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

我们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最受欢迎的孩子往往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能说会讲的,而是有好东西能够想到朋友、和朋友分享的孩子,也就是表现比较“大方”的孩子。因为孩子们对分享很在意,如果有人对她们以分享的方式示好,那个人将会受到欢迎,反之亦然。

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独占甚至争抢玩具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不能武断地说自己的孩子“自私自利”。孩子们争抢玩具,这说明他们还没有建立良好的分享规则,还不具备对分享美德的认知。这就需要父母平时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到底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呢?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孩子体验分享的快乐

在孩子主动与别人分享玩具或者其他东西的时候,家长应给予适当的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帮助和鼓励,这样就能让孩子感到分享对他不是一种剥夺,而是一种增添更新更多的乐趣的机会,同时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2.通过换位思考,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

从孩子懂事开始,家长就要让孩子学着与别人分享东西。比如,在饭桌上,家长可以让孩子学着给长辈夹菜;鼓励孩子给爸爸妈妈拿东西;教孩子给客人让座等。让孩子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从中品味做了有益于他人的事而带来的喜悦。

有位母亲是这样教育孩子与人分享的:

周末,妈妈带小小去公园游玩。小小又累又渴,要求坐在路边的凳子上喝点东西。

妈妈给小小拿出了一袋饼干和牛奶。这时,妈妈看见一个小女孩也坐在旁边,正看着小小吃饼干。妈妈看出,小女孩也饿了,也许和她一起来的大人去给她买吃的了。

妈妈对小小说:“儿子,给小妹妹吃点饼干,好吗?”

“不,我要自己吃!”小小显然有点不乐意了。

妈妈耐心地引导小小:“宝贝,如果妈妈有事不在这儿,这位小妹妹有饼干吃,你想不想吃呢?”

“想吃。”小小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

“这就对了,现在你拿一些饼干给小妹妹吃,下次妈妈不在你身边的时候,小妹妹也会把好吃的东西分给你吃的。”

小小看了看妈妈,又看了看小妹妹,终于把自己的饼干送到了小妹妹的跟前。

大多数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但他却希望能够分享到他人的东西。家长应该充分了解孩子希望获得他人东西的心理特征,通过换位思考,让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3.家长可以让孩子多结识大方的同龄朋友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与其说大人的榜样是很重要的,那么同龄人的带领就会更加实在,孩子会下意识地向同龄人比较和学习。如果孩子身边的朋友大都是大方、不斤斤计较的孩子,那么自己的孩子也不会太差!可见环境是很重要的因素。

4.让孩子之间互通有无

有一个妈妈为了让孩子学会更好地分享,是这么做的:

只要给孩子买了他喜欢的玩具、画片或者图书,这位家长都鼓励孩子带到学校去,并且鼓励他与其他孩子交换自己的玩具、画片或者图书。妈妈教育她的孩子说:“只要你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借给别人玩,那么,别人也会把好玩的玩具送给你玩,这样你们就有很多的好玩的玩具可以玩,也有很多的图书和画片可以看。”

慢慢地,这个孩子尝到了分享的甜头,以后,不用妈妈提醒,他都会把新买的玩具带到学校,跟其他小朋友分享。

5.让孩子与自己的家人一起分享

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让孩子吃苦,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统统都让孩子去享受。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孩子诚心诚意地请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一块吃好东西,家长却坚决推辞,说:“你吃,你是孩子,我们是大人,大人不吃!”或者说,“让你吃你就吃,装什么样子!”就这样,孩子与人分享的好意被父母给扼杀了。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没有了谦让与分享的习惯了。

因此,要想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习惯,最重要的是家长首先要学会坦然地与孩子分享,成为与孩子分享的伙伴,让孩子接受和别人分享的事实,让孩子去发现分享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就感。比如在家里,父母可以让孩子为每个家庭成员分苹果、分橘子等,教孩子学会尊敬老人,先分给爷爷奶奶等长辈,再分给爸爸妈妈,然后才分给自己。在这分东西的过程当中,孩子不仅学会了与人分享,而且明白了应该尊敬长辈、关心父母的传统美德。

6.给孩子做“分享训练”

当孩子较小时,家长不妨就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分享训练”。比如,当孩子手中拿着画册时,家长可以拿着一个玩具,然后温柔地、慢慢地递给他玩具,并从其手中取走画册。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孩子便学会了互惠与信任。此外,家长还可以想一些比较特别的点子,让孩子体验到与人一同分享玩具时可以玩出一些新的花样,孩子在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后,就能自动尝试着与小伙伴分享。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别对孩子做“假分享”的游戏。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一幕:

小宝贝正吃着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奶奶假意试探说:“乖乖,给奶奶吃点。”小宝贝乖巧地跑到奶奶跟前,拿着饼干往奶奶嘴里送,奶奶假装咬了一口,说:“乖乖真乖,奶奶不吃,你吃吧!”孩子一看,自己的东西不但没有被奶奶吃掉,还得到表扬,心里喜滋滋的。接下来,为了测试孩子是否真的“大方”,爷爷、姑姑、爸爸、妈妈都会如此训练一番。而孩子每次都很大方地配合大人们的“表扬”。他(她)料定,大人是不会真吃自己的东西的。后来,有一次,家里来个小朋友,妈妈要求孩子将饼干分给小朋友,小朋友开开心心地吃掉了饼干,结果孩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因为,以往都是“假吃”,这次却变成“真吃”了。

因为知道独享是自己的专权,孩子从小就不懂得有东西应该跟大人一起分享,从小就有了自私的观念。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请家长不要跟孩子玩“假吃真表扬”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