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专注力应遵循的原则

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应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把握好几个基本原则:

1.从简到难,难易结合的原则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往往有畏难心理,所以训练过程中,应该首先遵循“从简到难”的原则,让孩子觉得这些训练通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也是可以做好的。比如乒乓球静止训练、闭目单脚直立、快速数数、快速查找数字、做相反动作等,他们通过努力会不断提高训练成绩,并从中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自信心也会逐步提高。

但是,如果一直都停留在简单的训练项目上,就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和行为懈怠,因此,还要精心设计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内容,比如足球游戏、逻辑推理训练、神秘箱游戏、走出迷宫、即兴编故事等,既可以让孩子保持持续的好奇心和兴趣,也有利于培养他们注意力的持久性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2.固定内容与变化内容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专家认为,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专注力训练至少需要3~6个月的时间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根据系统训练的整体要求与孩子的实际情况,可以把训练内容分为两大类:固定内容与变化内容。固定内容是指每次训练或每天训练内容中必须坚持的,贯彻整个训练期的始终;变化内容主要是指每个星期变化一次的内容。

实践证明,固定内容与变化内容相结合,一方面能够帮助孩子懂得长时间地坚持做好一件事情是注意力集中和有意志力的表现,另一方面通过定期变化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训练注意力,保持孩子对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3.阶段性与持续性结合的原则

阶段性指的是在某一时期(比如1个月、3个月、6个月或更长一些)由家长或专业训练师帮助孩子进行注意力的系统训练。在这个阶段,每个星期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训练地点,根据训练计划有序地实施训练。

4.科学性与趣味性结合的原则

注意力训练首先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说,所采用的方法,必须有心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作为依据,必须符合被训练者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趣味性是指在训练过程中力求避免枯燥无味,所采用的方法尽可能有趣、新颖,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注意积极性和训练积极性。

5.先肯定后建议的鼓励原则

也就是在训练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每次训练都有指导、有要求,也有反馈(包括孩子自己、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尽可能着眼于孩子的进步,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在肯定的基础上,将孩子在训练过程中的不足以及在家里、在学校里表现不佳的地方客观地指出来,让孩子感到:我在进步中,我已经得到肯定,但是我也还有不足,还需要继续努力。

6.心理暗示与行为训练结合的原则

心理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暗示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技术。在注意力训练过程中,心理暗示时时都在发挥着微妙的作用。

比如在注意力训练初始阶段,可以让孩子说这几句话“我可以,我能够做得更好;我可以,我能够记得更牢;我可以,我能够更专心地听课”、“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就是不简单”等等,而训练师或家长也要给予孩子积极的暗示:“你试一试,会进步的,我相信你”、“再来一次,超越自己好吗?”等。以后每次训练都会根据实际需要给予一些心理暗示的话语,要求孩子在短时间内记好记牢,既起到积极提示、不断补充心理能量的作用,也起到锻炼记忆力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根据这些心理暗示的具体内容,设计、安排相应的行为训练(包括趣味游戏活动训练),让孩子在行为训练和游戏活动中不断强化注意力,逐渐把专注培养成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