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妃姬妾

男尊女卑是中国古代社会两性关系的主旋律,帝王家亦不例外。按照当时的后妃制度,秦始皇理当妻妾成群,也的确妻妾成群。秦始皇与其后妃姬妾的关系也具有双重性,论家庭关系,他们是夫妻;论政治关系,他们是君臣。男权、夫权、君权三者合一,使秦始皇高踞于后妃姬妾之上。

早在夏商时期,帝王便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商王武丁的妻妾有数十人之多。西周实行媵婚制度,有“天子一娶十二女”“诸侯一娶九女”之说。王(天子)之正妻称为王后。天子的后妃姬妾为数甚多,且大多有爵秩、有名号、有官职。这套制度形成于三代,完备于秦朝。秦朝后妃姬妾女官的制度、名号为汉朝所沿袭,至汉武帝时期又进一步扩充。

据说,秦始皇后宫的嫔妃女官达万人之多。“秦并天下,多自骄大,宫备七国,爵列八品。”所谓“宫备七国”,即在征服六国的过程中,将各国宫廷的美女、珍宝通通掠到秦地。这样一来,除秦国原有的妃嫔宫女之外,赵女、楚娃、燕姬、齐姜等各国宫廷中的佳丽也先后充斥秦宫。

《三辅旧事》云: “始皇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浙以为秦西门,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这个描述虽有夸张的成分,却也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逸。

所谓“爵列八品”,即后妃姬妾分别有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名号,各种不同名号有禄秩之差。据《汉书·外戚列传》记载, “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适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其中皇后是正嫡冢妇,夫人是地位较高的姬妾。

秦始皇巡游各地时也携带一批姬妾随行。据说, “盐官县有秦延山。秦始皇巡此,美人死,葬于山上,山下有美人庙”。这位随巡美人的地位相当高。

秦朝选择宫廷女官的方法和后妃姬妾的爵位、禄秩等,现已不得其详。汉承秦制,汉朝的做法可供参考。

“汉兴,因循其号,而妇制莫厘汉法常因八月筹人,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已下,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

在汉朝,皇后与皇帝地位匹敌,负责主持后宫之政,其他妃妾则依次“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视上卿,比列侯” “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 “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视二千石,比少上造”直至“视百石”“视有秩斗食”。其爵位、禄秩及等级序列大体比照朝廷百官。秦朝制度的基本原则与此相同,而具体做法大同小异。

秦始皇生命历程中必定有过隆重的婚礼。依照礼制,王者的婚礼隆重无比。婚姻决定权,父母在听父母之命,不在则由君主自择。王者的配偶必须是良家童女、姿色端丽、合乎法相。迎娶嫡妇有一套烦琐、复杂的婚仪,大体依序为:“纳采”,即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 “聘礼”,即订立婚约; “请期”,即择定“吉日”作为结婚日期; “迎娶”,即派遣大臣以乘舆法驾迎接新嫁娘;至宫,行“同牢礼”,饮“合卺酒”,行新妇见公婆礼等,亲朋皆往祝贺。婚后三月新妇拜祖庙,标志婚礼完成。

秦始皇的众多妻妾之中,皇后为“至尊”。皇后之宫一般称中宫,中宫有常设宫属。见于现存文献的秦朝皇后宫官有詹事、将行等。

西汉时期的詹事(又名中少府)总管宫内事务,将行(后改名大长秋)主管宫外事务,此外还有主管车马舆服的中太仆、主管警卫的中宫卫尉等一批官吏和大量从事宫廷服务的宦官和女官。秦朝的制度大体也应如此。

秦始皇的皇后是谁?这是秦史之谜。不仅文献没有记载,就连秦始皇陵中可能也没有特意为她安排墓地。秦始皇确曾娶过正妻,这当无疑问。因为娶妻之事由父母包办,且在年少之时,这不是秦始皇个人意愿所能左右的。他与正妻(王后、皇后)之间或许没有大的风波,否则无论是作为家国大事,还是作为政治丑闻,都应见于文献记载或民间传说,至少也会留下蛛丝马迹。

秦始皇的后妃姬妾都没有青史留名,而湮没无闻,这可能与秦始皇的政治理念有关。《尚书·牧誓》有曰:“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后妃干政常常导致恶果。秦国有太后摄政的惯例,秦始皇曾深受其害。受儒、法两家防范后妃、外戚干政思想的影响,再加上亲身体验,秦始皇这位集权皇帝势必加强对后妃的控制。

秦朝皇后姬妾均名不见于史册,大概与此有关。有后妃必有外戚。后妃的母家大多也是显贵之家。外戚是帝王的外姓亲属,他们依附于太后王妃,往往凭借裙带关系而染指权力。秦国也有外戚专权的先例。秦始皇统治时期,不仅后妃姓名不见于史籍,就连后妃母家的父兄也一概名不见经传而湮没无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着秦始皇政治化的家庭婚姻生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