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洋务运动

李鸿章早年确实弹劾过不少弃城怯战之人,早已不记得其中有一个叫翁同书的小人物了。至于这个翁同龢,李鸿章也不甚在意,不过只是一名没有多少实权的言官罢了。

看到李鸿章不屑的眼神,那名与他交好的官员再次提醒道:“翁同龢虽然现在声名不显,不过他身兼帝师,同时在清流一派官员里,影响也很大啊,将来皇上亲政后,说不定就有可能一飞冲天,李大人不得不防啊。”

李鸿章微微一笑道:“谢兄台提醒,我以后自会多加留意这个翁同龢的。”

从紫禁城出来后,李鸿章特意带着手下随从一行人去了一趟宣武门,几年前一名英国人曾在这里买地,修了一条只有一里长的小铁路,不过这条小铁路修成不久后,即被毫无见识的朝廷官员大呼为“西洋妖龙”,随后就被朝廷下令,从建铁路的英国人手里买回并拆除。

李鸿章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他听说被拆除后的铁路设备和火车,都被放在了宣武门旁的步兵统领衙门内。他想要见识一下西洋人的铁路和火车,如果可以的话,他还计划从步兵统领衙门这里,再将铁路设备和火车买回上海去,以供自己组建的江南制造局研究与仿制。

刚一走出宣德门,看着眼前的一幅景象,李鸿章心里就泛起一阵失望。距离铁路被拆除已经过去了几年时间了,这里已经看不出任何曾经绣有铁路的痕迹。

然而在原先修建铁路的沿线上,却依然有十几名满族萨满在做法事,压制着消灭曾经盘踞在这里的那条“西洋妖龙”的妖气。

看到这荒唐的一幕,李鸿章不禁咒骂道:“简直蠢不可及!”

随行的亲信赶忙道:“大人,还是小声一些为好,这里毕竟是京城。而且,据说是两宫皇太后认为‘西方妖龙’冲撞了咱大清国的龙脉,使咱大清国国运不济。因此才下令,让这些萨满日夜不停在这一带做法事,直到咱大清国运转好为止。”

李鸿章冷哼了一声后,没再多言,一行人走进步兵统领衙门,讲明来意后,步兵统领将军一脸为难道:“李大人,见谅啊,这事恐怕不能如您所愿了。”

李鸿章示意随从悄悄递给那名步兵统领一张银票,然后这才问道:“本官也是听说两宫皇太后对那些铁路物件,十分的排斥,所以不想触了两位太后的霉头,才没有给朝廷上书,专程私下里来找将军你商量此事,可否通融?”

那名步兵统领收下银票后,这才如实说道:“下官也想给李大人行个方便,可是由于那些铁路物件放在衙门里也没什么用,也实在太占地方,刚好在两年前,城南的一些铁匠见这些钢铁物件,非常适合打造各种铁器,所以后来陆续就被那些铁匠买了去。”

李鸿章嘴角抽了抽,强忍住骂人的冲动,冷冷地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算了。”

从步兵统领衙门出来后,就连李鸿章的几名亲随也忍不住骂道:“他妈的真是一个十足的贪官!明明他们中饱私囊,已经把铁路物件私下卖完了,现在还好意思舔着脸,收了咱们的礼钱。”

这时候,衙门外那条原铁路线上,正在做法事的萨满蹦的更欢,念咒的声音也更大了,李鸿章一看,原来有几个不明所以的洋人,正围在几名萨满身边看稀罕,那几名萨满就因为看见了洋人才忽然起劲的。一边是一群身穿古老宗教服饰,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满族巫师,一边是一群身穿西装革履,充满现代气息的西方贵族。一边龇牙咧嘴眼神中充满敌意,一边轻松自得眼神中充满戏谑。

这幅场景显得格外矛盾,显得格外荒唐,格外的不可思议,但是这一切又全部顺理成章的出现在李鸿章的眼前,李鸿章仰天长啸,终究也是无可奈可。临了,李鸿章用力地一甩袖口,终究还是没忍住骂出了声道:“幼稚,愚蠢!”

这次京城之行,尽管李鸿章没有受到朝廷的一丝难为,但他依然很不开心。因为在这次京城之行中,他看到了太多太多大清国的种种弊端,哪怕之前对于这种种弊端,心中也早就有数,但是此刻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还是让他难以释怀。甚至不禁在心中泛起一个疑问:这样的大清国,还有得救吗?

当李鸿章心事重重地从京城回到上海时,远远望见在上海虹口前的苏州河口边上,一座高达二十多丈的巨大烟囱正在冒着滚滚黑烟。也不只是错觉,还是真的,李鸿章感觉自己耳边隐隐想起了一阵轰隆隆的机器轰鸣声。

那是丁日昌从美国买来的那一套铁厂设备,已经建成投产,这让李鸿章顿时十分高兴。

李鸿章往铁厂那边一指,吩咐道:“先不回府了,今天先去铁厂那边转转吧。”

他手下亲随立刻道:“好的,大人,小的这就去知会丁大人一声。”

李鸿章摆了摆手道:“不必了,咱们直接过去就行。”

一行人到了虹口铁厂后,丁日昌并没有在这里,令李鸿章颇感意外的是,他的恩师曾国藩正在这里,并亲自下场,指导后续的建设工作。

看到李鸿章过来,曾国藩笑道:“丁日昌他们几个听说你今天回来,一大早就准备去迎接你了。我早上还特意告诉他们,不用可以搞那套净水泼街,接风洗尘的俗套,你一回来,肯定会第一时间到铁厂来的。”

李鸿章恭恭敬敬地向曾国藩施以学生之礼,然后也笑道:“知我者,恩师也。”

这师生二人虽然之前因为剿捻争权的事情,闹过一些小矛盾,但其实他们之间的关系依然很好,彼此之间就算有什么不同见解,也都会特别坦诚的真心交流。跟着曾国藩在虹口铁厂转了一圈后,刚刚得到消息的丁日昌等一众洋务负责人,才匆匆赶了回来。

丁日昌等人忙向李鸿章跪下请罪道:“下官未能及时迎接总督大人,还请恕罪。”

李鸿章示意他们起身后,问道:“现在铁厂这里,还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协调解决的?”

丁日昌道:“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我们自己一方的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机器一旦出了问题就必须要高价请洋人维修。”

曾国藩也在一旁接话道:“不光是铁厂这里,另一边的造船厂、纺织厂那,也是这个情况。不过想要培养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也不知一朝一夕的事,唉,急也没用。”

李鸿章略一沉吟,然后对丁日昌说道:“我明天就想办法,筹集十万两银子拨给你,你呢,尽快去招一批有能力、有潜力的少年,咱们把这些少年送去美国、欧洲,让他们去学洋人的知识、技术,学有所成后,报效华夏。”

曾国藩呵呵一笑道:“渐甫,你真不愧是我的爱徒,与我想一块去了。”

丁日昌回道:“曾公早就吩咐我们,从各地选拔出了一批有潜力的学童,留洋的经费,曾公也帮着筹集的差不多了。现在就只差怎么联系大洋彼岸的西洋各国,好安排这些学童的具体入学事宜了。”

李鸿章很满意地点了点头道:“这个也好办,我明天就去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洋人领事馆一趟,这点儿薄面,那些洋人还会卖给我的。”

几人又谈了好一会儿,直到天色很晚这才各自散去。第二天一早,李鸿章就依次拜访了英美德法等国领事馆,很顺利的就与四国领事的官员,敲定了让他们帮忙负责安排大清学童留洋学习的所有事情。

随着虹口铁厂的建成,曾国藩也十分振奋,他也因此,完全放下了与李鸿章之间的些许隔膜,师生二人再次联手开始在上海一带大兴洋务。为了支持李鸿章办洋务,曾国藩还将以前湘军在广州设立的炸炮局,迁移到了上海,与李洪章主持创办的夹板火轮船厂、纺织印染厂、轮船招商局合并组建为江南制造局,进行集中统筹管理。为了能让江南制造局更好地经营,以李鸿章、曾国藩、丁日昌三人为首,根据各行业技术人才的专业建议,拟订颁布了《江南制造局经营大纲》。为了能尽快实现国人的工业自主,李鸿章严厉要求国人技术员在虚心学习外国技术虚心求教洋人教习的过程中,多增加自主思考能力,努力锻炼自主操作能力,用于提升创新能力,一切要力争自主,不受洋人、控制。为了能尽快摆脱洋人的技术垄断,李鸿章还专程派人携重金前往南洋,在那里高薪招聘早年间下南洋谋生,并很早就接触过西洋机器、熟悉西洋文化知识的华人后裔。

派学童留洋学习、培养本土技工、高薪招聘南洋华裔技工,三管齐下,长中短期兼顾,技工人才的培养和挖掘很快就初见成效,国人技工渐渐取代了大部分的洋人技工,成了洋务工作中的中坚力量。而随着国人技工技术能力和知识见解的增长,他们不但能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在触类旁通下,通过改造先后,制成其他大小机器三十余台,用以制造其他各类简单的工业产品。更令李鸿章兴奋的是,尤其是炸炮局的枪炮生产制造技术,得到了飞跃提升,其所生产出来的大炮威力,比以前打太平天国时所用的开花大炮,足足强了三四倍。

而最让李鸿章不敢相信的是,夹板火轮船厂成立不到两年,就在整个江南制造局的资源倾斜下,仿制出了一艘蒸汽动力的西洋铁甲舰。同治七年八月,这艘取名为“恬吉”号,长一百八十五尺,宽二十七尺,马力三百九十二匹,排水量六百吨,并且还装有九门大小火炮的蒸汽轮船,正式下水服役。

这艘钢铁战舰的制成下水,不但轰动了整个上海滩,整个大清国上下军民听说后,也无不为之欢欣鼓舞。在“恬吉”号下水的这一天,分散于各地的淮军主要将领,同时赶来上海观礼。

最早跟随李鸿章的刘铭传、丁汝昌二人更是站在了最前面,还亲自动手同船工一道完成“恬吉”号下水的准备工作。当“恬吉”号下水的一瞬间,溅起的巨大水花,劈头盖脸地打湿了刘铭传和丁汝昌二人全身。

他们二人抹了一把脸上的水,兴奋地大叫道:“好好好,痛快,痛快!”

李鸿章忽然想起了当年淮军初创,他带着刘铭传、丁汝昌乘坐英国铁甲舰前往上海的那一幕。

那时,刘铭传一脸愤怒地说,等大清国有了厉害的铁甲舰,就打到洋人的西洋老家去,而丁汝昌一脸艳羡地问,什么时候大清国也能造出这样的铁甲舰,这艘铁甲舰也标志着清末的洋务运动,到达了一个空前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