子很好地接受教训,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作为家长,我们宽容孩子的目的是为了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自省的机会,这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很有好处。一个在包容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既不回避错误,又能善解人意,他们将会用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挫折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