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善于交流的家长

“你和爸爸妈妈经常聊天吗?”

"没有,有什么好聊的,他们跟我没有共同语言。""为什么这么说呢?也许爸爸妈妈也很想了解你呀!"

"因为爸爸妈妈每次跟我说的都是老生常谈的话,什么读书要认真呀,爸爸妈妈生活不容易呀,你要争气呀。这样的话,有什么好聊的,听都听烦了,他们就不想想,除了学习,我的生活中还有其他事情发生呀!"

"那你为什么不试着让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呢?""没有用的,有代沟!"

咋听此话,我们可能会忍俊不禁:谁也不相信,这是一个六年级的孩子与笔者的对话。看其对话,我们觉得这个孩子的语言能力已经相当成熟了,可是,他为什么就是没有办法与父母交谈呢?问题到底出在谁的身上?

环顾我们周围的许多家长,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父母除了例行公事般的询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成绩外,几乎再也找不到什么可聊的话题了。而父母与孩子的交谈因为过多于局限在说教和学习方面,导致孩子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孩子和父母之间交流的愿望就会逐渐衰退,他们宁愿把心事藏在深深的心底,也不愿意和父母说,尤其是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这样,两代之间的沟通就越来越少,彼此的代沟就出现了。

还有一些时候,家长因为太忙碌,往往把与孩子交流的任务交给了冷冰冰的玩具、电视或电脑,把给孩子讲故事的任务交给了录音机。这些家长总是让孩子面对各种没有生命和温度的"物",却恰恰忘记了孩子最需要的是和"人"的交流。

于是乎,很多家长对孩子就有了这样的评价:"我家的孩子从小就不太爱讲话。"“孩子不爱跟我们聊天,如果问得多了,他就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每次都是我们问他什么,他答什么,从来不会主动跟我们说话。”

事实上真是如此吗?其实不然。孩子之所以不再喜欢与父母交流想法,不仅仅因为家长的话缺乏"人情味"更因为许多时候,家长自身和孩子根本也没有什么聊天兴趣。他们挂在嘴边的话常常是"吃饭时候别说话","出去玩去,别在这添乱","我没时间和你讲"。在他们的思维里,大人和几岁的小孩子有什么好聊的?

正是以上诸多的原因,造成了父母与孩子交流上的困难。

其实,家长应该意识到只有多关心一下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才能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更好地融洽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与孩子交谈,家长应该给孩子创设说话的氛围和机会,要主动与孩子交谈,对他的任何事都感兴趣,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样你的孩子就很愿意跟你倾诉。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话题其实有很多很多。家长可以抓住以下几个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与孩子进行交流:

1.可以与孩子聊聊学校里的事

如放学回家后询问孩子学校里的新鲜事,课堂上的情况,或者同学老师怎么样。总之,凡是与他有关的人和事都可说。这样,在不经意间,在看似很平常的询问中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他能讲清楚一件事,甚至还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这都是我们所希望的!当然,在这中间最忌讳因没有说清楚或说的罗嗦就训斥孩子或频繁地打断孩子说话来纠正错误。这样会打击孩子说话积极性。

2.可以说说孩子感兴趣的电视节目等

现在电视节目,遍地开花,种类繁多。而喜欢看电视的学生也是不计其数。就说我的女儿,平时想利用乘公交车的时间跟她讲讲什么名家名篇,她就嘟着嘴巴有听没听,可一跟她讲她中央电视台在播放的《快乐星球》,她就兴奋异常,滔滔不绝地与你聊剧中的人物,情节,还一个劲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见触及到“兴趣”两字,一切便迎刃而解。家长可以从孩子爱看的电影、电视节目中找到切入口,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让孩子重述小说或电视电影的故事,帮助孩子将长故事浓缩成"短剧”;如《哪扎》是人人喜欢看的动画片,在陪同孩子观看后,可以让他说说剧中的精彩情节,训练其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此外,有些电视里的话题节目,比如中央少儿频道周六的童言无忌中的话题等都是孩子进行口语训练的好题材。这样的说话训练,孩子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既回顾了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丰富了知识,又使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一举多得,是可以经常性、长期进行训练的好方式。

3.还可以说说社会上的热点话题

小学生虽然尚未涉足社会,但家长平时看报看新闻时,告知他们一些社会信息或热点话题,一来增加他们一些见识,二来小小的脑袋已经开始学习思考,可以让他们说说对某些事情的看法。等孩子稍长些可参与非正式讨论,以训练辩驳能力;当然不要苛求孩子谈论问题的本质,只要他能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意思说明白,也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当然,这个阶段的聊天,并不一定是正儿八经的聊天,父母可以把聊天融合在活动当中,比如,给孩子讲讲故事,唱唱儿歌,说说悄悄话,都是一种自由轻松的状态下的交谈。父母经常和孩子一起交谈,最能理解孩子的语言和心思。

在与孩子交谈的过程中,父母如果发现孩子语言逻辑上的错误时要及时纠正,逐渐减少条理不清、层次不明的现象。比如,孩子说:"我丢了帮我找找。"其实,父母知道是孩子丢了东西,让父母帮助找一找。于是,父母就去帮助孩子寻找,而对于孩子这句不完整的话并不在意,时间长了,孩子会养成说半句话的毛病。因此,父母要及时纠正孩子说话中的语言错误,孩子的表达能力就能提高,内部语言的水平也会随着提高。

此外,家长与孩子聊天要注意说话的技巧。有些家长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总是生硬地问:

“今天老师说什么了?”“今天学校里有什么新鲜事啊?”

这样的问话很容易让孩子做很消极的回答。他会说:"没说什么。没发生什么事请"这样,交流就会陷入尴尬的气氛中,进而中止。

如果父母能先观察一下孩子的表情,情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说话,这样的聊天往往就会很顺利地进行。

比如,发现孩子回家时比较沮丧,你就关切地问:"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了?要不要爸爸的帮忙呢?"

当孩子回家比较高兴时,你可以微笑地问:"今天怎么这么高兴,是不是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说给妈妈听听,也让妈妈高兴高兴。”

这种形式的发问因为倾注了感情,往往可以引导孩子比较积极的回答。

另外,神秘感较强的语言也往往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孩子主动参与到聊天当中来。比如:“今天妈妈在街上碰到了一件很搞笑的事儿。”"你知道吗?原来你爸爸也有见不得人的秘密。"神秘气氛的营造,激发了孩子的说话欲望。当然,要学会变换不同的语言和语气,不要老是用同样的方式来说话。

当孩子已经变得沉默不语的时候,除了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说话外,父母还要注意寻找孩子的兴趣点,以此为突破口来打开孩子的语言按钮。语言是人的一种特殊的需要和特征。幼儿需要说话,他迫切要知道和告诉人们,那是什么,某人在干什么,怎么样……这既是自然性的生理需要,也是社会性的精神需要。进行语言教育正是为了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准备条件。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他的心理会发生变态,作为"人"的一切特性都将难以展现。因此,每一位父母都要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主动引导孩子表达自我。

当然,交谈时父母还应该要保持冷静的心态,不要受其他事情的影响,也不要显出不耐烦的样子,要让孩子感觉到轻松自在,而不是拘束。若能做到注意到以上的交谈细节,那么,孩子与你的交流将变得和谐、通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