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 刺客

文夏眠

每年清明,爸爸除了带我回老家拜祭之外,还会手抄一遍佛经,然后烧掉。小时候,我看着那些稀奇古怪的文字问过爸爸,这是什么。我爸耸了耸肩膀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只是一代又一代,就这么传下来了,嘱咐我以后长大也要在清明节抄写这样稀奇古怪的佛经,然后烧掉,切记切记。

认识刘慎行之前,我以为这只是我家祭祀先祖的传统。我的先祖是明朝正统四年的三甲进士,官至知府,四品官员,家学说不上源远流长,也算是书香传代。虽然到了我这代,也只混了个硕士,但读书人嘛,估计就是规矩多,我也没太在意。

清明前比较有空,我便替手指受伤的爸爸开始抄写佛经。刘慎行捧着杯水站在我身边,看了一眼说:“你这是皈依我佛了,还是大发慈悲?”

“说人话!”

“你知道你抄的是什么吗?”

“不知道。佛经都不一样吗?”我停下了笔。

“阎浮提人有三事胜——这是长阿含经,说的是地狱道。”刘慎行解释道,“六道轮回:人间道、化生道、阿罗修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地狱道最为痛苦,受八热之苦,你们家……有人犯了什么错要抄写长阿含经来超度?”

刘慎行绰号神棍,吃喝拉撒多半是胡诌,但神神道道的东西反而比百度还好使,听他这么说,我顿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呸呸呸!我们家清清白白做人,族谱上都没出过大奸大恶之人。”我连忙“呸”了他一脸,尽管如此,还是按捺不住,在晚上我爸打电话问我抄完没有的时候,说了一嘴儿。我爸沉默了会儿,和我说:“你这么一说,倒真听过太奶奶说过这事儿,说这佛经是烧给一位故人的,也没多说,就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死了便安歇,切勿再作乱人间了。”

“我就说吧!”神棍突然从背后冒了出来。

“你要死啊!”我大喊了一句,这家伙是顺风耳吗?

由于神棍这么说了,我回老家的时候便多长了个心眼,去祖屋的时候,翻了翻以前都不愿意碰的泛黄的书。

祖屋里的藏书与其说是书,不如说是纸片,而且是见不得光的纸片,一晒就破了,要清理的话得用湿润的抹布一页页擦,然后放在阴凉处风干,上面的字还是竖排繁体字,看起来更累了。

那些纸片着实无趣:几几年谁死了,葬在哪里,几几年谁出生了,哎呀,还进了学,这个居然当了十几年童生……

就在我厌烦得一推书的时候,一张脱了线的纸掉了出来。整片发黄发黑的纸片上只能看到断断续续的八个字:……杀叔之名……死士……坐族。

最后两个字我认得:坐族。

坐:犯……罪

族:灭族

我家曾经被灭族过?大白天的,突然感受到了一股阴气,我连忙联系神棍让他帮我驱个邪。

神棍收到我的照片之后,直到傍晚才打来电话,开口就是要我去老家附近的村里转转,看看有没有其他什么传说。

“你先给我讲讲啊。”我有些着急。

“你知道什么是死士吗?”他问。

“敢死队?以前攻城略地的时候,都没有敢死队拿来破困局吗?”

“那只是死士的一种,通常的死士,是刺客。”

刺客?

我瞬间想起了燕太子丹和荆轲,一首“风萧萧兮易水寒”硬生生唱了几千年,奈何再悲壮,秦王还是没死。

另一位更为出名的豫让,可谓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故事漂洋过海到了日本,精神改头换面地出现在了《叶隐集》里,而叶隐又是武士道的精神支柱。

“你是不是觉得刺客都很高尚?为义死,为节死。”神棍一下子看穿了我的心思。

“也不怪你,大部分人知道的刺客,都是司马迁的《刺客列传》里的,孤胆英雄是不是很带感?刺客的出现,比司马迁早多了,最早的刺客,你知道是谁吗?不知道吧,因为都被司马迁写的刺客给感动走了。”

我仔细想了下,我还真不知道第一个刺客是谁。

“第一个史书记载的刺客叫杜伯,《墨子·明鬼篇》里头写他刺杀周宣王。”

“刺客哪来这么多的浪漫,杀猪的叫屠户,杀人的便是刺客,刺客说穿了,只是杀人的工具。”

听到神棍这么说,我心里莫名地产生了抵触,却无法反驳,只能闷哼了声。

神棍在电话的那头笑了。

“你别不信,刺客的名声从来不好听,你以为是玩网游选职业啊,选个刺客输出好高速度好快超牛?”

“鲁国的羽父为了自己,向隐公献计杀掉桓公,隐公拒绝了,于是,害怕野心暴露的羽父反过来和桓公说杀掉隐公,没想到桓公默许了,于是,羽父便派了一个‘贼’刺杀了隐公,而这个贼便是刺客。贼啊,名声不好听,但是它好使啊,杀人的武器谁不想配一把。你看战国四公子的信陵君就养了一群刺客,其中一个叫朱亥的刺客杀了晋鄙,才有了长平之战后,信陵君的救赵成功。韩非子稍微好些,不把他们叫贼,叫‘私剑’,就是大臣手下的剑客,拿来干吗的?杀人。春秋战国时期,每个权臣都会养门客,聪明的是谋士,有勇的就是死士,死士嘛,供你吃供你喝,到了要紧关头,就要拿命去完成任务,这便是刺客。哪有那么多侠肝义胆在里头。”

贼、私剑、死士,统统是刺客的别称。

刺客,是杀人的武器。

可是,这些和我有啥关系?

总不能我的祖先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行刺吧,而且那时候根本就没纸,用的是竹简。

“因为刺客太好使了,对于朝堂上的那些人,养个死士算什么?于是他们就代代留下来了,只是更为专业,要有隐蔽性,出手要快,杀人要准,至于你的后事、你的家人都会安排好的,总之一句话,让你放心地去死。”

“这为什么……”我皱起了眉头。

“听起来像日本的忍者?因为忍者也是刺客,伊贺和甲贺那批人,学的就是杀人之术。

“秦亡后,西汉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刺客的影子,汉武帝的时候又冒出来了。梁孝王派了个刺客去行刺反对让他成为太子的袁盎,没想到刺客有良心,坚决不从。再后来,霍光派人刺杀楼兰王,但史书只会告诉你刺客行刺之后,大汉不费一兵一卒,就平定了西域。如果行刺失败会怎么样呢?知道杨明吗?断唇鼻,身八创,最后斩。”

我打断了神棍的话:“断唇鼻、身八创、斩,也只是坐诛。诛!不是族!为什么还会出现株连整个家族?这不是不符合养死士的契约精神吗?”

神棍沉吟了下,说:“所以,我让你明天去附近转转,听听传说,翻翻县志,看看有啥石碑,坊间的儿歌也别放过。”

“范围这么大?”我有些惊讶。

“明朝,你就打听明朝的事儿。我不确定,也要再确定了回复你。”神棍说。

夜晚,我在老家堂叔给我安排的房间里辗转反侧,心里就好像有无数只小蚂蚁在爬。盯着窗外黑漆漆的农田,我决定披件衣服起来走走。

堂叔见我起来了,干脆拉了条凳子和我聊聊家常。一番叙旧之后,我还是把话题拐到了这事儿上。

堂叔猛吸了口烟,说:“佛经这事儿我也不清楚,小时候大家一起读书,也就你爸看得进去书,这不是考上了大学了么?文化人,也就让他抄了。不过,我倒是听过,是拿来辟邪的。”

“辟邪这么多,请财神,请土地公,哪个不是辟邪啊?”

“咳,不是。”堂叔比画了下,“听奶奶说,当时打仗的时候,死了很多人,血腥气重,会闹饥荒,所以要抄抄佛经压压煞气。

“也有人说,以前清朝老太后还活着的时候,八国联军进来了,那些都是洋鬼,抄佛经定神,不要被人吸了魂儿。”

……越说越无厘头。

于是,我借口回屋,重新到书房翻出了那片纸:杀叔。古时候讲究人伦,叔是爸爸一辈儿的,杀叔差不多等于杀父,属于天诛地灭的罪行,难道是因为这条罪被株连九族了?但是株连的话,写这个记录的人是谁?我家祖辈都是文人,哪来的死士可以死一下死九族?

不知不觉,我就这样迷迷糊糊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天已大亮,正好满村瞎溜达,结果晃**了半天,都没晃出什么结果。明朝的事儿,知道的都快入土了吧,而且留下来的那些儿歌风俗,谁知道是从哪朝哪代开始的。走了大半天的我,坐在山脚下的石头上喘着气,抬头能看到一座凉亭,这座凉亭已经破得有些年头了。

我听家里的老人说过,这叫结义亭,就是桃园三结义的结义。以前有一对小伙伴,玩得很好,于是就结为了异姓兄弟,一个从文,一个从武,也没闹出啥动静,后人建了这个亭子,想让村里人知道守望相助的道理。

我皱了皱眉头,古时候生产资料少,往往一个村都是宗亲,如果两家人攀了亲,相互照顾,共同抵御外敌,存活率就能大大增加了。

奇怪的是,结义结义,总会立个碑放个石头说下经过,但结义亭什么都没有,徒留下了这么一个传说。我打算碰下运气,从这个结义亭找找资料,这一找还真翻出点什么,当地的县志里真写了这么一笔:武夫善骑射,勇无谋,曾与佑交,上金陵,后赴荆州,长沙府。

上金陵,就是去南京,金陵——我想起了神棍,没记错的话,明朝的时候南京就叫金陵,之后迁都,在永乐年间迁都到了北平。

佑,我想起这个字在族谱里见过,模模糊糊记得就是明朝的事。待我翻完却发现,就这么没了?去了荆州和长沙,然后呢?就这么没了?死在路上了,还是咋的?

正抱着满腔疑惑,神棍打来了电话,说自己已经到了,让我去车站接他一下。

“啥事需要您亲自跑一趟啊。”接到神棍之后,神棍让我带着他去结义亭,边走边说。

“你那张纸上的‘杀叔’,不是你的叔叔,这句话是建文帝朱允炆说的,而这句话的对象叔叔就是后来的永乐大帝朱棣。”

我一凛,根据神棍的叙述渐渐拼出了过去的那些事。

朱元璋一共26个儿子,为了让朱允炆顺利登基,他已经做足了工作,结果朱允炆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削藩,削藩的过程中几乎逼死了所有的叔叔,这些叔叔年纪大、功劳大,如果想要迅速摆平他们,刺客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武夫恐怕就是朱允炆手下圈养的刺客之一。

武夫去过的地方有荆州,有长沙……这两个地方分别是朱元璋第十二子朱柏、第八子朱梓自焚而死的地方,为什么都是自焚?是真的死于自焚?还是说武夫过去就是为了让他们自焚?

在靖难之变的时候,朱允炆的叔叔们死的死,疯的疯,还留下一个镇守西北防止蒙古兵变的燕王朱棣。朱棣为了活下来,装疯卖傻地把儿子送来当人质,依然毫无作用。朱允炆便写信给了守边大将:勿使朕有杀叔之名。这意思太过明显了,让人在战场上直接杀掉朱棣,不要留活口,让大将去处理。

朱允炆绝对不是小说里的仁慈之人啊,爷爷刚死,就连废了四个叔叔为民,还逼死了湘王全家。朱棣若不反抗也就三条路:急火攻心死,畏罪自焚死,或者流浪大漠,从此不再出现。

唉,我长叹了一口气。刺客,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主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武夫只能写个只言片语给自己的结义兄弟,让他早早避险。

没想到靖难之变,武夫尚未下手,朱棣便**,朱允炆不知所终。

同样,朱棣可不是什么仁慈之人,看看方孝孺的下场,自己被凌迟处死不算,还被诛灭了十族,据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连朋友都要一起被杀的情况。最为可怕的是,黄子澄家里的女眷都被送入教坊司,被20个大汉看着,年纪最小的都怀孕了,生下来的男孩子当龟公,女的继续当妓女,可谓不得翻身。

武夫的结局是株连三族,算是从轻发落了。

永乐后,乡里遭受到了株连的刑罚,又接连雪天,都以为是武夫的阴魂不散,落入地狱也不得安生,于是作为之前的结义兄弟,只能日日夜夜抄送佛经,希望他能安息。

刺客就和尧舜禹汤一样,应运而生,应劫而生。神棍说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互相倾轧,连年战争,刺客便多。西汉之后,刺客便渐渐消失了踪影,但东汉末年战事又起,刺客又生了出来。

刺客,逢乱世生,逢太平亡。

乡里关于手抄佛经的各种说法五花八门,却都逃脱不了一个宿命:战乱。战乱之中,人命如草芥,能混上刺客已经是大幸,至少是杀人之剑,而不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结义亭前,不知不觉,秋风乍起。神棍从怀里拿出一瓶酒,递给我倒在亭前。

我又重新拿起了那片纸,小心地藏到了老家的故纸堆里,暗自许愿这个古老的职业能随着岁月静好的安稳现世,一去不返。

——封卷——

职业小百科

中国职业刺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常由于政治原因,负责对目标人物进行刺杀。刺客行刺的目的往往以图在短时间内,让目标人物及其相关事物遭受致命打击。

汉朝史学家司马迁著作《史记》中的《刺客列传》为中国最早的刺客传记体史料,其中,以“士为知己者死”作信条的“四大刺客”最为闻名。

中国早期的刺客,其行刺动机较为单纯,往往因感激委托人的恩德而去行刺,因此带有一些侠的气息。秦朝以后的刺客,行刺动机多为金钱、名声、仇恨、政治等各类原因。刺客的活动一般非常隐秘,往往趁目标人物不备之时展开刺杀。唐朝诗人李白曾在《侠客行》中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鲜明地刻画了这一神秘人物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