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迅速发展的农业

德国是传统的工业国,长期以来,农业发展缓慢,大多数农产品依赖进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欧洲联盟农业政策实施后,德国农业有了很大发展。1996年德国谷物产量达4210万吨,肉类584万吨(1995年),牛奶2862万吨,均居欧盟第二位,仅次于法国。小麦、食糖、牛肉、黄油已自给有余。

农业现代化水平高,结构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是德国农业的主要特点。由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率迅速提高,1950年1个农业劳力仅能供养10人,到1994年则可供养91人。同时,农业就业人数不断减少,1994年的农业就业人数,仅占全国就业人数的2.6%,而生产的粮食自给有余。90年代以来,德国的生态农业发展迅猛。不使用化肥、农药,重视农作物的轮作和间种的生态农业,虽然其粮食产量比常规农业低25%~30%,但生产成本低,投入少,产品的市场价格高,并且随着土地的休养生息,农作物的产量逐年提高。畜牧业占德国农业产值的2/3,以养牛、养猪业为主。种植业中以小麦、大麦等谷物种植为主,技术经济作物中以甜菜种植面积最大。

德国在长期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土地发展农业中,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专门化地区。北德平原南部、中德山地的山前黄土地带,土壤肥沃,热量充足,降水适中,是全国集约化程度很高的集中农耕区,以种植小麦、甜菜为主。北德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凉湿润,土壤较贫瘠,多种植燕麦、黑麦、马铃薯和多汁牧草,用以发展奶牛业,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区。莱茵河及其支流摩泽尔河、美茵河、内卡河河谷地区,日照充足,降水适中,适宜葡萄、水果种植,阳坡上有大面积葡萄园,其单产很高,河谷地区被誉为德国的“葡萄之路”。巴伐利亚高原畜牧业发达,其东南部、多瑙河以南,土壤肥沃,是全国重要的小麦、甜菜产区和牛饲养区。高原上还是啤酒原料蛇蔗草的集中种植区。中部山地以畜牧业和谷物种植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