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21世纪是以创意性、个性为基础,以知识与信息左右国家竞争力的时代。即较之劳力、资本的投入,更为重要的是知识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所谓“知识基础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

将来临。这样的社会追求多样化、个性化、高级化的消费,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将以往品种少、产量大的生产结构转换为品种多、产量少的生产体系。

但在以往我们忽视了努力适应时代的变化。由于注入式为主教育较之创意性人才更多的是培养出适应型人才,信息化也停留在初级阶段,科技投资虽然也实施于各个产业,但统筹计划下的有效投资不足,造成科技水准未能显现出明显的、划时代的变化。其结果是阻碍了低效益企业转向高额利润产业,同样也是引起当前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国民政府将通过产业的知识集约化、结构先进化,为建成以信息与尖端技术为核心的、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国家而努力。

为此,第一,以需要者为中心建立教育系统,培养出能够引向知识化、信息化社会的具有很高自学能力的创意性人才。对现有人力也将继续实施终生教育制,使他们在不断变化的社会里具有能动性与适应性。

第二,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作为新的社会间接资本的信息基础设施,并从国家角度提高个人使用信息的能力,以信息化为基础促进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

第三,在提高科技投资的生产效益与基础研究开发能力的同时,建立以需要者为中心的技术开发体制,把韩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

第四,为培育未来型尖端技术产业与专业服务产业,通过制定系统性、综合性的战略,努力建成高层次的产业结构。

第五,通过果断、有力的援助,将文化、观光产业培育成21世纪国家骨干产业。

在知识化、信息化的社会里,把生产知识与信息的主体培养成具有创意性的未来人才是极为重要的。韩国虽然以优秀的劳动力为基础,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高增长经济,但由于忽视了建立适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系统,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

政府为了开发在知识化、信息化社会里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人才资本(Hurman capital)——而果断地改革人才培养过程。

由适应型教育转向以需求为中心的教育

摆脱注入式为主的统一模式的教育,使每个人充分发挥其才能与适应力,转向多样的即智、德、体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另外,从以学校为主、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转向以学生为主,能够反映企业需要的教育体制。

为此,首先通过小学、中学自律教育,注重提高人品、创意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建立和运营适合新时代的教育体系。阶段性减少不同年级的学生数,实施更易于进入大学的入学考试制度,大幅度减轻学生家长的课外负担,以此明显地改善教育条件。此外,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及方法实行多样化,搞活学生以服务性等实践活动为主的人生教育,同时为了开放式教育,指定与树立示范学校。

加强大学的竞争力,将大学从大的方面划分为以研究为主和以教育为中心的大学,使目的和作用更加明确,建立可以达到国际水准的以研究为主的大学。在医学、法学、经营等领域制定专业大学院制度。与此同时,积极建设优秀的地方大学。通过合并和废除类同、小规模学科及大学间学科交换等结构调整,促进大学的个性化、效率化。并依据对大学的评估,政府将分档援助,实行由外部专业机构对国立大学诊断评估的制度,以加强办学的责任。同时,形成有实力的学生才准予毕业的氛围,打破以校友关系形成的学阀主义。

开发符合产业需要的任职能力

政府为了使在职劳动者能适应以知识、信息为基础的新时代,促进有效的终生能力开发体制。

为此,首先要增加劳动者接受教育与培训的机会,企业与国家都将全力开发必要的人力资源。此外,开发与产业结构相关的前瞻性工种与培训内容,并综合、系统地开发青少年的职业能力。对现有的由劳动者结成的学习组合,在实施大学教育时,政府将积极给予援助。同时,对劳动者的知识、能力等人才资源的评价计量化,开发反映企业资产的“人才资源会计”(Human ResourcesAccount)以诱导企业的教育、培训投资。

与此同时,职业培训的内容要迅速反映产业现场的技术变化,以此建立有效率的开发性职业培训体系。保证民众参与决定职业培训方式,建立受教育者选择教育机构的培训担保制度,以此促进培训机构间的竞争。为了让企业培育所需人力,创造条件设立技术大学,并办活技术大学。

扩大培育产业现场的技术人力,以英国的制度为范本,引进类别基础职业能力评价认定制度,加强高校阶段的职业教育。大学制定出各类市场所需的技能教育科目,建立、开发民间可授予技术资格的体制,并使教育内容与资格证相一致。确立国家技术资格开发事业标准程序,组织确认国家技术资格获得者的学分、学历,提高国家技术资格制度的实效。

在今天,能有效地生产出知识与信息,并能够运用的能力,是左右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为此,如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泛国家层次的信息化,并为了培育信息通信产业而努力。韩国虽然也不断地促进信息化,但信息化水准较之发达国家尚落后。截止1997年,韩国信息化水准在世界上列22位,仅为美国的39%、日本的59%、新加坡的65%。

国民政府为了在2002年进入世界10位以内的信息发达国家之列,综合、系统地扩大信息通信流通网络,并在加强信息化教育的同时,积极培育作为信息化基础的信息通信产业。

建立信息流通网,提高使用信息的能力

为了让每个人在任何地点、时间都能利用所需要的信息,需建立系统性的信息流通网络,并且应该具有活用的能力。

政府当时准备至2010年,建成超高速信息通信网,赶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水准,并将超高速主干转送网从80个地区扩大到全国所有市内电话区的144个区域。在建成ATM交换网的同时,引导骨干通信商家建成高速因特网。

此外,促进各类别信息化项目,缩小类别间的差距。

第一,在社会间接资本(SOS)领域,奠定国家地理信息体制(NGIS)基础,并建立流通、使用体制。至1999年联接货物运送信息、统管网、金融网及海外网,统一提供与物流相关的综合物流信息系统,

以谋求减少物流费用与强化企业竞争力。

第二,为了促进产业信息化,当时计划于2002年前建成能够综合地、迅速地提供产业活动中必需的劳动、土地、资本等信息的体系。为此,建立产业人才信息流通网与产业生态信息网。为了促进金融信息化,扩大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间信息的联结。并当时计划于1999年4月制定通过电脑网处理金融机关业务的电子信息交换制度。

第三,在政府方面从2001年始,落实筹措业务的电脑网络交易,并于2002年扩大到军需物质的筹措。为了减少行政人员与费用,在政府部门间引入电脑传递文件的流通制度,但首先促进各种认可、许可民众需要多的购物及筹措等业务的信息化,提高为公共服务的效率。

第四,在社会方面建立提供优质保健医疗服务的信息体系,并合并医疗、保健等四大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另外,为了预防环境污染引起的灾害,计划当时从1999年始,对排出污染物质的企业,设立大气、水质污染自动检测网。

同时,对泄漏个人信息以侵害他人私生活、利用信息不平等、不净信息的流通等随着信息化产生的副作用,加以抑止的同时,顾及着疏远信息的阶层,巩固信息化基础。另外,为了圆满地解决电脑2000年问题(Y2K),把握公共机关与民营部门的对应现状,建立技术援助体系等。

第五,政府当时计划至2002年将韩国发展成为世界上使用电脑最多、最佳的国家。在这一宏观计划下,果断地向信息化教育投资,提高每个国民使用信息的能力。以国民为对象扩大信息化教育,但要根据教育对象,在教育内容、方法的方面实施有差异的阶段性教育。从1998年至2002年,将对2500余万人实施系统的信息化教育。为此,将扩充各级学校的信息化设备及人力。

将信息通信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中枢神经

政府将提高信息通信产业的竞争力,积极地把它培育成为韩国未来的支柱产业。所以,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如快马加鞭,在国内总将援助技术开发资金。

产值(GDP)中所占比重为:1998年占11.5%,当时至2002年将提高到约14%,期待于2002年创出约44万名新的工作岗位。

为此,首先着力加强信息通信产业的技术开发力,国家级重大基础技术,将由政府出资,投资风险大的技术将由国家与民间共同开发。为了确保核心技术的开发,扩大对大学、科研机构的投资,对有创意性构思与具有优秀科技力的中小风险企业,也同时,以参与或退出自由的方式促进市场竞争,并为保护利用者的合理竞争,除了必要的规则外,对其余规则均进行全面的修改。为了建立公正的竞争体制,加强通信委员会的作用。为了援助通信事业的转让、合并(M&A),将完善主干通信事业之转让、接受、合并的认可制。

此外,努力提高通信产业的投资效率和经营效率。引导骨干通信商之间共同利用设施,通信商与设备制造厂家共同进出海外的同时,对公共部门的大型电脑管理业务合并、运营,并制定出扩大外部委托方案。对邮政事业,促使它向提高生产性与自律方向发展,在中长期内实施民营化。

搞活吸引外资,扩大国际性通信商与国内通信商的战略性合作。为了便于大学、科研所、信息通信风险企业密集的地域吸引外国尖端企业,提高与外商投资相关的服务。现在外国人所占比例33%的国内通信业,自1999年开始把外商持股份比例扩大到49%,并允许外国人大股东的存在。为扩大与国际性通信商的战略性合作,当时预定于1998年中期修改“电气通信事业法”等相关法令。

在21世纪,世界各国都在倾力开发科学技术。韩国也为了改变科学技术落后的状况,加大了科技开发的投资。所以,科技投资在世界上占第十七位,科技人员数量占第九位。在量方面有了引人注目的增长,但在技术水准上、在国际全位性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等,即在质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不仅如此,综合性科技竞争力尚未达到竞争对象的台湾地区及新加坡的水平。

国民政府为把韩国落后的科技水准引向发达国家的层次,在培养创造性研究能力与建立以需求者为中心的科技开发体制的同时,提高研究开发投资的生产性。

确保独立开发技术的能力

现今,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在于有无独立研究开发基础与不断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为了确保技术开发能力,政府将加强对基础科技研究的援助,并扩大创造出未来新技术、新产业的具有改革、创造性的研究开发事业。培养创造性研究能力,并为了确保开发未来性技术,继续加强大学研究集团事业。

培养有创意性的高级人才极为重要。要为培养像比尔·盖茨、孙正义等具有创意性能力的人才及能够去争取诺贝尔奖的优秀科技人才而努力。设立、运作科学英才教育中心,将高级科技人才派往发达国家深造,同时改善大学的教育课程及加强研究能力的培养,不断培养出具有创意性和能够带动技术革新的人才。特别是加强对侨胞及海外优秀科学家的聘用。

与此同时,优待科技人才,让科技人才的子女们为父辈而感到骄傲。为此,政府将提高科技人才的地位,不断改善他们的待遇,继续实施已有的"大韩民国科学技术家奖"、"韩国科学奖、工学奖","当月科学者奖"、“IR—52张英实奖",此外,还有如“科学技术培训奖励”等制度。

科技投资以生产效益性为首位

通过强化科学技术的竞争力,提高科技投资的生产效益最为重要。为此,有必要加强科技投资的综合调整功能。在过去,政府的研究开发事业因缺少综合调整,而以部门为单位开展研究,所以出现了重复开发的现象,对援助的科研成果也未做正确的评估。因此,将设立由总统主管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把对科技的投入置于首位加以再调整,并对科技成果做系统的评价。

同时,为形成以需要者为中心的技术开发而努力。首先在研究课题的策划及选定过程中,让需要者一同参与,由此加强需要者与

供给者之间的联系。此外,有效地管理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的研究资源,设立科技中心、地域合作研究中心(RRC)等地域科研机构的同时,对重复性的地域科技研究机构做合理的调整。此外,积极促进开发产业界的共性核心技术,改善贸易逆调,为创造出高附加值,继续促进技术开发事业。

提高承担科技投资的政府捐助研究所的生产效益性也是必要的。严格评价政府捐助研究所进行的研究事业,将政府捐助研究所储备的技术迅速转让给企业,对捐助研究机构负责人的人选,实行公开选拔制,合理地调整劳务费等,积极落实提高管理效率的全面措施,同时为了鼓励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实施奖励制度,并扩大科研领域。

韩国在目前较之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在适应21世纪知识、信息化社会之未来型新产业与知识服务产业的发展程度上尚有一定的距离。这与政府在以往看重数量上的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引导高附加值产业结构及企业侧重扩大规模有直接的联系。

为此,国民政府将积极发展符合韩国经济的未来型企业,构建经济再腾飞的框架。

让韩国成为21世纪新产业的圣地

在新材料、生物、矿产、航空、宇宙等未来性尖端技术产业方面,韩国的技术水平相当薄弱,所以,试图在短期内通过集中投资期待改善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在考虑到这些产业在将来所占的比重以及对其他产业所波及的效应,持续、集中的援助无疑是必要的。

为此,当时政府将于1998年中期选定前景可观的新产业,制订出发展前景与培育方案,同时将工业发展法全面改编成“产业机构高度化促进法"等。通过完善相关法规,有效地援助有发展前途的新型产业。此外,为了扩大尖端、知识产业的生存条件,按照产业完善基本计划,修改与建立工厂相关的法令。为了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的共同研究,援助建立研究基地等技术设施,并制订出大学、研究所等基础研究与企业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的方案。

在制定培育战略的过程中,把握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产业间的特性,通过细分产业,使援助内容具体化。如,制订航空宇宙产业的基本计划,在援助开发航空器、零部件、材料的同时,积极开发多功能实用卫星。再如,新材料产业,促进开发制造特级半导体时实用的跨时代高分子材料与煤炭系统融解还原制铁技术。此外,在生物产业方面设立生物产业技术实用化中心与生物产业共同研究援助中心,并积极促进生物产业的技术开发。

世界一流水准专业服务

信息服务、工程技术、产业方案、研究开发、咨询等专业服务产业是韩国与发达国家在竞争力上有明显差距的领域。但因为专业服务产业不仅协助制造业的发展与创造出众多的劳动岗位,而且自身也将成为高附加值的先进企业。

所以,政府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知识、技术上的差距,将继续援助专业服务产业的发展。同时,吸引外国先进企业进入韩国,尤其是吸引外国专业人才,这对国内企业吸收先进经营技法及各类知识有益。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为了让这些人能自由地进入韩国,将改善相关制度与环境。

此外,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将完善著作权法等。对特许审查、裁判处理的时间缩短至发达国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