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崩离

杨广受封晋王坐镇并州,主要职责就是防御塞外的强敌突厥。早在隋朝崛起之前,雄踞漠北西域的突厥汗国已是亚洲大陆的霸主。隋朝建立后,击败和削弱突厥是当时面临的最大政治军事任务。

突厥是草原游牧民族之一,原居住在今阿尔泰山一带, “盖匈奴之别种”。

554年,突厥大汗国西破吠达,东走契丹,北并契骨(今吉尔斯人先祖),威服塞外诸国,将突厥汗国的疆域扩展到“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里海)万里,南至沙漠以北,北至北海(贝加尔湖)五六千里”的广阔土地上,成为蒙古草原和中亚沙漠的主人,出现了势凌中夏的严峻形势。

十三岁的杨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受封晋王,坐镇并州的。为应付突厥必定要进行的侵扰,隋文帝令缘边修保鄣,峻长城,积极备战。

隋朝整个北部边境承受着具大压力,而沙钵略可汗刚袭汗位,急于建功,以巩固自身地位,于是先唆使其属国吐谷浑向隋西部边境发难,兵寇弘州(今甘肃临潭县西),迫使隋放弃了弘州建制。开皇二年(582),沙钵略“悉众为寇,控弦之士四十万”,并征北齐降将高宝宁部为先锋,入长城寇平州(今河北卢龙县北),突厥则兵分数路大举犯隋。隋军数为所败, “武威、天水、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金城(今甘肃兰州市)、上郡(今陕西榆林县)、弘化(今甘肃庆阳县)、延安六畜咸净”,损失巨大。突厥“欲窥长安”,隋文帝令皇太子杨勇屯兵咸阳。又诏大将于仲文率兵屯狼塞。杨广统领的并州因早有准备,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

早在开皇元年(581)九月,隋文帝曾命左仆射高频节度统军,以元景山、长孙览为元帅伐陈。元景山军出汉口获得胜利,开皇二年正月陈宣帝驾崩,这正是灭陈的好机会,但二月高颖却奏“礼不伐丧”,因而班师,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北面突厥的大举进犯。突厥不愿看到中原的统一,对于新建立的隋朝来讲,最大的敌人是北面的突厥,而不是南方的陈朝,于是隋文帝君相制定了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

对突厥的南侵,隋廷一方面加紧防备,组织全面反击,同时,因突厥希望中土华夏分裂割据以便从中渔利,隋廷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采用挑拨离间之法破坏突厥内部团结,以求各个击破。此计首先由长孙晟提出,此人文武双全,千金公主宇文氏入突厥和亲,正是他送去的,长孙晟因而熟悉突厥内部情况。

突厥统治的蒙古中亚广大地区,内部并不稳固,被统治的铁勒诸部一直在反抗。突厥上层也有大小好几个可汗,他钵可汗死时,其子庵罗被迫让位于沙钵略,被封于独洛水,称第二可汗。木杆可汗之子大罗便被封于阿尔泰山之东,称阿波可汗。西域中亚地区是土门之弟室点密征服的,室点密之子玷厥时驻牧于乌孙故地(今伊犁河上游,准噶尔盆地),称达头可汗。另沙钵略之弟处罗侯于克鲁伦河东管辖被征服的契丹、奚、雪、鞑靼各族,称突利可汗。此外,还有阿波之弟贪汗可汗在蒙古草原之西。沙钵略为大可汗,其他五个小可汗也独立掌控自己的牧地。“叔侄兄弟各统强兵,俱号可汗,分居四面,内怀猜忌,外亦和同,难以力征,易可离间。”隋廷充分利用大小可汗的固有矛盾,制定了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分化突厥内部的策略,遣长孙晟出黄龙道交结东面可汗处罗侯及所属契丹等部族,又遣太仆卿元晖出伊吾道交结西面达头可汗,并赠予他一面狼头纛。开皇二年(582),沙钵略调发诸小可汗兵四十万人由兰州攻隋,掠至周槃(今甘肃庆阳北),西突厥可汗达头即不愿再南下,引兵退还。长孙晟又说与隋友好的东部突厥处罗侯之子染干向沙钵略谎报军情: “铁勒等反,欲袭其牙。”沙钵略害怕,乃回兵出塞退还其牙帐。

开皇三年(583)四月,沙钵略又卷土重来,隋文帝派卫王杨爽等发八道元帅分兵拒敌,其中朔方(今内蒙古毛乌素沙漠南之白城子)一路大败沙钵略于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 “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的一路进击高宝宁,高宝宁弃城走,旋为部下所杀;另一路由行军元帅于仲文统十二总管出服远镇,斩首千余级,于是又从金河出白道。另遣五总管率兵两万出盛乐道(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直走那颉山,在护军川北与沙钵略可汗主力部队相遇,可汗见于仲文军容齐肃,不战而退,于仲文率精骑逾山追击,不及而还。西出凉州(治今甘肃武威)一路也屡败阿波可汗军,结果,阿波在长孙晟反间诱说下遣使入朝,沙钵略闻阿波“怀贰”,乃北袭其牙帐,杀阿波母并尽虏其部众。阿波无家可归只好西投中亚的达头可汗,达头听说阿波之母被杀,为之大怒,于是借兵十万助阿波复仇。这时,以西部阿波、达头、贪汗、庵罗四可汗为一方,东部沙钵略、处罗侯兄弟为另一方的突厥大内战全面爆发,战后突厥也就分裂为东西两部了。

突厥内乱对隋文帝来说十分有利。

隋文帝委长孙晟以重任,对突厥继续推行分化离间政策。长孙晟不愧为一个卓越的战略家,他根据突厥内战形势变化适时调整政策,使内战诸方实力平衡,而不让突厥再出现新的强势政权。起初,隋廷支持西部集团,孤立敌视隋朝的大汗沙钵略,使阿波的东征大获全胜。沙钵略连遭败绩众叛亲离,又东畏契丹,走投无路,在开皇四年(584)奉表隋朝,向隋文帝稽颡称臣。本来与隋文帝杨坚有杀父之仇的可贺敦千金公主宇文氏也奉表请为隋文帝女。这时,年幼的晋王杨广认为灭突厥的机会到了,上表“请因其衅而乘之”。隋文帝未允,反而接受了沙钵略的归降,并特发诏改册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取大义灭亲之义,入杨氏宗籍,公主遂成为杨广的姐姐了。

开皇五年(585),阿波夺於都斤山大牙,占领漠北全境。沙钵略请求将部众渡漠南,寄居白道川,隋文帝应允,并命晋王杨广“以兵援之,给予衣食”,并赐予“车服鼓吹”。至此,沙钵略已完全沦落为隋朝藩属。同时,阿波已在漠北自立为突厥大汗,隋文帝又遣上大将军元契出使,这等于承认了阿波的大汗地位。此时,突厥达头在西,阿波在北,沙钵略在南,三个政权鼎足并立,而隋廷对突厥三个牙帐同时予以承认,维持突厥分裂显然对隋朝更为有利。

开皇七年(587),南牙帐沙钵略可汗死,依突厥兄终弟及祖制由处罗侯继立,隋文帝派长孙晟册立为莫何可汗。同时,又册沙钵略之子雍闾为叶护可汗,以再分其势。

不久,北牙帐阿波与西牙帐达头两大可汗又化友为敌,达头不满阿波自立为大汗,势凌于己,遂统军东征,杀阿波所属九姓铁勒三十余万人,阿波仅率五六千人逃窜于山谷。处罗侯闻讯立即表请隋廷发兵“乘胜进取”,但长孙晟又进言利用矛盾,两存其南北牙帐,长久分裂突厥,于是,隋文帝没有发兵进讨。但莫何可汗仍独力出师,北征穷寇阿波,并赍隋文帝所赐旗鼓,以壮声威。阿波之众见旌旗招展,以为隋廷兵助莫何,多来降附,走投无路的阿波可汗被生擒。莫何进而统一大漠南北,还牙於都斤山,势力复振,紧接着又整军西击达头可汗,进军中莫何中流矢卒,由雍闾继立,称都兰可汗,并继续与西部达头争战,此时突厥实又分为东突厥、西突厥两部。

东突厥是在危难中得到隋廷助力才得以复兴,可汗臣服于隋朝,并借隋廷的力量与西突厥抗衡,隋廷北境的强敌现在变成了温驯的附庸。北境的和平使隋文帝可以腾出手来部署兵力,扫灭南边的陈朝,中国统一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晋王杨广因尚年幼,在这一段时间的对突厥反击作战中没有起什么大的作用,但总晋王府军事的左武卫将军李彻则多次参加反击作战。杨广在北塞边境目睹了草原上风驰电掣的一幕又一幕,他渴望自己能成为一位英雄,驰骋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