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硬话软说

〖人脉案例〗

何群到上海出差,在街头小货摊上买了几件衣服。付款时,何群发现刚刚还在身上的几百元外汇券不见了。货摊只有他和姑娘两人,明知与姑娘有关,但他没有抓住把柄。如果他贸然提及此事,姑娘会翻脸说他诬陷人。

在这种情况下,何群没有和她来“硬”的,而是压低声音,悄悄地说:“姑娘,我一下子照顾了你五六十元的生意,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我呢?你在这个热闹街道摆摊,一个月收入也不少。我想你绝对看不上那几张外汇券的。再说,你们做生意的,信誉要紧啊!”

何群见姑娘似有所动,又恳求道:“人家托我买东西,好不容易换来一点外汇券。如果丢了,我真没法交待。你就替我仔细找找吧,或许忙乱中混到衣服里去了。我知道,你们个体户还是能体谅人的。”

姑娘终于被说动了,借坡下驴,在衣服堆里找出了外汇券,不好意思地交给何群。

说“软”话会让对方觉得自己是在吃糖,心里甜甜的。何群的一番至情至理的说辞,不但使钱失而复得,而且还可能挽救了一个几乎沦为小偷的青年。

说软话,办硬事。说软话,指的是一种语言修养,也是一种做人的心态,说话和蔼可亲,不张扬,不张狂;办硬事,指的是有主见、有原则,该办的事儿锲而不舍,想尽办法。

很多时候,事情的成功就在于语言的艺术。官场上或商场上的成功者多是说话谦虚,话说得让你很容易接受的人;而那些失败者多是有好话没好话,语气、语调盛气凌人,给人以讨厌与他接触的感觉。

说软话好像与我们历来歌颂和提倡的忠厚老实、诚恳真实,怎么想就怎么说的道德习俗不一致。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到,随着人际交往的频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包括运用语言的技巧已成为一门必修课。

其实,说话离不开办事,办事也离不开说话。即使这样,我们一定也注意到,说到不一定做到,做到也不一定说到。那么,抛开有意的甚至品行不端造成的欺骗以外,说话和办事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又应该怎样认识这人问题呢?

谁都愿意与谦和者共事。你与周围的人有了良好的沟通基础。遇上不讲理的事,你就软话好好说,当然原则不能变。软话为你最后胜利的“硬事”赢得了公众的理解与支持,那你就成功了一半。

我们相信任何成功都不是“说硬话”说出来的,或者是“办软事”办出来的。说硬话办软事的人,必将是浅薄而终无大出息的,是终究“硬”不起来的;而说软话办硬事的人才能做成事情。

人与人相处不会是一面之缘。世界很大,但是有时也很小,今天河东明天河西,已经用不了三十年了。那么,我们知道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即使今天惹的别人不高兴,但是从长远来看,是可以获得别人信任的。全社会都在呼吁诚信,而这个诚信又是从哪里来呢?就是处事有原则,人人自律。

这个硬事虽然有这样的好处,但是真的不好办成,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它必须以牺牲某些人暂时的利益为条件,而在这样的沟通中,人与人的尊严是很关键的。我们都说,人心不过是肉长的,其实也就是告诉你,人的弱点和可爱之处就在于需要互相尊重。

俗话说:“是人抵不过三句好话。”看来说话也有它独到的技巧,说得好自有其无穷的语言魅力。形容人有三寸不烂之舌,或者巧舌如簧,都是指的说话,但是都有贬义在里面,甚至说某人死的能说成活的。

有时,人难免因一时糊涂做一些不适当的事。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把握指责别人的分寸。如果能适当地说几句软话,化解对方的难堪,既能指出对方的错误,又能保留对方的面子,避免破坏交往的气氛和基础,又可以消除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硬话“软”说的形式有很多种。在很多时候,你要想说服人,说软话要比说硬话效果好得多。然而,恳求并不是低三下四地哀求,而是一种“智斗”,一种心理交锋。通过恳求的语言,启发、开导、暗示对方,并使对方按你的意思行事。

〖人脉感悟〗

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着吃软不吃硬的心态。你很有主见,性格刚烈,说不定对方比你更硬。你如果说了“硬”话,以命令的口吻,对方不一定会理睬;你如果来“软”的,对方反倒产生同情心,纵使自己为难,也会顺从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