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利于孩子成长

小轩从小就不愿和其他孩子接触,小轩的父母也不太在意,认为孩子有自己的特性,顺其自然就好。而且,孩子不和其他小朋友玩,也就不容易学到不好的东西,这样反而更省心。

然而,随着小轩一天天长大,问题就来了。因为,据小轩的老师反馈,在学校里,小轩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孤独地自己玩自己的。他并不是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是很胆怯,一旦有小朋友来找他,他就表现出一副很紧张、很焦灼的模样。最让人担心的是,他总是一个人自言自语,可老师要提问他时,他总是磕磕巴巴,一脸着急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时,小轩的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咨询专家才知道,小轩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和他小时候不和小朋友交往有很大关系。

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都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同龄伙伴交往并建立友谊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群体中长大的孩子,比那些只生活在个人小圈子里的孩子往往更健康、更活泼,也更加开朗、自信。因为交往,他们的压力得到缓解,他们的思想得到交流,他们的情感得到沟通,他们需求得到更多的认可与理解。可以说,人际交往是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更是孩子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重要条件。

1.人际交往促进孩子的语言智能发展

交流激发了孩子说话的积极性,也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模仿榜样。孩子在交往中逐渐积累词汇、掌握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缺乏交往活动的孩子,言语发展往往迟缓落后。

2.人际交往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活动

孩子在和人交往时,必定要集中注意力,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出恰当的反应,在发生矛盾冲突时,更需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孩子的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智能活动在交往中得到激励发展。

3.人际交往增长孩子的情绪反应

孩子出生时,只有惧怕、愤怒等极少的几种原始情绪反应,在和人接触后,逐渐增长了新的情绪反应,如依恋,愉快等。一般正常交往中的孩子,在两三岁时已表现出高兴、得意、喜爱、厌恶、嫉妒、激动等多种情绪。

在交往活动和教育影响下,孩子的情绪自控能力也得到提高,逐渐学会约束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是情绪发展的重要方面。 4.人际交往能发展孩子的社会行为 孩子最初只和母亲或照料自己的人接触往来,随着活动能力增长和活动范围扩大,孩子会和更多的成人或孩子接触,这种交往使孩子感到愉快,激发孩子交往的积极性,促使孩子的交往活动更加广泛频繁,且能主动接近别人。

社会交往使孩子直接领会什么行为会受到赞许,什么行为会被禁止,从而逐渐掌握社会已经确立的行为准则,并自觉依靠准则行动。

5.人际交往能让孩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

孩子在和其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渐渐分清“人”“我”,形成自我意识,认识自己的需要愿望等,且进一步发展了独立性、自尊心等。

同时,孩子在和其他人接触往来时,会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品性态度、行为倾向,通过频繁的交往,一些反复表现而受到赞许认可的特性,便成为孩子独特的、巩固后的个性心理特征。

6.人际交往促进孩子心理健康

善于与别人交流、交往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感情交流,更多的快乐。心理学家发现,善于交往的孩子容易形成快乐健康的性格。如果孩子总是被抛弃、被拒绝于集体之外,就会产生孤独感,感情会受到压抑。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愿意开放自己的心灵,感到寂寞、空虚和无聊,始终处于孤独、封闭、退缩的状态,如同置身于一个“孤岛”之上。这种状态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正因为人际交往如此重要,难怪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与得到其他本领相比,我愿意付出更大的代价来获取与人相处的本领。”而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则说得更直截了当:“在成功的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是与人相处。”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已经成为个人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凡有大成就的人都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种能力,其实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比如如何去感受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沟通与合作等,达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

对于孩子来说,交往和其他任何能力一样,应该从小培养,如果错过了童年这个关键期,就没有一个深厚的交往经验的积累,不能养成很好的交往习惯,那今后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个交流对象——家长,应重视和引导孩子的社会交往活动,使孩子能在友好积极的交往活动中,发展心理,形成个性,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