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从华尔街到华盛顿

就像华尔街的狭窄昏暗让我意外一样,华盛顿的朴实无华也不在我意料之中。华尔街毕竟还有高耸入云的摩登大楼,来映衬它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而华盛顿作为集中了美联邦所有行政部门的权力之巅,却如乡村小镇般透着平民气息。在这里丝毫感觉不到权力的显赫、威严和震慑力。

也许权力在美国的价值观中就是个中性词——它不过是被民众赋予某种特定权限、完成特定事务的能力。或者,它根本就是个贬义词,就像在哈耶克的字典里,权力的本能就是无限膨胀、不受约束和腐败。所以,身在华盛顿的这些权力部门,无论国会山、白宫、国务院或财政部、农业部……或许里面无比气派,但门庭都很内敛,没有哪个部门胆敢招摇。国会和白宫还算是稍有设计感,农业部的大楼虽然有好几栋,却无比阴沉,显得灰头土脸。真正气宇轩昂、震慑人心的都是教堂与博物馆。

IMF——这个在全球金融秩序中扮演核心角色的显赫机构,也如见不得人般藏在华盛顿19街的拐角处。查好地图从最近的地铁站出来,第一眼看到的是“白宫就在正前方”的指示牌,却兜兜转转好几圈找不到IMF的大楼。一位优雅年迈的瘦高老太太看我铺展开地图,站在街头茫然四顾,问我是否需要帮助。当我告诉她我要去IMF总部时,她抬起手臂放在额头做冥想状,想了一会儿嗯嗯啊啊说,好像就在附近。我心想,IMF也太没面子了,华盛顿人对它基本视而不见,而且华盛顿市区的地图上也根本没有IMF地址的标志。

在那个被告知是IMF入口处的街道拐角游走了好几个来回后,才猛然瞥见我一直在它身边门前打转的大楼,原来就是IMF的总部。难怪本地人都不清楚,IMF像生怕别人知道原来它就在这里似的,把标志小而隐蔽地刻在楼一侧的墙壁上。

我在达拉斯的好友知道我在华盛顿,同情和不解地说:“东岸那些鬼地方天寒地冻的,你待那里干吗啊?快来阳光灿烂的得州!"华盛顿虽然与纽约一样寒冷,且远没有纽约的繁华和高楼大厦,但如果让我选择在其中一座城市居住和工作,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华盛顿。

也许是怕纽约的有钱人太多,让我这穷人在那儿生活会备感人生灰暗失败,而在华盛顿就不会有那种落差感,而且此地似乎不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还有免费的午餐!因为智库无数,由各智库组织的论坛也无数。媒体只需在他们的网站注册,就可以前去旁听。我们周一去听的那场论坛,就在国会山附近的一家高级酒店举行,论坛主题是:“从华尔街到华盛顿——痊愈的药方”。讨论金融危机、美国政府的救市方案等。中国政府前一天晚上刚公布的巨额财政刺激方案,在这里也被屡屡提及。

午餐时分,演讲者继续在台上讲,下面圆桌上的听众,都被送上一份包含汤、面包、鸡肉、土豆泥与甜点,三道程序齐全的大餐!吃得林俐最后要将那巧克力蛋糕吐出来。顿顿绞尽脑汁省钱吃饭的我们,就这样享受了一顿免费的午餐。而且除了肠胃饱足外,大脑也被演讲者的滔滔不绝填满,精神食粮也饱足。

当日晚上,又发现著名的布鲁金斯学会周五下午有个关于IMF与G20峰会的讨论会。布鲁金斯学会是民主党大佬资助的智库,自由派立场毫不含糊。早在大选之前就有朋友告诉我,小黑马今年铁定当选,民主党人上台,布鲁金斯学会定有一批人会进入新政府当官或做幕僚,在华盛顿我可不能错过采访他们。

我第一时间赶紧注册!一分钟后就收到了确认我可以参加的回复邮件。于是我开始遐想,待周五一早交了稿,泡个澡、睡会儿觉,就去那里饱食一顿,算作对自己辛苦一周的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