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学生节

清华名言

一件事情,对你伤害的程度与事情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取决于你对这件事的态度。

说到校园文化,就要提一提清华的学生节。1983年,计算机系创办了清华园内的第一届学生节。主创者是曾任美国sun公司亚洲研究院院长的宫力,当时他是计算机系的学生会主席。从那一天起,全校各个院系都行动起来,纷纷创办了自己的学生节。学生节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清华学生自己的节日,重头戏是一台学生节综艺晚会。从晚会的策划、组织到安排,全部由学生自己来负责。这台晚会可不像中学时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全部唱歌跳舞;也不是单纯文艺特长生的天下。几乎全部是同学自编自演的节目,代表了清华的校园文化,代表了学生的精神面貌。通过学生节晚会,同学们向所有人展示着青年人的成熟、理性、机智和幽默感,探索生存和心智问题,呈现出动人的精神内涵和轻松健康的自信力。学生节已经成为校园中最受同学关注的学生活动和热点话题。而如今风靡的校园DV,也是始于清华的DV鼻祖——学生节节目《清华夜话》。

有人说,为什么清华能够有学生节,能够拍出那么多在互联网上风靡的视频和小品?因为清华的学生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里,把学生节当作比学习还重要的一个大项目来对待。这样认真的态度加上清华人的智慧,才使每个系都做出精彩的节目,才延续着这样的传统。

在清华园里,一个院系的学生住在同一幢宿舍楼里,而一幢“大楼”就会营造一种独特的文化,而学生节正集中体现了这些校园文化,又促使每个院系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计算机系的“酒井”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这两个字源于计算机系一直居住的9号楼宿舍,“酒”字就是楼号“9”的谐音,而“井”字代表了号码“#”。很多院系每年都会在全系征集当年学生节的主题、吉祥物,甚至是请系内的文人骚客挥笔作赋。

大家会发现,不论是学生节的主题,还是对联上下联对应的文字中,都有“酒井”二字,这就是计算机系学生表现自己文化风采的方式。遗憾的是,从2003年开始,有人总觉得计算机系的这个“酒”字像是在给什么酒做广告,于是只好用“久”字代替。

学生节带动着整个院系的“时代”潮流。文化衫学生节也带动着整个院系的“时代”潮流。文化衫一件接一件的设计出台,院系内文豪们的心语、故事,也被一部接一部的印成了文集在校内发行。

学生节活动就像一个雪球越滚越大,同学的胃口也是每年被吊得越来越高,不论是学生节的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希望明年的学生节比今年的更好。先来看看某系2003年的学生节活动安排:从刚开学的新生联欢开始,历经卡拉OK比赛、体育比赛、游戏大赛,到综艺晚会结束。每年的综艺晚会都是活动的**,是重中之重。整个晚会的节目全部由本系的同学排练、演出。每个节目至少要经过初审、复审和终审三次把关,最后20几个班的节目只有五六个班级的节目能够上台。节目主要以校园生活为背景创造的小品、音乐剧、诗歌、相声、歌舞组成。能够在自己系的学生节登台演出,对于一个班级和个人来讲,都是莫大的荣誉。每个班也都会全力准备,力争通过审核。

排节目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我们班在大二的时候准备出节目。每次排节目都需要动用半班以上的同学,前前后后排练1个多月,最后演出小品总共长度为12分43秒。

每年的综艺晚会从晚上7点开始,12点左右才能结束,大部分院系都是租用清华著名的大礼堂进行演出。学生节搞得好的院系,看节目的队伍在进场前一个小时排起一百多米的长队。能容纳1300人的大礼堂火暴时不仅座无虚席,更有一两百人站在后面看演出。学校电视台也是从网上直播各大院系的学生节现场。

每一年,同学们都被学生节的节目深深感染和打动!节目中用到的经典歌曲会在随后很长时间里在“久井”里到处播放,经典的对白会被同学反复使用,而学生节的录像更成了大家电脑中常备的录像,因为这里面有他的同学,有他的朋友,有他的“家”。

清华小百科

清华大学校园基本为一个整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与北五环之间,东临地铁13号线,西临北大、圆明园。此外核研院(北京昌平)、深圳研究生院、附属医院以及少量疗养所、教工住宅位于校本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