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清华精神之团队精神

清华名言

我们每天都在走路,可是却很少有人时时去回顾所走过的路。

清华人强烈地意识到要强国强校,做出一流成果,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清华历史上,一次次爱国学生运动,西南联大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甚至勇夺金牌的文体活动都培育了团队精神。

许多毕业生对此都有深刻的体会。现任团中央常务书记的杨岳校友说:“清华告诉我们‘一根筷子和一捆筷子'的道理,绝不能成为孤家寡人,要学会团结大家一起干,团结才能成就大事业。我本人至今仍然记得1963年我毕业时蒋南翔校长对应届毕业生说:‘我们的事业,是集体主义的事业,任何工作都要靠同志们的团结和密切合作。骄傲自满,就会妨碍这种团结和合作。我们的同学热爱清华,这是好的。但是不要有优越感而盛气凌人。’”

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解决重大问题要靠不同学科的联合攻关。这更要提倡协同合作,团队精神。黄克智院士一直强调“要群芳争艳,不要一枝独秀”。在他的带领下,固体力学学科点成长为一支团结向上的梯队,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们获得了国家级高水平博士规模培养和学科建设特等奖;连续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奖励和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中力学学科有12篇,他们占据了半壁江山。同方威视集装箱探测技术走向世界,并占领了多一半世界市场,也是经历了几代人的团结奋斗。从1955年蒋校长推动创建工程物理专业,奠定最初的学术基础,到“八五”获得重大攻关成果奖,再到1997年开始进行成果转化,终以领先的成果、产品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世界眼光

清华作为留美预备学校起步,赋予师生以开阔的世界眼光,这是与爱国精神一起与时俱来的。

世界的眼光并非崇洋媚外,一切按发达国家的去做。梅贻琦先生1927年身为教务长对留美学生临别赠言,劝勉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留学,指出:“这科学的态度应有以下几种成分:第一要不抱成见;第二要探

究事实;第三要根据事实,推求真理;第四要对于真理忠诚信守。”“最后劝诸君在外国的时候,不要忘记祖国;在新奇的社会里面,不要忘了自己;在求学遇着疑难问题的时候,务要保持科学的态度,研求真理。”这段话,至今仍不过时。

蒋南翔1955年率高等教育考察团访苏,回来后大力推动在清华设置核物理、自动控制、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等一批新专业,创办工程力学和自动控制研究班,为我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核能与航天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生力军,并为清华大学跟上时代步伐奠定了重要基础。

今天,清华人有着更明确的目标,即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以高尚的道德风貌与精神境界去主动承担历史的重任。

20世纪90年代,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个命题,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当对生活其中的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以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大学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地,更应当自觉肩负起继承发扬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应当重视大学文化,特别是大学精神的作用。我们要提高文化选择的自觉性,并且自觉肩负起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国家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历史责任。

清华小百科

清华大学兴建的主要项目有射击馆、新清华学堂(清华百年学堂)、音乐厅、校史馆、艺术/博物馆、人文社科图书馆、图书馆四期扩建工程等,这些项目在2011年百年校庆前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