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没啥别没车”有道理吗?

汽车,如果这个美国最大的制造产业倒台了,会波及上万人的就业和附带的社会医疗保障。

我们在华盛顿采访的这些日子里,其实不住在华盛顿,而是搬到挨在它边上的另一个州——弗吉尼亚(Virginia),从那里乘地铁到市中心的美国政府机关重地,也就40分钟左右。华盛顿和周边市镇的公共交通还是比较发达的,这和之前在俄亥俄州没有车就寸步难移的状况相比有天壤之别。但是这只是美国几个主要城市的情况,不发达的公交系统已经使汽车变成了美国人的生活必需品。

我还记得住在俄亥俄州雅典县的丽安。38岁的她,失业已经有大半年了,是个单亲妈妈,和3个孩子住在集装箱改装成的房子里,每个月到福利中心领200多美元的粮食兑换券。她说,即使再穷,即使交不上暖气费,也不能把车卖掉。“接送孩子上学、去福利中心、上市集买菜等,都少不了车。要是没有车,连工作都找不着的。但是油价涨了太多,只能尽量少开车”。她的情况在当地很普遍,所以福利中心考虑也很周到,安排了每个月100美元的汽油补贴给这些拥有汽车的贫困家庭。

上周,通用(General Motors)和福特(Ford)汽车发布了它们第三个季度的业绩。前者的季度净亏损高达25亿美元,把从2005年来就开始累积的赤字拉高到570亿美元;而后者的季度亏损达1.29亿美元,自2006年来一共累积了245亿美元的亏损。

制造商的资金流动性已经出现问题,而行业代表也已经向美国政府求救,要求从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基金里,拨出5亿美元给汽车公司周转,而这项提议还未获得布什政府的首肯。美国全国制造业协会主席约翰·安哥勒(John Engler)在华盛顿举办的一个座谈会上,用了很多时间来描绘美国汽车业的困境和所需的援助,但他似乎没有得到太多的同情,反而遭到了抨击。"美国汽车公司推出的产品不符合现代消费的需求……”“拿纳税人的钱去救这些管理不当的公司后,就能提高它们今后的国际竞争力吗?”"为什么通用和福特汽车在美国卖的车型不是那些在新兴国家里很受欢迎的款式?”"为什么在研发环保节能型的汽车方面那么落后于人?”

安哥勒面对咄咄逼人的观众一直处于被动的防守地位,只能一再强调——如果这个美国最大的制造产业倒台了,会波及上万人的就业和附带的社会医疗保障。油价高涨、经济萧条和环保意识,已经在逐渐地改变着美国人的汽车消费模式。以前美国人喜好大车、马力十足,促使美国汽车制造商大量生产卖得火热的越野车(SUV)。但现在,这类产品呆滞在厂里,影响了资金流转。反倒是一些亚洲汽车品牌,以节能省油攻下了美国市场。在人人都缩紧腰包的日子里,更加需要节油的出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