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南北

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称帝,建立新皇帝,但是大一统事业的完成,还得花二十年的时间。

元顺帝北走之后,元朝遗留在内地的军力,还有两大支:一支是云南的梁王;一支是东北的纳哈出,都用元朝年号,秉承元顺帝命令,雄踞一方。云南和蒙古本部距离极远,势力孤单,比较容易解决,所以朱元璋的注意力先集中在西南方面。从洪武四年(1371)消灭了割据四川的夏国以后,便着手经营云南,先后派遣使王祎、吴云招降,都被梁王所杀。到洪武十四

(1381),决意用军力进取,派出傅友德、沐英、蓝玉三将军分两路进攻。

这时云南在政治上和地理上分作三个系统:一是直属元朝皇帝,以昆明为中心的梁王;二是在政治上隶属于元朝,但享有内部主权以大理为中心的白族士酋段氏。以上所属地地区都被区分为路、府、州、县;三是在上述两个系统以外、和南部思普一带的许多少数民族,就是明代叫作土司的地区。现代贵州的西部,在元代属于云南行省,东部设八番顺元军民宣慰使司,管理彝族及苗族各土司。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平定湖广,和湖广接界的贵州思南宣慰和思州(今思县)宣抚先后降附。到平定夏国后,四川全境都入版图,和四川接境的贵州宣慰和普定府总管也闻风归附。贵州的土司大部分先后归顺明朝,云南在东北两面便失去屏蔽了。

明兵从东北两面进攻,一路同四川南下取乌撒(今云南镇雄、贵州威宁等地),这地方是四川、云南、贵州三省接壤处,犬牙突出,是一个军事据点,和在昆明的梁王主力军互相呼应,并且是彝族的集中居住区;一路由湖广西取普定(今贵州安顺),进攻昆明。从明军动员那天算起,不过一百多天的工夫,东路军便已打到昆明,梁王兵败自杀。东路军再北上和北路军会攻乌撒,把元军消灭了,附近东川(今云南会泽)、乌蒙(今云南昭通)、芒部(今云南镇雄)诸彝族全部降附,昆明附近诸路也都以次归顺。洪武

十五年(1382)二月,设置贵州都指挥使司和云南都指挥使司,建立了军事统治机构。闰二月,设置云南布政使司,建立了政治领导机构。分别派官开筑道路,宽十丈,以六十里为一驿,置驿站,设置驿夫、马匹,把四川、云南、贵州的交通连接起来。在要害地区,屯兵驻守,建立卫,所,责成当地土司供给军食,控扼粮运、交通系统的安全。布置好了,再以大军向西攻下大理,经略云南西北和西南地方,招降摩些、彝、掸、僰诸少数民族,分兵戡定各土司。分云南为五十二府,六十三州,五十四县。为了云南太远,交通不便,特派义子沐英统兵镇守,沐家子孙世世承袭,在云南将近三百年,竟和明朝相始终。

纳哈出是元朝世将,太平失守被俘,朱元璋放他北还。元顺帝北走后,纳哈出拥兵盘踞金山(在今辽宁开原东北,辽河北岸),养精蓄锐,等候机会南下,和元顺帝的中路军,扩廓帖木儿的西路军互相呼应,形成三路钳制明军的军事形势。在东北,除金山纳哈出一军外,辽阳、沈阳、开元一带都有元军屯聚。洪武四年(1371),元辽阳守将刘益降,建辽东指挥使司,接着又建立辽东都指挥使司,总辖辽东军马,以次平定沈、开元等地。同时,又从河北、陕西、山西各地出兵大举深入沙漠,击破扩廓帖木儿军主力,进攻应昌(今内蒙古自治区经棚县西境,捕鱼儿海达尔泊旁)明军破应昌,元主远逃漠北。到洪武八年(1375),扩廓帖木儿死后,元中路和西路的军力日渐衰弱,不能再深入内地抄掠了。朱元璋乘机经营甘肃、宁夏一带地区,招抚西北各羌族和回族落部,分别给予土司名义或王号,使其个别接受政令,处用诸部族军力,阻止元军的入侵。在长城以北今河北和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则就各要害地方建立军事据点,逐步推进,用强大军力压迫元军退到更北的蒙古大沙漠,不使靠近边塞,采取以攻为守的军事策略。西北方面的问题完全解大明混一图决了,再转回头来收拾东北。

洪武二十年(1387),冯胜、傅友德、蓝玉诸大将奉命北攻纳哈出。大军出长城松亭关,筑大宁(今河北平泉)、宽河(今河北宽城)、会州(今河北平泉)、富峪(今河北平泉之北)四城,储粮供应前线,留兵屯守,切断纳哈出和元中路军的呼应。明主力军东向从北面包围金山,纳哈出势穷力蹙,孤军无援,只好投降,辽东全部平定。于是立北平和都指挥使司于大宁,东和辽阳,西和大同应援,作为北边边防前线的三大要塞。又向西和开平卫(元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地)、兴和千户所(今内蒙自治区张北县地)、东胜城(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及茂明安旗之地)诸军事据点,联结成长城以外的第一道边防线。从辽河向西几千里地方,都设卫置所,屯驻军马,建立了保卫长城的长城。两年后,元主脱古思帖木儿被杀,部属分散。以后蒙古内部又连续发生政变,叛乱,实力更加衰弱,明朝北边的边防,也因之而获得几十年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