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龟钮金印

当主棺室的清理工作即将进入尾声时,考古队决定对东、西侧室和后藏室分头进行清理。其人员布置为:黄淼章、古运泉负责发掘东侧室,杨式挺、陈伟汉、吕烈丹负责发掘西侧室,杜玉生、冼锦祥负责发掘后藏室。其他人员协助三个室发掘,摄影、录像、电影拍摄仍分别由姜言忠、吴继东、韩悦担任。

东侧室位于主棺室东边,与西侧室相对称。室内呈南北向,长方形,中部有一过道和主棺室相通。此前工地挖掘墙基时已将东侧室的部分顶盖石揭掉,所以无论是从中部还是从顶盖石的部分塌陷处,都可以窥见室内的大体情况。

东侧室出土器物的分布情形

整个东侧室有五块顶盖石平铺在两壁的岩石上,南起第一石、第二石已断裂。东墙头的第四块、第五块岩石断裂后掉入墓室内,致使部分随葬器物被砸坏。清理工作开始后,考古人员仍按照白荣金创立的“悬空作业”的方法,先在过道向室内伸入一块横板,头部用砖块支起,然后以这块横板为中心,分别向南北端各架一木板,以此贯通全室。

经测量,此室通长6.95米、宽1.61米、高2.24米,室内地面原用木板铺垫,清理时木板已全部腐朽,只从残存的木痕迹中隐约看出。木板呈南北向排列,室内的墙壁上有多道水痕,其中顶盖石面处还黏附有漆皮及朽木痕迹。由此可以推断,室内曾多次遭到水浸,并至少有一次积水灌满全室。由于水的浸入,使随葬的器物多数已漂动移位,最明显的是一件双耳罐,由于室内积水而浮起后,漂移到断裂落下的一块岩石面上。

当测量、绘图、拍照等系列工作完成之后,考古人员搬掉断裂掉落的石块,开始由南向北渐次清理。从整体上看,东侧室的随葬器物多数器体较小,但很精致,器物的分布也很有规律。随葬器物多是各式铜镜和组玉佩。当清理工作开始不久,考古人员就在位于墓室南部靠近过道处,发现了一具殉人的骸骨,骸骨早已散架腐朽,仅存部分脊椎骨、肋骨、脚趾骨和数枚残缺不全的牙齿。脊椎骨上有铜镜、带钩等器物,近旁有一枚龟钮、**的鎏金铜印,印面方形,阴刻,上有篆文“左夫人印”四字,刻凿工整,有边框和十字界格。龟钮、**略伸出印面外,龟背平素无纹,四足,尾向左垂,腹下中空,可系绶。印面边长2.4厘米、印台高0.6厘米、通高1.7厘米。由这枚鎏金铜印推断,这具从殉者的遗骸当是左夫人。根据出土状况观察,这位左夫人,入葬时以漆棺装殓,漆棺内髹红漆,外髹黑漆,黑漆上可能还施以彩绘,由于棺木全朽,色彩形状已无法知晓了。

“左夫人印”、“泰夫人印”与“□夫人印”

就在“左夫人”铜印出土不久,考古人员又连续发现了两枚铜印,印的形制与“左夫人”印相同,一枚阴刻篆文“泰夫人印”四字,一枚阴刻篆文“□夫人印”四字,由于此印在出土时锈蚀严重,部分已成粉末,第一字残损难辨,考古人员不便妄加推断猜测,只好空下来,留待日后再作观察研究。

在一个侧室内连续发现了三枚夫人印章,大大出乎考古人员意料。当古运泉将这一信息报告给麦英豪和黄展岳时,麦、黄两人立即赶来观察。从室内分布的器物和出土的印章推断,情况很明显,这应是墓主姬妾的藏所。在无法确切得知此室到底有几位姬妾殉葬的情况下,麦英豪对三枚印章观察了好一阵子,然后对古运泉说:“既然有左夫人的印章,那么按理也应有右夫人,这右夫人应比左夫人地位更高,你们清理时要多加注意。如果真的发现了右夫人印,我请你们吃东江盐焗鸡。”

麦英豪的一番话使黄淼章、古运泉大受鼓舞和启发,于是古运泉半开玩笑地回答:“为了吃上你的东江盐焗鸡,说什么我们也要把这位高贵的右夫人请出来见你。”

麦英豪的预见很快得到证实。几个小时之后,考古人员在东侧室中部,发现了多组由金、玉、玻璃等质地制成的组佩饰,其中不少玉器雕刻精致,华而不俗。由此推测,这可能属于一位贵夫人的殉葬品。考古人员仔细地清理着每一件器物,唯恐有半点遗漏。突然,古运泉手中的竹签触到了一件硬物,他轻轻地剔去周围的泥土封尘,一只金光灿烂的小龟凸现在眼前。

“呵!一枚龟钮金印!”古运泉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脱口叫喊起来。

“右夫人玺”金印。此为墓中出土的第三枚金印,龟钮,印文为阴刻篆文,文道略有深浅,刻凿痕迹明显,字体庄重。长宽2.15厘米,印台高0.5厘米,重65克。

“赵蓝”象牙印

众人听到叫喊,纷纷围拢过来观看,古运泉所言不虚,确是一枚龟钮金印伏卧在一堆零乱的器物之中。在一阵紧张而有序的绘图、照相之后,有人又将摄影师韩悦请过来,拍摄这枚金印出土的全过程。在明亮耀眼的碘钨灯下,只见古运泉轻手捏住翘起的龟钮,缓缓将金印翻转开来,就在这一刻,“右夫人玺”四个阴刻篆书的字映入众人的眼帘,与此同时,“沙沙”转动的摄影机也将这一幕从头至尾地收入镜头。“没错,是右夫人玺,看来老麦的推测是正确的,咱这只东江盐焗鸡也算是吃定了。”古运泉手捧金印反复端详着,两眼放光,神情兴奋地对众人说。

“先别得意,看看周围还有没有更重要的印信。”黄淼章对志得意满的古运泉提醒着。

“那我再看看。”古运泉似有所悟,将金印交给其他考古人员,又蹲下身来手执竹签小心翼翼地搜索起来,过了不长时间,古运泉连续发现了一枚绿松石印、一枚玉印、一枚穿带玉印。遗憾的是这三枚印皆无文字,不甘心的古运泉继续搜寻,终于又发现了一枚覆斗钮象牙印,上面阴刻篆书“赵蓝”两字。

至此,整个东侧室已发现了四位夫人的共五枚有文字的印章。这些印章的出土,为研究象岗古墓的葬制以及南越国的后宫制度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夫人”称谓因时代不同而异。《汉书·外戚传》载:“汉兴,因秦之称号……适称皇后,妾皆称夫人。”诸侯王妻称王后,妾亦称夫人。这样的称谓,在《史记》、《汉书》中屡见。例如《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云:“淮南王王后荼”,“衡山王赐,王后乘舒”;《史记》、《汉书》两书都在《南越(粤)列传》中载,南越王赵婴齐嗣位,“上书请立氏女为后”;《汉书·武五子传·燕刺王刘旦》载,刘旦“迎后姬诸夫人之明光殿”等,这些记载皆可为证。由此可以推知,象岗古墓出土的印文中四位夫人身份,皆为南越王后宫的姬妾。而关于这四位夫人,又分为右、左、泰夫人或其他名号,只不过是反映封建等级制度而已。汉时贵右卑左,故称所重者为右。据《汉书·灌夫传》载:“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贵戚诸势在己之右,欲必陵之;士在己左,愈贫贱,尤益礼敬,与钓。”颜师古注:“右,尊也;左,卑也。”又如《史记·陈相世家》载:“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这个左右丞相的调换,又可证右尊左卑。南越国的宫室百官礼仪制度皆仿效汉朝,当亦以右为尊。从四枚夫人印来看,右夫人是金印,印文称“玺”,其他三夫人皆鎏金铜印,印文称“印”,可见右夫人在诸夫人中应居首位。但汉廷后宫的夫人皆直呼其姓,如高祖的戚夫人、武帝的李夫人;或以其爵位称之,如武帝的尹婕妤、成帝的赵昭仪,并没有“右夫人”、“左夫人”这样的称号。夫人分左右的事例仅见于《汉书·西域传下·乌孙传》,内有“汉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焉。……乌孙昆莫以为右夫人。匈奴亦遣女妻昆莫,昆莫以为左夫人。”照汉人的理解,细君为右夫人,地位应在匈奴女左夫人之上,其实不然。《史记·匈奴列传》载:“置左右贤王……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其坐,长左而北乡”,“其座北向,长者在左,以左为尊也”。乌孙与匈奴同俗,长期服属匈奴,亲匈奴疏汉廷,当亦以左为尊。汉武帝时,乌孙对汉廷的态度有所改变,“使使献马,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但仍不敢得罪匈奴。乌孙昆莫以汉女为右夫人,以匈奴女为左夫人,这可以看做是乌孙对汉朝和匈奴采取“对等外交”的一种手段。既尊重汉人尚右,又尊重匈奴人尚左的制度,可谓不偏不倚,汉廷与匈奴双方都无法挑剔。

象岗古墓“右夫人玺”出土之后,在引起世人瞩目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学术论争,有的学者认为这个“右夫人”应是墓主的正妻。其立论的依据,除了误解乌孙昆莫的右夫人为“第一夫人”和随意发挥汉人“贵右卑左”观念以外,另一重要理由是,右夫人独有黄金印,印文称玺;其他三位夫人却是鎏金铜印,印文称印,以此作为划分妻妾的依据。这个论断公之于世后,立即遭到了包括麦英豪、黄展岳等众多学者的反对。按麦英豪等人的观点,以上看法混淆汉制“适称皇后(王后),妾皆称夫人”的界限;而更重要的是,任何历史时期(包括汉朝)并不存在殉妻制度。四位夫人同殉葬于东侧室,右夫人除了有比较华丽的组玉佩和较多的随葬品以外,很难看出她同另外三位夫人有什么区别,所以也很难用“合葬”来解释。而汉代印文称玺,仅见于帝、后及部分诸侯王,右夫人印文称玺,确属罕见。这只能看做是南越国后宫制度的一种特殊现象,而不能作其他附会和猜测。

右夫人B组玉佩上的舞人,呈扁平体,女性,高4.8厘米。由头顶到脚底有一对穿小孔,可以和其他佩饰串系连结。

右夫人A组玉佩

当右夫人、左夫人的名次已被考订以后,另外两位即泰夫人和□夫人的身份也就不难推断了。泰通大,即大夫人,位次似在左夫人之下。□字,字迹已极模糊,经考古人员仔细观察,发现左旁为“邑”,右旁似“”,钤印当为“部”字。如果这个观察结果不误,此印文就应是“部夫人印”。部,小阜。《说文通训定声》有“部,假借为培”。《风俗通义·山泽·培》载:“部者,阜之类也。今齐鲁之间,田中少高印,名之为部矣。”引申可作少、小解。夫人称部,其义称部,其义或许即少夫人之谓。又《集韵》载:“部,姓。”所以也有可能指其姓。在四位夫人中,部夫人似居末位。

当然,也有学者不同意以上关于“夫人”的这个推断,其中广州外语学院的许国彬教授则认为这个“”应是“否”字,而不是“部”字。他的看法是:中国自古以来,阴阳八卦盛行,一切事物都用阴阳加以概括,均被列为成双成对。“左”、“右”为方位名,相互对立。君王既授有左、右丞相,也配有左、右夫人,这并不奇怪。古时有两妻室的主人,出入坐卧往往主在中间,两位夫人左右陪伴,并有严格的规定,至于哪个有较高的地位,那就取决于当时人们的观念。

从印章的品质看,右夫人的印是金质,其他几枚是鎏金铜印,可见右夫人的地位在四位夫人中最高。

“泰”可作六十四卦之一,乾上坤下与其相对的是“否”,从方位角度来看,“泰”、“否”,可以表示前后或上下,这样便可以和左右相对。四位夫人围绕在君王周围,以“左右泰否”四者形成方阵,既符合古时人们喜欢把事物以方圆排列的习惯,又能表达君王的高贵尊严。

“泰”、“否”在六十四卦中的原意是通与阻,表示了对立两方互相转化的关系。在《周易》中,“泰”谓“天地高而万物通”,“否”谓“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序卦传》对在泰卦之后为什么接着就是否卦作解释道:“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其意就是说:“泰”是通达的意思,事物不可能永远是通达的,到一定限度就要变为不通达了,所以泰卦后面要继之以否(阻塞)卦。

“否”并不是坏事,如果一开始就很安泰,必将丧失生物继续进化和社会不断发展的活力,所以《周易》还提到过“先否后喜”。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处于泰、否之中就不通不阻,万物一成不变。象岗古墓墓主授有“泰夫人”、“否夫人”之称,可当做他希望自己实现长治久安一统天下的愿望。

正如上述分析,完全有理由认为夫人就是否夫人。

许国彬的这个论断,在得到部分人认可的同时,也遭到了不少学者的反对。看来关于这个“夫人”的问题,还要在学界争论下去。

至于发现的“赵蓝”象牙印,因与右夫人龟钮金印同出,应属右夫人名章,章上的“赵蓝”两字当是右夫人的姓名。学者们发现,这位右夫人竟和南越王家族同姓,这个现象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意安排?关于这个问题,考古学家麦英豪、黄展岳等做了以下两种解释:

1.同姓通婚。《左传》哀公十二年有鲁昭公娶吴孟子事;吴王光鉴铭有吴王光女嫁蔡侯之孙事。鲁、吴、蔡同为姬姓。汉人同姓通婚亦不乏其例,如《汉书·王诉传》云,“宜春侯王诉死,子谭嗣,谭死,子咸嗣,王莽妻即咸女”。又《通典》吕后妹嫁于吕平之事,也是同姓通婚的一个例证。

“右夫人玺”金印与“赵蓝”牙章拓本

东侧室平面图

A.器物分布 B.左夫人骨殖 l、57、62、82、83。铜盆 2.陶壶3、72.陶甑 4-6、16、19、26、29、46、60、75、76、80(在78内)、87。陶罐 7、12、48-50、67-69、73.陶三足盒13、77.陶鼎 14.陶盆 15.陶釜17、71.陶瓮 18、24、34、35、47、58、94、98、101、117、121、126、152.铜镜20.陶盒 21、22、116.铜牌饰 23、65、79(在78内)、88、89。铜熏炉25、92.银带钩 27、55、95、106、120(在117下)、127(在121下)、147、154、156.铜带钩 28.陶熏炉 30.铁码钉 31、36、37、61.陶瓿 32、33、41、43、102、139.玉佩 38、52、53、%、97、99、104、124、144.玉璧 39、40、43、44、54、100、103、105(在101下)、128、134.玉璜 42.玉片饰 45、56、123.“左夫人印’’ 56.“泰夫人印’’、“口夫人印”51.玉块 59、91、146、149、153。铁削 63、64、70、74。陶双耳罐 66、铜鍪 78.铜提筒 81(在78内).铜匝 84、85(在78内)、161、162.封泥 86.银匜 90.“右夫人玺”金印 93、108(在101下)、145.残漆盒 107.残漆器 109.铜凤首形饰 110、150.玻璃牌饰 11.金珠 112、113.博局铜框 114.象牙棋子 115.金牌 118(在117下).铁刮刀 119(在117下).玉熊 122、129、130.铜环 125、135、158(在150下).玉舞人 131.铜伞柄箍132。铜盖弓帽 133、144.玉环 136.玉管饰 137、157.串珠 138.残木 140.玉印 141.“赵蓝”象牙印 142.玻璃珠、金珠 143.组玉佩 148.铜镦 151.金泡饰 155。铁镊 159(在112下).铜矛

2.越女从夫姓。《史记·南越列传》载,南越统治者提倡汉越通婚,南越国丞相越人吕嘉“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可证。赵蓝有“右夫人玺”金印同出,应以后说较为恰当。

有的学者根据“赵蓝”印的质料问题提出异议,不同意麦、黄等人的说法,如历史学家黄新美认为:在封建等级制时代,印之质料是有严格规定的。汉朝规定:“乘舆,诸侯王、公、列侯以白玉;中二千石以下至四百石,皆以黑犀;二百石以至私学弟子,皆以象牙。”象岗古墓中之“右夫人”,其印文和随葬品的质量均为夫人中之佼佼者,但“赵蓝”覆斗钮印之质料仅与二百石以至私学弟子相同,为地位之最下者。“右夫人”与“赵蓝”这一尊卑上下悬殊之别,该如何解释?黄新美据此认为,若“赵蓝”为“右夫人”之姓名,那么,“右夫人”赵蓝该是从一般宫女得宠而贵为右夫人的。若“赵蓝”不是“右夫人”的姓名,那么,“赵蓝”当是“右夫人”近侍婢女之印,藏之“右夫人”棺内,或许取殉人以侍奉死者之意。

就在东侧室清理时,考古人员还发现“衍”字封泥五枚,大小字体全同,阴刻篆体,笔画纤细略显造作,印面也较小。从这枚封泥分析,“衍”当为人名。汉人名衍者不少,最为知名的要算毒害宣帝许皇后的女医淳于衍。东侧室为姬妾之藏,而且只出“衍”字封泥,由此考古人员认为,这个“衍”当为南越宫廷中女官名,东侧室的随葬器物正是由这位女官衍检封入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