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清华精神之爱国奉献

清华名言

一个人,想要优秀,你就要接受挑战;一个人,你想要尽快优秀,就要去寻找挑战。

清华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便是清华与生俱来并不断孕育的爱国奉献精神。

清华诞生时是一所利用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师生将清华学堂看作“国耻纪念碑”。在“五四”运动中,清华国耻纪念会曾立下“清华学生从今以后愿牺牲生命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权”的誓词。这种对国家、民族的孱弱,列强的欺凌感到痛心疾首而产生出的爱国精神,被老学长们称为“哀兵士气精神”。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民族危亡,老校长梅贻琦在当年12月就职演讲中要求清华师生“紧紧记住国家这种危急的情势,刻刻不忘救国的重责,各人在自己的地位上,尽自己的力”。正是这种对国家的责任感成为清华迅速成为国内名校的重要精神动力。1937年“七七”事变后,清华人与北大、南开师生一起,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坚毅刚健的精神把西南联大建成“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之一。

在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救国斗争中,众多清华师生,前赴后继,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1932届毕业生刘崇诲在上海吴淞口驾机撞向日本海军旗舰,壮烈殉国。法学院学生张甲洲带领东北籍同学打回东北老家,举起了“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的大旗,担任总指挥。后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师长。他实践了“抗战之时不知有家,临战之时不知有身,金钱地位不动心,飞机大炮不怕死”的誓言,在前线英勇牺牲。

还有许多师生是带着科技知识参加抗战的,比如理学院院长叶企孙组织师生参加冀中军民抗战。叶老师先是让他的助教熊大缜带领几个学生去冀中根据地,组建技术研究社研制炸药、地雷、炮弹等。继而又让化学系毕业生汪德熙化装成牧师辗转到冀中,帮助解决了安全生产问题。这些炸药、地雷在令日寇胆战心惊的“地雷战”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叶老师还在天津租界亲自带领师生研制无线电收发报机,让物理系管理员阎裕昌主持爆破研究。后来熊大缜在冀中军区担任了供给部长,负责研制、生产地雷、控制器等武器。

新中国成立后,肩负建设重任的清华师生一方面为国家巨大的进步所鼓舞,一方面又为国家科学技术的落后而着急。振兴民族的重大责任感和“耻不如人”的压力,激发清华人奋发学习,勇攀科学高峰。一批批清华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业绩。

在1999年国家表彰的23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14位在清华学习工作过。其中邓稼先和王淦昌是两位杰出代表。邓稼先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1950年8月,邓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毅然回国参加原子核理论的研究。后来他参加“国家的大炮仗”研制,对妻子说:“往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将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过得就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因此拼命工作,多次昏倒在试验场上。他受到强辐射患癌症扩散,临终前留下的话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王淦昌是1929年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大学本科毕业生。1961年4月,当领导问他是否愿意参加原子弹研制时,他回答:“我愿以身许国。”友人知道他在20世纪50年代末曾领导杜布纳高能实验物理组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惋惜地说:“王淦昌如果继续在原来的科研领域工作,有可能叩开诺贝尔奖的大门。”对此,王淦昌却认为:“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强盛才是我真正的追求。”

物理系1935届校友彭桓武也是“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曾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教授,当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947年他毅然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他中断的研究工作中有两项由继任的研究者攻克,获得了诺贝尔奖。当有人问他当年为什么要回国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倒需要说说理由。"

改革开放以来,在清华大学,关注国情,爱国奉献成为广大师生普遍的理念。2005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温家宝总理就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李强的农村调查报告《乡村八记》给范敬宜院长的信函,指出:“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李强自己的体会是,“在清华有一种关注国情的传统,无论课上还是课下,甚至BBS上,教室的宣传栏上,随处都可以见到有关中国国情的探讨,这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清华的氛围对于塑造一个学生有多么大的作用。”

进入新时期,结合“爱国、成才、奉献”的传统精神,学校开展“我的事业在中国”主题教育,许多毕业生争先恐后地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战场去建功立业。航天航空学院学生谷振丰,本科四年学习成绩一直居全班第一,高年级还担任政治辅导员,因品学兼优获得学校最高级别的“特等奖学金”,毕业时毅然选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选择了荒凉的大漠和神圣的航天事业”,他说:“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该有抱负,要担当重任,这是清华教会我的!"

关注时代大势,肩负民族期望,历史的传统加上学校的教育,使得清华成为一座爱国主义的大熔炉。

清华小百科

清华大学学生文化活动中心面积四千多平方米,设有音乐、美术及舞蹈教室,展览厅、报告厅、表演厅,以及四十多间琴房,各种文艺社团都在此活动。综合体育中心面积约12600平方米,可容纳约五千名观众,用于体育比赛、大型演出、集会和体育课,并为学校体育代表队的训练和学生日常锻炼提供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