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改掉“乱发脾气”的坏毛病

场景一:

一次,妈妈领着6岁的舟舟逛商场,她打算给自己选衣服,舟舟却吵着要去买玩具。妈妈说买完衣服,再去看玩具,可是,舟舟非要坚持现在就去,还坐到地上号啕大哭,弄得妈妈十分难堪。

场景二:

丁丁爸爸在家赶写一篇文章,丁丁非要爸爸陪他玩。爸爸不答应,丁丁就不停地哭喊,还乱扔东西,结果爸爸发火了。这时丁丁的爷爷赶紧过来袒护孙子,丁丁更是闹翻了天。要爷爷给他当马骑,爷爷说腰疼不答应。丁丁又大声哭号起来,爷爷只好趴在地上让他骑。

像舟舟和丁丁这样无理取闹、喜欢乱发脾气的孩子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是很多家长为之困扰不已的问题,因为,孩子的无理取闹、乱发脾气会影响他的知识的获得,影响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从而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教育专家指出,孩子乱发脾气,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自身的原因

3岁以后,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但因思维的刻板性和片面性,还因语言发展的不成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只能以“发脾气”的方式达到目的。

2.家长过分迁就孩子,放任、溺爱

一些家长平常过分纵容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导致孩子不懂得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遭到拒绝,他们就乱发脾气,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尤其是当孩子第一次发脾气没有引起大人的制止,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就成了威胁家长的习惯和手段。

3.家长的虚荣促成了孩子的坏脾气

由于爸爸妈妈的虚荣心,总要使孩子在任何物质享受上超过别人。别的孩子有的自己孩子要有,别的孩子没有的,自己孩子也要有。爸爸妈妈省吃俭用,给孩子买钢琴、小提琴,即使自己的孩子没兴趣,也要满足爸爸妈妈的虚荣心,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使孩子滋生了自高自大的心态,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等,在家中不服爸爸妈妈管教,在学校不听老师教导,形成了以“我”为中心,一切按“我”的意愿去做,否则便会大发脾气的性格。

4.家长的教育方式比较粗暴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比较粗暴,动不动就训斥孩子,孩子对各种事情没有任何解释和发言权,这样会使孩子减少或缺乏学习用语言正确表达情感的机会,也就有可能最终学会粗暴待人等不良习惯,这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消极影响,不利于孩子以后的生活和事业的发展。父母应做耐心的典范。

要想让孩子有个好脾气,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专家认为,关键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孩子进行教育。分析孩子的需求,树立家长威信。家长对孩子的需求要进行分析,合理的需求要分清轻重缓急,有的情况应立刻给予满足,有的则可以暂缓满足。不能立刻满足的事情家长应用平和的语气讲清道理。具体地说,家长可采取以下的教育措施:

(1)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冷落孩子,发完脾气后说教孩子,“妈妈不喜欢你发脾气,你哭就哭吧,什么时候不哭了,妈妈才理睬你”,一定不要因心疼或别的原因放弃原则。由于孩子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比较差,他们时不时地发“小脾气”是常见的事情,有时不见得是什么异常现象,也不需要特别地加以“控制”,大人采取视而不见的冷处理办法,孩子的脾气可能很快就烟消云散了,正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

(2)把握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说:“人的很多愿望是无法实现的,有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当孩子放弃了自己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的心里产生一种愉快感,促使他产生更多的积极行为。

(3)如果孩子之间发生了争吵打闹,最好的办法是引导他们辨明是非后自己去解决问题。如果吵打得不可开交,只要不出现危险或伤害,家长就不要单纯去阻止,而要先让孩子平心静气地安定下来,再让他们各自讲出自己的理由。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诉说,观察孩子的交往行为,了解孩子的社会交往处理能力,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引导孩子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对方的理由、接纳对方的意见,最终达到互相谅解、握手言和。

(4)当孩子固执的乱发脾气时,家长应对他的态度冷淡下来,不理睬他,直到孩子“软”下来,再给他讲道理。而当孩子有所进步,如同样一件事,孩子在以前会乱发脾气,现在不再乱发脾气或乱发脾气减轻了,家长就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希望孩子能坚持下去。长此以往,孩子正确的行为得到巩固,错误的行为会逐渐消除。

(5)引发孩子良好的行为。从行为治疗的观点来看,如果孩子某方面的行为不好,父母则要设法引发他另一方面的良好行为。当孩子的良好行为出现时,则要鼓励他、称赞他,以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当霸道的孩子表现出礼让温和的行为时,要不失时机地给予他奖赏和鼓励。

(6)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霸道的孩子认为发脾气是一种获得满足的方式,这样的孩子在孤单的环境里霸道行为显得更为强烈,因此,不妨多让孩子参加同龄人的社交活动,如生日聚会等,让孩子在欢愉的氛围中产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