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的悄悄话

一天,一名教育学家收到一位家长的来信,这位家长在信中提到了如下内容。

我和丈夫都是智力一般的人.一生没有多大的成就,而我的孩子在班上的成绩也一般,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别的孩子一样聪明、伶俐,有创新能力。只是,我不知道,我的孩子是否具备创造能力,而这个能力到底有多大?

这位家长的话可以归纳成以下两个问题。

(1)创新能力会不会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如父母的创新能力有限,孩子是否就没有了创新的能力?

(2)孩子的成绩一般,一名功课都没有学好的孩子到底有没有创新能力呢?

想必,这位家长问到的问题正是现在很多家长所共同关心的话题。事实上,创造力是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同时,它还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具备发散思维。这种能力既不单凭遗传,也不全靠后天的环境或教育。因此,那种认为父母缺乏创新能力,孩子就同样缺乏创新能力的想法是错误的;同样,认为只有功课好的孩子才有可能迸发出创新火花,显然也是不正确的。创新能力不是少数人或少数尖子生才具有的,而是每位孩子都具备的。因此,家长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发蕴藏在孩子身上的潜在创新能力。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许多家长对“创新”缺少一定的认识,把“创新”想象成某些人特定的专利,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给孩子灌输知识,只注意他们的分数和文凭,而忽略创造能力的培养。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毕竟,未来社会最需要的不是分数,而是能力,最值钱的不是学历而是创造能力。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如何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呢?本书的建议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1.让孩子做一件自己从来没有想要做的事情

让孩子利用星期天在家的时候,弄清家里的管线系统。比如,哪些是煤气管道?哪些是暖气管道?哪些是排污管道?它们从哪里进来,又从哪里出去?家里的管线系统有没有危险?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改进?

2.指导孩子提前自学一些课程

可以让孩子自选一个科目,比老师讲课的进度提前一个星期自己学习,如果孩子可以看懂,他会获得喜悦和自信。并且,还可以鼓励孩子翻阅他从来不敢问津的书籍。比如,霍金的《时间简史》。

3.鼓励孩子做一件自己想做而一直没有动手的事情

比如,鼓励他为自己喜欢的明星写一个传记;提出一个学校附近交通堵塞问题的解决方案;鼓励孩子通过跳蚤市场把自己不用的书籍玩具拿来换取所需要的东西。

4.允许孩子问几个自己不敢问的问题

孩子的许多问题可能是一直想问又怕人笑话的,也可能是自认为别人也说不清楚的问题。比如,猴子是不是一夫一妻制?为什么广告永远不说自己产品的缺点等。

5.鼓励孩子大胆进行探索性玩耍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会玩的孩子不可能是聪明的孩子。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积极鼓励,就是要创造条件。并且,在必要时,家长可以一道参与玩耍。探索性玩耍,就是要鼓励孩子玩出新的花样,尝试各种不同的玩法。在对等孩子玩耍时,要注意以下三个不必要担心的问题。

(1)为了安全,不让孩子玩。安全当然是重要的,但不能杞人忧天或因噎废食,而且安全也有个程度问题。

(2)怕孩子弄脏衣服而不让孩子玩。有些家长把孩子穿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生怕因玩耍而弄脏衣服。当然,卫生确实需要讲究,但不能影响必要的玩耍。

(3)怕损坏物品或玩具。有些家长虽然给孩子买来了各种玩具,但不让孩子自由地玩;有些家长不准孩子摸或摆弄物品,动辄以“耍弄坏的”相威吓。当然,教育孩子爱护东西是对的,但不能要求过严。

总之,孩子不能不玩,因为“玩”不仅可以提高智力,还可以直接培养其动手能力。

在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家长应注意到的问题

(1)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与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时,不可贪大,要积少成多、积小成大、由近及远、点滴成河。

(2)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时,还应该教育他们要勇于认错、勇于承担责任。这是科学创造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3)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时,切忌以习惯养成为名,“捆死”他们的言行,从而扼制孩子的创造性。过分地强调孩子“听话”,久而久之,势必将孩子的自主意识、创新欲望都磨灭掉。

教子加油站

培养孩子创新精神要遵循的原则:

1.层次性原则

孩子们的创新和成年人的创新是有区别的。孩子们创新的价值更多地表现在创新过程中,在于得到老师或家长赞赏之后的成功体验。因此,家长对于孩子的创新活动不能要求过于严苛。

2.激励性原则

孩子的创新往往源于兴趣、爱好,源于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因此,家长要支持孩子的求新、求异、质疑及问难,鼓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进行新的探索,而不是置之不理或横加干涉。在孩子进行实践时,家长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赞赏,比如,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你真行!”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家长应给予信任和鼓励,比如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没关系,下次你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