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纵陈人

自三国时期的孙权在江东称帝(222),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中国南方以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为都城,先后建立了吴、东晋、宋、齐、梁及陈六个割据政权,历史上将其统称为“六朝”。

这一时期是江南地区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大量北方汉族人民为逃避战乱迁徙于江南,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江南土著一起开辟了南方广大的山泽荒野,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使之逐渐与北方看齐,中国经济重心也开始了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北方以王、谢、袁、萧为首的上百家门阀士族更带着他们的宗族、乡党整族南迁,与具有相当文化传统的以顾、陆、朱、张为首的江东门阀结合,使江南社会政治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门阀士族广泛而积极的文化活动,促进了江南文化的发展,三吴地区很早就已成为江南汉文化的中心。

然而,接连不断的皇位纷争引起的内乱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化却削弱了偏安政权的力量,南方汉族政权始终未能有效地北伐以恢复对中原的统治。相反,当北方由于民族融合、经济文化得到恢复之际,政治军事上越来越弱的南方政权终于被强大的北方政权所统一。

南北统一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必然。统一大业由谁来领导完成?历史曾给许多人留下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后即想统一南北,但不幸大业未成身先死。当杨坚称帝建立汉族政权时,南北民族矛盾也已消失,统一中国的时机更加成熟。然而真正实现统一,却在隋朝建立后的第九年,又再拖延了八年时间,其原因则是北方突厥的威胁。九年间,隋廷一面用军事外交手段解除突厥的威胁,一面对灭陈战争进行长时间的周密准备。

隋文帝受禅之初,就已在暗中图谋并吞并江南,他向宰相访求有文武才干的将领,高颍向其推荐了贺若弼、韩擒虎。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贺若敦为北周金州总管。出身关陇贵胄将门之家的贺若弼从小就有大志,骁勇善骑射,并博览群书,饶有文采,曾任齐王宇文宪的僚属,封当亭县公。周天元在位时随韦孝宽伐陈,攻拔了数十座城池,改封襄邑县公。

韩擒虎,字子通,河南东垣人,父韩雄仕北周官至大将军,也是关陇贵族将门之家。韩擒虎年少时容貌魁梧,有胆略,又好读书,有文武才能,袭父爵新义郡公。随周武帝东伐北齐时曾说服齐金墉城守将独孤永业投降,又进军平定范阳,拜永州刺史,后迁任和州刺史,对付南方的陈朝,曾屡败陈兵。

开皇元年(581)三月,隋文帝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接替于颛镇广陵(今江苏扬州);任命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庐江(今安徽合肥市),让他们“潜为经略”,准备灭陈。

开皇元年九月庚午(二十九日),陈宣帝趁杨坚初登帝位之际的混乱政局,令陈将周罗联攻拔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对岸长江边隋军的胡墅堡,大将萧摩诃也进军江北。隋文帝于是命上柱国元景山、长孙览为行军元帅,率军对北犯陈军进行有力还击,宰相高颍任监军,节度各路隋军。翌年正月,陈宣帝陈顼驾崩,陈遣使请和,主动归还胡墅。由于北部边陲吃紧,隋文帝非但没有趁陈宣帝驾崩进军灭陈,反而同意了陈的请和,采取了“骄纵陈人”、等待时机、明示友好、暗藏杀机、养精蓄锐的战略方针。

隋文帝暗中积极准备,对陈示以友好,以迷惑骄纵陈人。但是,陈后主与隋“虽结友好”,却不守信义, “遣兵渡江,掩袭城镇”,而隋文帝却从未对陈主动采取过一次军事行动,严格恪守睦邻友好政策。隋文帝广采博取,周密策划,养精蓄锐,潜为经略,骄纵陈人,表现出极高的韬略。隋文帝不弱而示弱,是他的智算,陈后主不强而“益骄”,暴露出的是他的平庸和不才。

在陈、隋隔江对峙之初,杨广的任务是北御突厥,在隋文帝先北后南的总体战略方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杨广只要忠于职守,安定北边,就是对南平江表的最大支持。其时,尚用不着少年杨广为南边的事务操心。

开皇六年(586)闰八月辛未(二十八日),十八岁的杨广应召入朝,十月己酉(初二)被任命为雍州牧、内史令。雍州乃京兆郡,雍州牧乃京畿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内史令则是宰相,杨广因而得以入都见习掌理朝政近两年,这对杨广是一个大好的锻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