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孩子自我完善的前提

自省是指对自我动机与行为的审视与反思。苏格拉底曾说:“未经自省的生命不值得存在。”也就是说,但凡为人,都必须学会自省,只有懂得自省,才能清理和克服自身缺陷,不断地完善自我。

对成人而言,具备自我反省的能力,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从而自尊、自律,有计划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面对,克服一个个困难,一步步走向成功;对于孩子来说,具备一定的自我反省能力,能清楚地把握自己的情绪、动机,能恰当地认识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短处,并能据此做出适当的行为。有此强项的孩子,会有比较强的自律、自控能力,并且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无论对于孩子当前的进步和日后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应如何让孩子学会自省呢?我们提供以下建议:

1.给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

要想给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创设条件,促使孩子独立、自主。例如: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做主;给孩子一段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利用;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克服;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应对;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面对;给孩子一个任务,让他自己去完成。

2.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在受到尊重时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形成积极的心态,这能促进孩子的自我认识,有利于萌发自尊与自强。为此,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才能由衷地尊重孩子。而要做到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而不是支配孩子。家长要认识到孩子是有价值的人,他们的天真率直,敢于幻想,乐于探索,值得家长学习和尊重;不要把孩子看作是无知无识的人或是自己的私有。

(2)接纳而不是拒绝孩子。在生活中,家长要学会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认可、接受孩子的各种尝试和创造,使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以提高孩子对自己尊重的程度,而不应用成人的观点去看待孩子、对待孩子,拒绝孩子的合理需求。比如,家里栽了几盆花,孩子想给花浇水,父母可满足孩子这一心愿,并加以趣味性的指导:“一天要给花浇两次水:早上浇浇水,小花高兴了;晚上浇浇水,小花睡觉了。”以强化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主动性。

(3)维护而不是挫伤孩子。家长要时刻维护孩子的自尊,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而不要在亲朋好友或孩子的同伴面前揭孩子的短处,宣扬孩子的弱点和过失,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

此外,家长还应从细节处尊重孩子,如和孩子说话时要看着孩子的眼睛;要倾听孩子说话,不要随意打断或制止孩子说话;不随意代替孩子回答问题;批评孩子时,要允许孩子申辩,不说损伤自尊心的话;要重视和爱护孩子的作品;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对孩子许下的诺言要认真对待;必要时,也应该真诚地对孩子说“谢谢”、“对不起”,给孩子以平等、被尊重的感觉。

3.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

要教会孩子反省,就得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如果一个人能坦然接受批评,这对于他的成长将是有很大好处的。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通过一项专题研究证明,那些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大多会对批评持“敬而远之”或“拒之门外”的态度。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学会接受批评,这不仅能够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而且可以帮助孩子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 4.不直接对孩子的错误横加指责

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不要一味给予斥责,这样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使孩子内在智力的发展受到限制。这时,家长可采用冷静的态度,从侧面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明辨自己的过失。

5.让孩子自己承担犯错的后果

孩子做错了事,许多家长常常替孩子去承担犯错的后果,使孩子觉得做错了也没关系,丧失了责任心,不利于培养其自我反省的能力,使他以后容易再犯类似的错误。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承担犯错的后果,让孩子明白:一旦犯错,将会造成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

6.重视负面道德情感的良好效应

给孩子灌输正直、善良、勇敢等正面道德情感,可塑造其美好的心灵,而让孩子体验羞愧、内疚等负面道德情感也会使其受益匪浅,而且羞愧、内疚等负面道德情感与正面情感相比,更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促使他不断自我反省,区分好坏、是非、对错和美丑,改正错误。

因此,当孩子犯错时,应让他懂得羞愧和内疚。如孩子做错事,家长可直接平静指出错误所在,促使孩子自我反省,激发起他的羞愧感和内疚感,以后不再犯此类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