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具有强烈的历史色彩

俄罗斯寡头的这项特性涉及它的前景问题,我们认为,俄罗斯寡头现在已经进入衰退期,在未来虽然不排除大资本重新干政的可能,但届时的大资本无论是自身的成因、结构,还是干政的手法、方式,都会与当年的"寡头"有着很大的不同。就"标准意义"的俄罗斯寡头而言,他们只属于一个特定的年代。

1.特定时代的产物

俄罗斯寡头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具有很强的历史色彩,是一个特定时代下的特定产物。俄罗斯迅猛的社会转型、缺乏经验与调整能力的经济政策、独特的权力分布状态、特殊的人文环境等,只有这些因素同时出现并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产生俄罗斯寡头这种现象。

如同其他的时效性事务一样,时代属性使俄罗斯寡头现象很难在日后被复制,缺乏后来者,难以维继也很有可能导致俄罗斯寡头现象就此被定格在阶段性的时间里。

2.对于特定时代具有特定作用

在前文的分析中我们认为,俄罗斯寡头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政权扶植与栽培的结果,这其中不可否认曾有良性动机的存在,而扶植与栽培的持续也从侧面证明了良性动机至少有所实现,因此对于俄罗斯寡头在特定时代发挥的特定作用我们应该比较全面地看待。

不可否认,俄罗斯寡头现象给国家带来的危害与损失要远远大于收益。寡头们为一己私利严重干扰政局,控制政策,试图私有化从政权,无论是在结果上,还是在后果上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但从当时政权的逻辑来看,寡头带来的“弊"可以视作是寡头带来的"利”的代价,一定程度上是政权可以接受的,毕竟扶植策略的初衷还是有所实现。

政治方面,左派与右派水火不容,寡头势力在争斗中站在了"反左"的一方,并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这对于"反左"阵营显然是有功绩的。

经济领域,20世纪90年代当政者有两大经济使命:通过私有化为经济注入生命力与增强民族经济的竞争力,在完成这两方面目标的过程中,寡头势力都起到了先锋带头的作用。

到2000年俄罗斯最大的64家公司的总销售额为1090亿美元。其中470亿美元主要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统一电力公司之类的国有企业创造,但私有企业则超过半数,拥有620亿美元的销售额。

政权刻意扶植的金融工业集团也成为了俄经济中最活跃的部门,尤其在经济总量下降的背景下更突出:1996年全俄工业生产下降5%,而金融工业集团的工业产值却猛增三倍,从26万亿卢布跃增到100万亿卢布以上,在GDP中的比重由2%升至10%,在全俄投资平均下降18%的情况下,15个金融工业集团基本投资增长率却达到

250%。当年全俄外贸出口增长8%,而一些金融工业集团则增长28%。这些企业债务低,管理好,具备高技术开发潜力,甚至可以说是俄罗斯现代企业经营的典范。

在提升民族工业竞争力方面,以俄罗斯铝业为例,也堪称不辱使命。据俄罗斯铝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俄罗斯铝产量总计309.4万吨,较2005年同期增长2%。这基本与较前9个月的增幅及2005年同期1.5%的增幅保持一致。产量提高主要源自于俄罗斯铝业公司和西伯利亚乌拉尔铝业公司冶炼网络技术升级。预计一旦俄罗斯铝业公司年产30万吨的Sayansk冶炼厂投入运营,俄罗斯铝产量将进一步提高。Sayansk冶炼厂是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地区新筹建的第一家铝冶炼厂。冶炼厂的一期工程在11月开始投入运营,而二期工程在2007年开展。

俄罗斯铝业公司国际工程主任还表示,该公司正考虑在中国参与投资兴建一年产60万吨的铝厂以及一个120万吨氧化铝厂。俄罗斯铝业公司此前曾宣布,公司将投资亚米尼亚工厂以助于推动铝箔产品的销售工作。目前俄罗斯国内市场和亚洲、独联体的需求渐长。公司将在俄罗斯以外地区寻求原料,但仍会把其大部分冶炼业务保留在国内,以充分利用本国的电力和能源优势。

该公司之前为世界第三大铝业公司,而在完成兼并主要竞争对手西伯利亚乌拉尔铝业公司以及瑞士贸易公司嘉能可(Glencore)的铝业资产后,俄铝成为了完全自给自足的铝业公司,可以将原材料加工成为铝箔和罐制品。2006年合并事宜已得到了俄罗斯和其他国际性反托拉斯规划署的通过,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对双方的合并也表示赞许。合并在2007年4月完成,新公司命名为俄罗斯联合铝业公司,联合公司将遍及70多个国家并使公司的行业运作扩展到全球范围内。公司也成为了全球第一大铝业公司,总产量略高于美国铝业(Alcoa)。然而,两家俄罗斯企业拥有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新冶炼厂建设计划,使其可在未来与竞争对手拉开更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