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澳大利亚的对外贸易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中较为重要的贸易国之一,对外贸易的演变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战后澳大利亚对外贸易总额有很大增长,但在世界贸易市场中的竞争性地位却有所下降;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大大改善,进出口商品品种日益多样化;20世纪60年代亚太地区经济腾飞,为澳大利亚对外贸易重心东移提供了极好的时机。此外,澳大利亚对外贸易条件及贸易伙伴国也有显著变化。

一、澳大利亚对外贸易的演变

从20世纪初期澳联邦建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澳大利亚出口贸易额从1亿澳元增加至3.15亿澳元,进口贸易额从7000澳元增至2.47亿澳元,增加2倍多,按人口计算的平均进出口贸易额则增加不足一倍。

战后初期,澳大利亚进出口贸易额发展仍然没有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但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对外贸易总额却有了明显增长。即使工业品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巾增长最快的部门,战后国际市场的繁荣,仍然给当时的一些初级产品供应国如澳大利亚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战时的大量内外市场需求,以及侵朝战争引起的价格上升,使得1951年澳大利亚对外贸易总额达到34.52亿澳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19.64亿澳元,进口贸易额为14.88亿澳元。澳大利亚整个50年代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工农业生产的增长。同时。出口商品价格的波动颇为剧烈,总的趋势来看是逐年下跌的。因此,50年代贸易额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贸易量的增加。

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对进口控制的放松,澳大利亚国际收支恶化。为解决国际收支危机而采取的紧缩措施导致经济增长缓慢及失业增加,澳大利亚政府进而采取高关税的措施刺激出口并限制进口。该时期澳大利亚对外贸易额有了一定的增长,增幅约为1倍左右,但与同期的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诸国贸易增长速度相比略显缓慢。

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澳大利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其长期建立的历史贸易模式在70—8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72—1973年度,当全球经济由于石油价格急剧上升而萎缩时,相比其他OECD国家,澳大利亚经济似乎并未受到很大影响,这主要因为澳大利亚原油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且一直是国际煤炭市场的能源出口国。1972年,澳大利亚出口状况良好,贸易顺差超过200万美元,并且随着商品价格激增,之前一直处于下降状态的贸易条件开始出现对澳大利亚有利的局面。该时期羊毛价格上升了150%,谷物价格也增加了80%。澳大利亚石油、煤炭产出增加,能源出口迅速发展。但是到了80年代,石油价格下降,尤其是自1986年开始,澳大利亚作为能源出口国的地位也随之下降。此间澳大利亚出口仍严重依赖于初级产品,对亚洲依赖性趋势明显。值得注意的是80年代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澳大利亚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其外汇的主要来源。

到了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大部分OECD成员国经济于1990—1991年度进入衰退,并在此之后的5年复苏期中经济发展仍然缓慢。从GATT到WTO的转变促进了各国问国际贸易的联系,但美日间出现结构性贸易失衡,保护主义盛行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世界贸易的增长严重依赖于东亚、东南亚及中国贸易的发展,这些国家外向型贸易增长迅速且多以工业品和中间品为主,地区间贸易及资本流动也相当频繁。但发达国家采取的保护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尤其是粮食产品,以及工业品贸易产生诸多影响。该时期澳大利亚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并于1990—1991年度实现自1985—1986年度来的首次顺差,特别是能源和工业品,出口额增长显著。原因主要是海湾危机导致的国际石油价格急剧上升,且澳大利亚工业品出口受欧洲及北美工业国衰退的影响较小。工业品出口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明显增加,甚至在衰退时期也呈上升趋势,这多来源于对经济增长强劲的亚太地区的出口。但与澳大利亚传统初级产品尤其是农产品相比,工业品出口的增长并未使其价格更有竞争力,商品价格下降也使得1990—1991年度贸易条件一度恶化。

自2000年以来,商品价格的上升,大大改善了澳大利亚的贸易条件。澳大利亚商品和服务的贸易总量有显著的增长,2008—2009年度,澳大利亚商品及服务贸易总额为5637亿美元,同比上一个财年增加了14.6%,相比1988—1989年度的1181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2008—2009年度出口额实现284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1.9%。从20世纪90—21世纪初的20年中,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7.7%,出口量年平均增长率为5.2%。所有出口项目,包括初级产品、简单工业品及深加工制造品、其他商品和服务等都有了大幅增长。初级产品出口中,燃料和矿产品增幅明显。但是由于国内消费及投资活跃,澳大利亚进口贸易的增长部分抵消了出口贸易的增长。

截止到2009年,澳大利亚名义GDP位于世界第十三位,由PPP调整过的实际GDP居第十八位,约占全球经济的1.7%,而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为47.1%,进出口额分别居世界第十八位和第二十二位,澳大利亚进出口占世界贸易总量的份额分别为1.5%和1.4%,贸易条件自2004年以来也上升了56.2个百分点。资源出口约占2008—2009年度澳大利亚出口额的一半左右,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出口部门,其次是加工业及原始产品出口。澳大利亚政府积极鼓励制成品产品出口,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仍然不是很强。

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一)出口商品结构

澳大利亚以出口农矿产品著称世界,其对外贸易结构一直被认为是用本国初级产品换取国外工业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澳大利亚农牧产品占出口总额的86%以上,单羊毛、小麦两项即占出口总额的62.69%。战后,随着澳大利亚制造业的兴起和发展,澳大利亚某些工业部门逐渐实现自给自足,并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出路,澳大利亚也开始与其他工业发达国家进行工业品和加工原料的商品交换。

从澳大利亚出口商品构成看,战后总的变化是:一方面,农产品所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逐步缩小,从最初的85%下降到1/3左右。其中,比重变化最大的是传统上出口居首位的羊毛,羊毛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从20世纪50年代"羊毛景气"时占65%,以后一路下滑,60年代不足20%,70年代猛降至10%,80年代由于羊毛市场的低迷与波动,其在出口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2008—2009年度,该比重相比上一年度又有了非常明显的减少,约占出口总额的1%左右。另一方面,矿产品所占比重明显增大,从1/10上升至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并且仍然处于上升趋势。

2008—2009年,澳大利亚商品出口贡献最大的三个行业是采矿业(48%)、制造业(25%)和批发贸易(12%),共计占出口总额的85%以上。初级产品的出口达1612亿美元,同比增加了41.1%,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能源和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制造业出口额439亿美元,下降了3.3%,其他商品出口额约为254亿美元,上涨19.7%,同时服务出口533亿美元,同比增加5.2%,

其中,出口增幅明显的商品主要包括:煤炭,出口额为544亿美元,上升123.9%;天然气出口额101亿美元,增幅72.3%;小麦出口额49亿美元,增幅71.0%;铁矿石和精矿出口额342亿美元,增幅66.9%;黄金出口额175亿美元,增幅42.7%;与教育相关旅游服务出口额166亿美元,增幅22.7%。

(二)进口商品结构

澳大利亚进口商品构成与出口情况恰恰相反。在澳大利亚进口商品构成中,农产品及矿产品始终占极小比重,而包括原油在内的工业品则占85%以上。自1988—1989年度至2008—2009年度的20年中,澳大利亚中间产品的进口额从241亿美元上升到98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7.3%,截至2008—2009年度,约占总进口的35.2%。中间品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品或出口的加工生产。由此可知,澳大利亚进口商品主要用于生产,较少直接供应消费,也反映了澳大利亚制造业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口的资本设备及材料,这主要与战后澳大利亚政府一直推崇的进口替代、制造品自给的政策有关。

的进口约为435亿美元,同比上一年增长约2.2%,反映了能源产品尤其是原油及成品油的明显增加。工业品进口约1597亿美元,同比增加了5.2%。其他货物进口额为162亿美元,增加了105.4%;服务进口也有所上升,约为565亿美元,增幅为5.9%。个人旅游(Private Travel,不包括教育)服务进口约为184亿美元,原油为145亿美元,成品油为122亿美元,客运汽车为116亿美元,这些都是澳大利亚较重要的进口项目。

就进口商品而言,2008—2009年度,增长较快的包括以下几项:抽水泵(不包括液态泵)机器零件,进口额28亿美元,上升约65.8%;黄金,进口额115亿美元,上升51.7%;职业服务,进口额33亿美元,上升约46.3%;婴儿车、玩具、游戏及运动商品增加24.2%;技术及其他商业服务,增加19.2%达到49亿美元;同时还有个人旅游服务增加13.8%,约为184亿美元。

三、贸易条件

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除个别年份外,澳大利亚贸易条件发展并不理想。贸易条件代表出口价格相对于进口价格的比例关系,虽不能完全反映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是绝对有利或绝对不利,但可以基本反映这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所处的地位。

贸易条件的改善主要反映为出口价格的上升,从2003—2004年度开始,澳大利亚贸易条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澳大利亚出口价格年均增长率为10%,而进口价格年均增长率为2%。2008—2009年度,由于澳大利亚出口价格上升高于进口价格的增加,澳大利亚贸易条件同比上一年度增长约7.5%,成为继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从实际来看,尽管许多自然资源和能源出口价格有了增长,但从总体来看这也部分被金属平均价格的下降抵消。此外,澳元相对美元升值(以澳元价值计算)也减少了大批出口商的收入。

四、对外贸易伙伴国

从地理分布上看,澳大利亚贸易伙伴国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澳大利亚主要贸易地区从英、美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转向亚洲。英国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曾经有约一半以上的贸易来源于英国,但是随着澳大利亚贸易政策及贸易重点的转移,近年来澳英贸易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即使在澳英之间优惠贸易协定还有作用的时候也已然处于下滑状态,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之后更加严重。当前两国的出、进口贸易只占澳大利亚出口的4.5%,进口的4.9%。

近年来,澳大利亚对东南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幅尤为明显。对亚洲出口占澳出口总量的比例由1988—

1989年度的53.6%上升至2008—2009年度的68.7%(同期对欧洲出口比例从19%下降至12.9%,对北美出口比例变动由11.9%下

降至8.6%)。尤其是日本、中国、韩国及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已日益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出口市场,约【澳大利亚经济】占2008—2009年澳大利亚出口总量的48.4%。2008—2009年度,澳大利亚最大的出口市场是日本(550.05亿澳元,约占澳出口总量的19.3%),其次是中国机火车取代蒸汽火车。五个主要的铁(444.41亿澳元,15.6%),两国出口量合计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量的1/3以上,前5大出口国出口合计约一半,前10大出口国出口量占澳出口总量的2/3以上。

澳大利亚从亚洲的进口占澳大利亚进口总量的比例由1988—1989年度的38.5%上升至2008—2009年度的49.4%,而2008—2009年度对欧洲、北美的同一比例分别为23.0%和15.8%。2008—2009年度,澳大利亚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是中国(385.67亿澳元,占澳进口总量的13.8%),其次是美国(356.38亿澳元,占总进口的比例为12.8%),再其次是日本和新加坡。前两大进口国约占澳大利亚进口总量的27%左右,前五大进口国约占进口总量的46%,而前十大进口国提供约2/3的进口。

截至2008—2009年度,中国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两国贸易额同比上年增长了29.8%,过去5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22.8%。近年来,日本也一直是澳大利亚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之一,近5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1.4%。

[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中澳两国双边经贸关系发展步伐加快,两国间贸易联系的重要性增强。

从贸易地位上看,澳大利亚2008—2009年度前10位双边贸易伙伴国中有6个是亚洲国家,约占澳大利亚总贸易的44.9%。从双边贸易总量来说,中国已然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国,约占澳大利亚对外贸易总量的14.7%,而20年前的中国尚未进人澳大利亚贸易伙伴国前十位。截至2008—2009年度,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进口来源国,约占澳大利亚进口总量的13.8%;同时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出口市场,约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量的15.6%。2006—2009年,中澳双边贸易总额从547.41亿澳元上升至830.08亿澳元,平均年增长率为22.8%。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额从2006年的264.22亿澳元上升到2009年的444.41亿澳元;而澳大利亚从中国的进口额也从2006年的283.19亿澳元上升到2009年的385.67亿澳元。

从贸易商品结构来看,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原料和初级产品,如矿产品,人造钢玉、氧化铝、氢氧化铝,金属及其制品,羊毛、棉花等纺织原料,生(羊、牛、马)皮,谷物等。而澳大利亚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为机械器具,电机、电气、音像设备,服装、针织物品,家具,游戏用品,原油,塑料,箱包,轮胎等。当然,随着中澳两国各自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双边贸易关系的加深,

澳中两国双边贸易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技术层次上也有所提高。澳大利亚对中国来说,再也不只是食品和工业原料的来源地,澳大利亚已日益成为尖端与技术先进产品的供应者。此外,澳中两国的商业来往不只局限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也在不断发展。澳大利亚向中国提供的金融、运输以及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日益增多,进入中国的保险业市场对澳大利亚利益也十分重要。

澳大利亚主要城市之间有费用较低的公交服务,每1000人约注册有601辆汽车。在北部地区,公路运输在夏季雨季一般会停止。但政府已投资25亿澳元给各州和北部地区进行一项为期5年的公路运输计划及一项200周年公路发展计划,该项目被认为是澳大利亚历史上和平时期最大的建设项目。卡车占国内货物运输的75%。规范卡车运行是州政府的权力,联邦运输咨询委员会负责政策协调工作。没有统一的最大质量或高度的限制,一些州为防止桥梁受损禁止卡车通过。货车行驰的速度在48千米/小时(昆士兰州)到97千米/小时(南澳大利亚州)不等。澳大利亚公路运输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一列长长的卡车或货车,由一个车头牵引着,急驰在绵延的公路上,一次可以承载1000只羊或几百头牛。

[日本]澳日贸易自20世纪60—70年代就以较快的速度发展,70—80年代的增长速度更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相比的。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增长,日本大量购买澳大利亚的原料与食品,包括羊毛、煤炭、铁矿石、铝土、铜、糖及肉类。60年代中期以后,澳大利亚铁和非铁金属矿藏的大量发现与开采,使得矿产品又一度成为澳大利亚主要出口商品,并且大量销往日本。但是,由于近年日本经济的饱和及发展减慢对两国贸易关系的改变也有一定作用,最为显著的是日本对澳大利亚矿产品需求下降(包括对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的需求)。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对日澳之间的贸易会造成轻微影响,但日本仍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国之一。2008年,日本约进口澳大利亚38%的青铜,21.5%的铁矿石,43%的煤炭。而从2009年数据来看,日本仍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出口市场,出口额约占澳大利亚出口总贸易额的19.3%,同比上年增加了46.7%。日本对澳大利亚贸易发展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进入澳洲市场。20世纪中后期澳大利亚对外贸易中心转向亚太地区,但从澳美近年关系发展来看,美国对澳大利亚经济发展依旧重要,两国间贸易仍然频繁。20世纪末,澳大利亚进口约1/5以上的产品来自美国,但对美国的出口并不多,仅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8.77%。到2008—2009年度,澳大利亚从美国进口产品约占进口总额的13%,澳大利亚向美国出口的比重约为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6%左右,可见澳美进出口贸易存在一定的不对称。在产品构成上,澳大利亚多向美国出口农矿产品,如羊毛、糖、黄油、烟草、新鲜冷冻肉类、煤炭、铝矿、石油产品、原油和有色金属等;从美国进口飞机零部件、机械设备、电子设备、运输设备和精密仪器等。澳美两国都是世界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彼此存在一定的竞争。近年来,由于美国对来自澳大利亚的羊毛、肉奶制品、铅、锌等产品的保护壁垒加强,澳美之间摩擦不断。截至2009年,两国间贸易总额达530.79亿澳元,美国不仅是澳大利亚第三大双边贸易伙伴国,也是澳大利亚第四大出口市场,并且是澳大利亚第二大进口来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