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求长生

秦始皇出生于赵国,成长于秦国,虽自其亲政的第十七年即而立之年开始出兵,次第消灭六国诸侯国后到过各国的国都接受其君主投降,并视察其宫室,掠取其美女、珍宝,然后返回咸阳,但这先后十几年都是局限于在内地活动,从来没有到过海滨,常以此为憾。

原来的齐国境地,已靠近东部海疆。他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即命令车队往东踅,沿着渤海继续往东走经过黄县、垂县,穿过成山山麓,登上之罡山顶,立了一块歌颂秦王朝功德的石碑。

下山之后便改向南行,沿着渤海之滨迤逦而行,最终到达了琅邪郡。郡守率当地官员及百姓们恭迎秦始皇君臣、嫔妃等,分别居住在衙署和馆驿。在隆重而热烈的宴乐之后,郡守向秦始皇介绍当地的琅邪山是东临海疆的名山,恭请陛下登临,使山川沐浴圣恩,也算敝郡的一项政绩。秦始皇欣然应允,便于次日在郡守陪同下,率文武近臣驱车往东南行十余里到达琅邪山下,兴致勃勃地登山游览。

琅邪山海拔高五里许,约二十余里方圆,虽不很高,但突出于周围的丘陵之上,又有一面濒临广阔的海面,便显得有几分峻拔之势。

秦始皇等君臣一行循路而上,看到那峻岩的石壁,参差的林榛,桃李争芳,松柏竞翠,时有淡淡的山岚薄霭缭绕于树丛林莽间,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

秦始皇欣然地对随行的臣属们说:“数十年宫廷禁囿、戎马佐您,诸事紧促,甚少闲暇。今日登临此境,始悉环宇之内有此清幽旷达之所,实令人心神舒畅、耳目一新。”

丞相隗状忙应声说: “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陛下执政治国,事必躬亲;夙兴夜寐,勤劳不懈,实为臣等所钦仰。今既封禅已毕,乾坤大定,遂移驾环游,以驰思虑;臣等奉侍左右,得沾圣德宽和,如草木之沐春风,何其幸甚乃尔!"

“置此远域边陲,不兵燹战火,想必政通人和、民生裕厚,好不令人羡煞。”五大夫赵婴和杨掺在信步漫游,交谈心得。

“二位大人有所不知,此地虽有秀丽山川,肥沃土地,但庄稼所得,难以言利;故原有务农桑者,多迁往即墨、莒城,改业工商,致当地务农者已不多矣。”琅邪郡守忙凑上前去介绍当地农业不景气和人口流失的情况。

这话恰好被走在近旁的秦始皇听到,便关切地问道:环境这样好,土地这样肥沃,宜于种植,怎么会留人不住呢?

郡守就向他解释说人口的聚合与分散,与社会的安危、治乱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有句老话“小乱居城,大乱居乡”。在近十几年来,由于秦军的征战六国,社会长期动**不安,所以人们多从通都大邑疏散到农村来,琅邪这个边远之乡就聚集了较多的人口,农业就很发达。现在战争结束了,社会趋于安定,于是人们又纷纷返回城市,去从事各种职业,这样,琅邪就出现了人口流失的状况,农业就萧条了下来。这种资源丰富但人力不足的反常,便出现了虽然风光秀丽,但缺乏勃勃生机的缺憾。人口的流动,是人们的自由选择,没有政策法令的约制,所以他作为地方的行政长官,对此也是束手无策,只能徒呼奈何而已。

秦始皇频频点头赞赏郡守的见地颇能发人深省,并将上卿李斯和王戊叫到身边来,郑重地指出,以前的战争时期,我国专注于攻城略地,夺取政权,忽略了资源和人力的开发以及合理的利用。统一天下以后,政治体制、法制、交通、文化等方面的革故鼎新成绩斐然;财政、经济领域由于没收了六国的资产,又迁移、集中了十几万户的富豪到咸阳,使国库得到充实。郡县争相效法,在通都大邑投入很多人力财力,发展工商业,使城市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吸引了很多人聚集到都市里来,形成了繁荣的景象,但却造成了农村人口的流失,削弱了农业经济。这种重城轻乡的失衡状态,不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要赶快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法规与采取有力的措施改善这种局面。

两位上卿接过秦始皇的话题谈了自己的看法:琅邪郡守所反映的情况和圣上的论断都很对,但臣等认为,除了城市的收益高于农村成为吸引人们的因素外,政府对于农业的政策只侧重从产量征赋税的一面,但田亩之于业主仍是功爵所赐,其归属仍在国家;业主无拥有田产的权力,则心里不踏实,怎么会安心于农事?这就是农业人口流失的又一重大原因。因此,臣等建议从着手解决田亩归属来稳定农业人口,农业生产便会得到发展。

秦始皇沉思片刻,才有所领会地说,以前太热衷于按功爵赐食禄,而未授田亩所属权,人死后土地又归还国家,所实得的利益太少,又不巩固,确实是个弊病。何况我们国家总要以农桑为立国之本的。卿等赶快拟一项政策,使业主拥有田地的所属权,他们就会安心于农业了。至于琅邪当地的现状,已流失的当然难以找回,那就从外地迁三万户到这里来务农,田地归其所有,想必不久就会恢复农业复苏的景象的。

他为了对百姓表示安抚,在实行“使黔首(百姓)处实田”的政策的同时,还通令全国赐给每一里(百户为一里)的黔首六石米和两头羊,虽然是粥少僧多,只是一种点缀而已,但也体现了秦始皇对以农桑为立国之本的重视。由于“使黔首自实田”政策的实施,原来的农奴制社会才最终结束,产生了拥有土地产权的地主阶级,奠定了嬴秦封建王朝的基础,这

也是秦始皇在第一次大出巡期间所做的一件大事。

秦始皇在群臣拥簇下拾级而上,登上了山顶的琅邪台。他站在琅邪台,因为不甚高,没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当其放眼向东望去,便被那浩瀚无边的大海所吸引。

秦始皇命李斯执笔书写了一篇碑文,立于琅邪山上,又将越王勾践筑的琅邪台拆毁了,重新建筑了一座琅邪台。

有一天下午气候闷热,秦始皇睡过午觉起床,带着中车府令赵高到修筑新台的现场看了看施工情况,然后信步走到台基的东面,向大海极目远眺。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海风吹带着几分湿润的空气,顿觉沁人心脾,非常的爽快,便情不自禁地拔去头簪,解散发髫,让凉风吹散脑际的闷热。当他用手分开遮在眼前的乱发,再一次展望无际时,远空突兀而现的奇景使他惊愕得愣住了:

只见被烈日的强光斜照着的海天相接之际,似有千军万马的激战方酣,一方显然是自己的秦军,黑盔黑甲黑旗号,冲锋陷阵,金戈铁马,好不威风!对方则是服色杂乱,辨不清是哪个诸侯国的,他们怎样都敌不过自己的军队,正在节节败下阵去……

看到这里,他不禁挥臂高呼: “杀!与朕猛追穷寇,扬我武威!”那云端的秦军仿佛真的听见了他这位君主的命令,一阵猛攻把敌军击退,随即追赶而去……

秦始皇正因自己的军队大获全胜而亢奋不已,只见海空云幕上闪现出重重叠叠的城廓、宫阙、华表、殿堂的景致,俱都是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其雄伟豪华之概真是世所罕见,无与伦比,使极尽尊荣的他也艳羡称奇。

他正在聚精会神地思索,这景象是怎样产生和变化的时候,一群海鸥从前面逐浪飞过,打断了他的视线,他忙侧身昂首,选择另一角度去眺望那远空的宫殿、城郭,谁知就在瞬间所有的景象全从云端隐退了,与此同时却出现了几座岛屿悬浮在半空,那环岛拍岸的银色浪花,似一串串珍珠镶嵌在碧玉冠的边缘,岛上松竹掩映,树姿礁影,红墙碧瓦间似见旌幡招展,轻岚薄霭飘忽在峰腰涧底,飞鹤翩翩,流泉汩汩,好一派离尘出世的神仙境界……

见此情景,一种清幽超逸的气息由远而近向他袭来,使他神智突然清醒了许多,思路也变了,变得对那可望而不可即的海空中的岛屿产生了羡慕和向往。他赶快眯缝着眼,极目远眺,想看清楚那岛屿的方位和距离,但恰被一片飘来的云彩把斜日余晖遮住了,那景致失去了光照,便幻灭得无影无踪了!

秦始皇站在那里,愣了好一阵子,直到发现时已薄暮,这才怏怏地转过身去寻找陪他来的中车府令赵高——刚才这段时间,他观看海空的景致,专注得把这位贴身宦官都忘了,而他始终默默地站在君主的身后,保卫着他。秦始皇赞许地向他微笑点头,并在其陪同下回到琅邪郡守衙署特为他装饰的御寝房里。

晚膳之后秦始皇立即召见琅邪郡守,向他说了在那边所见到的海空幻影的情况,问是什么原因。郡守回答说:海边的上空,一年总有几次这样的景观,据说是海蜃吹的气变成的,称为“海市蜃楼”;究竟主何吉凶,他也说不上来。不过当地有位叫徐福的巫师,颇有法术,也许可以解答这方面的疑难问题。

秦始皇闻言大喜,命郡守即召徐福前来觐见。

受礼赐坐之后,秦始皇便把傍晚所见景观之异象向徐福垂问,徐福始作沉思、继而惊讶地向秦始皇禀奏说:“皆缘上界灵光直照海底,惊动灵物海蜃,乃炼功求仙,吐出雾气,直达天庭。每当此时,与仙界有缘者,即可于这层蜃雾上看见奇情怪景,此之为‘海市蜃楼’。”

“道长所言极是,”秦始皇忙接过话头说, “朕薄暮所见海天云幕上之景象不但奇特,且皆似朕之军阵暨咸阳秦廷宫阙,何其蹊跷以至于此?此朕之未解一也。”

“陛下既为天帝之子,必有祥光瑞气直干霄汉,于是被仙人觉察,乃凭海蜃气与圣上感应,其所以现在海岛仙境,盖以超凡出世之想,引渡陛下,以臻长生不老之境界。”

秦始皇经徐福一番夸张、渲染和诱导,就更加剧了他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与憧憬,忙不迭地向徐福表示,自己的确需要学到一种妙法,以期长生不老,益寿永年,务请道长赐教。

于是徐福“忆述”了自己的一段奇天尽头遇:几年前的某日,乘船到附近礁岛采药,被狂风劲吹漂到一座仙岛才停下来。那岛上风景明丽,四季如春,无论是垂髫童、鹤发长者、妙龄少女和高年老媪,一个个都显得神清气朗,朝气蓬勃,仙风道骨,超凡脱俗,他钦羡不已,要求留下。但他们说他的尘缘未了,还不能留在此地,等时机成熟了,会托梦让他去的。临别时他们赠予他九颗药丸,他服用之后的确年轻多了。岛上的仙人还嘱咐说,如遇有缘分的人,愿求长生不老之药,可由他去岛上相求。秦始皇被徐福天花乱坠的描述说得心旌摇动,忙离座长揖,央求他出海为自己去求长生不老之药。

徐福说,对方还没有托梦来,不知这样去能否找到,因为东海中有三个仙岛,名为“蓬莱” “方丈”和“瀛洲”,贫道上次去的只是作为仙岛门户的小岛而已,且是被风吹去的,方向还记忆不清。这次前去必须在茫茫大海中四处寻找,恐非短期所能奏效;最为难的必须有童男童女各三千,分乘大型楼船百艘,斋戒诚心,焚香祈祷,以朝觐仙岛,奉上陛下诏书才能被其接纳,赐予长生不老之药!

秦始皇本人就是喜欢夸张炫耀、讲究排扬威仪的,这次用自己的名义派徐福为使臣出海求药,当然要显出泱泱大国的气派来,所以凡徐福所要求的,一概照准,并责成隗状、李斯等会同琅邪郡守从速办理。

经过紧张地督造、征集,总算在琅邪台竣工前十天把百艘楼船造好,童男女各三千分乘于上,道长徐福坐镇为首的龙头凤尾船,仗剑禹步,念咒作法。船队分几列几层排开,每列为首的船上也有一名方士辅助徐福指挥航向,真如战舰出征,极为壮观。

秦始皇率群臣亲临海滩送行,颁发诏书后向徐福等方士暨童男女赐予大量的金银珍宝,以资勖勉。船上金鼓齐鸣,号角嘹亮,香雾腾空,旌旗招展,船只趁着退潮之势,向东海深处驶去,逐渐消失在浩渺的远处烟波之中。

旬日之后,秦始皇又踌躇满志地主持了立颂德石碑和登琅邪台的仪式,小憩几日后便开始了新的行程。

抵达彭城之后,秦始皇便斋戒沐浴,焚香祈祷,写文祭泗水之神,求其相助,以期捞回失鼎,借以圆九鼎齐全之梦。彭城县令遵其旨意,征来千名水性极佳之水手,搜索失鼎。除了在高台上的秦始皇君臣,在台周围护驾的虎贲军外,沿泗水两岸拥簇、排列着成千上万的人们,大家都把眼光盯着河里。每当有人钻出水面,高台上下和沿岸的人群中都要发出一阵欢呼声,但很快就变成了叹息。如此由欢呼而叹息,再欢呼、再叹息。但一直坚持到最后一批的最后一名水手精疲力竭地浮出水面,两手空空如也向高台叩头谢罪,秦始皇才只得默默地挥手让他退下。

幸亏左相隗状向他建议说:既然原来的那篇卦辞是从巫师那里得来的,不妨再请一位巫师来算算,看失鼎的着落究竟如何。秦始皇想想也颇合情理,就命彭城县令找来一名巫师。那巫师见秦始皇满面愁容、气急败坏的样子,就知道是为了找鼎不着,唯恐有损天子的盛德威仪,而找自己来替他圆场的,趁此机会他正好可以卖弄一番本领,于是他匍匐在地对秦始皇说:“贫道辱蒙圣命,以九鼎之大事垂询,唯念我道行浅薄,法力难达天庭,故恳请以隆仪盛典,仗陛下之神威与神灵感应,方能请得周武王显灵,指点失鼎之真实着落;若凭贫道薄面,唯恐难奏效。"

秦始皇见他谦恭自持,又极力推崇自己的威仪,当然喜不自胜,立即赏赐黄金二十镒,令在督观捞鼎的高台上搭起法坛,香烛高烧,钟鼓齐鸣,供上三牲祭礼。那巫师披头散发,左手掐诀,右手握剑,禹步起舞,口涂牲口的鲜血,摇唇鼓舌,喃喃地念了一阵咒语,由秦始皇向天空奠酒三次后,他将李斯执笔请周武王降临的祭文,点燃焚化。

只见那纸灰烧得团团转,旋转着向上飞去。巫师便说: “祭文上天去矣,武王片刻即至,届时陛下向他询问失鼎诸事,定能一一作答不误。”说罢猝然倒地,浑身颤抖起来,气喘吁吁地宣称: “吾乃周武王姬发是也。下界何人设坛祭天,班请寡人前来,所为何事?”

众臣听说是武王降临了,连忙将巫师扶起,坐在正中席位上。只见他不再颤抖,只得闭着眼睛,等着别人提问。

秦始皇虽认为自己是至高无上而目空一切,但又颇信鬼神,特别是受到挫折时便心虚起来,如在泰山中途遇暴风雨就吓得胆战心惊,荒唐到封松树为五大夫,褒奖其“救驾有功”,就暴露了色厉内荏的心态。这次又捞鼎失败,心里更是忐忑不安,现在见巫师装得活灵活现的模样,便有几分相信,忙向“武王”长揖问道:

“请问武王陛下:三十年前先曾祖昭王派人自王城取九鼎,其中豫州之鼎竟不翼而飞,不知可有此事?"

话音刚落, “武王”即回答说: “确有此事。”“但不知何人所为?”秦始皇紧接着发问。

“正是寡人所为,你何必明知故问?”“武王”直言不讳,并反过来将他一军。

“既是陛下所为,怎的不就地掩藏,乃舍近求远,抛到这泗水河中,是何缘故?”秦始皇进一步诘问对方。

“武王”这一次没有正面作答,而是反问他说: “阴阳五行与方位关系,汝可知晓?”

“寡人略知一二。”秦始皇心中暗想我是学过邹衍的“五德行始终说”的,这还不知道?

“武王”微微点头说:“如此甚好,待寡人一一答复于你便了。”说着,便伸出手过去对群臣说: “速取帛、笔前来,待我一挥而就!”

赵高、李斯等人忙把帛和笔递了过去,只见“武王”接过帛和笔,不假思索便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写完后顺手一扔,口中念着说: “寡人去也!"随即再次倒地,四肢抽搐了几下,使站起来,恢复了巫师的神态,他向群臣说: “武王所写断语何在?”

赵高忙把拾起的帛幅递了过去,巫师略一浏览,发现没有破绽,便双手捧着呈献给秦始皇说: “武王所书断语在此,请陛下御览。”

秦始皇接过帛幅,忙展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六言体的韵文题词:

汝祖三十年前,兴兵灭我周朝。毁宗庙又夺鼎,使我血泪双抛。雨夜收回神器,投向泗水波涛。徐州乃属东土,生出辟邪木桃。秦在西方属金,克木举刃挥刀。宝鼎桃符神火,烈焰把金镕销。此鼎受神永保,千名水手徒劳。已失不能复得,何必烦恼自招。

这篇短短的答辞,不但把秦始皇的提问答复得很圆满,而且可以使他在此地得以体面地下台。秦始皇对彭城县令和巫师给予重赏,对那一千名水手也因其“没有功劳有苦劳”,发给了优厚的慰劳费,一幕闹剧就此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