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桂阳新主簿征服老朱

退堂后,百姓们一脸高兴的离开了县衙。

朱元璋的面色不好,他就不相信了,这桂阳城没有一点缺点?

许轼站在一旁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这一切,正如自己所料。

他对自己选出的人有信心。

老朱啊老朱,你难道还不明白吗?

你就算是踏遍整个桂阳城都不会有让你不满意的信息。

看着朱元璋远去的背影,许轼只好跟随其后。

人性早被许轼拿捏的透透的了,他可是从现代社会穿越来的,更是看过了各种史书,不单单是对历史的理解,还是对人性的了解。

根据人性,顺从人性,这也是桂阳城能够发展如此的根本。

忽然,前方的朱元璋停顿了脚步,回头阴恻恻的笑着:“小许啊,有些地方你还是有疏忽的。”

“什么?”许轼好奇的看着朱元璋。

马皇后,徐达跟郭英一同停下,方才见朱元璋一脸严肃,他们也不敢说话。

如今听了朱元璋这话,不由的好奇起来。

对朱元璋最了解的便是马皇后了,马皇后看出朱元璋有了策略。

“清官难断家务事,同样的集体公账也是一笔糊涂账。”

说着,朱元璋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许轼啊许轼,百密一疏吧?

桂阳城发展的如此好,每一笔的银子你算清楚了吗?纳税清楚了吗?

朱元璋挑了挑眉,一副许轼你快承认吧,你不是完美的。

许轼丝毫不在意,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老爷,我们去账房一看便知。”

之前许轼立下了规矩,只要是持有官印,比自己等级高的人都可以查询桂阳城的账目。

反观一些县城,哪个县令敢随意公布,让人调查自己的账目?

俗话说的好,总是有些糊涂账的。

但偏偏许轼早早的想到了这点,跟账房的人沟通好,千错万错,账房的账目是不可以出错的。

不多时,一行人来到了账房的门口。

巧了,今日正逢主簿核对账目的时间。

朱元璋刚好知道桂阳城这一规矩,但由于他的身份特殊,他给郭英使了一个眼色,准备用郭英的官印调取桂阳城的账目。

郭英走在几人的前面,来到了账房门口,对着小厮道:“将你们主簿请出来,我是从应天府来的。”

那小厮一听是从应天府来的,慌忙窜进了账房内,将主簿请了出来。

主簿是一个消瘦的少年,看着比许轼还要年轻些许,是县城王家的子孙王恩龙。

朱元璋仅是看了一眼,微微摇头。

这少年比许轼还要年轻,对账目的盘算能有什么经验?

呵呵,看来许轼的纰漏要出在县衙的账目上。

朱元璋已经开始思索如何惩罚许轼了。

郭英将自己官印上交,王恩龙仅是看了一眼,神色大变,这可是大官啊!

“小的参见郭大人!”

“郭大人此行来桂阳城可是……”

王恩龙抬起头,扫视了一眼朱元璋等人,随后又低垂下去。

郭英挥挥手,“我是来调查桂阳城账目事宜,这几人是跟随我一起前来的。”

王恩龙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邀请郭英等人进入。

“大人们有请。”

在入职主簿一职的时候,王恩龙就从许轼那里知道桂阳城跟大明其他县城不一样的。

桂阳城是高速发展的县城,必定会吸引来应天府的大臣们前来,只是这一天比他想象的要快。

县衙的账房并不大,约莫十来平方米,朱元璋一行人出现,倒是显得拥挤了一些。

王恩龙让人以蓝山茶侍奉,这可是他们县城目前最好的茶叶了。

倒完茶水,王恩龙有些诚惶诚恐。

朱元璋挑眉,漫不经心的道:“主簿大人忙去吧,在对账的时候念出来就行。”

王恩龙看了一眼郭英,又看了一眼朱元璋,好似朱元璋的气场更强一些,虽说不上来身份,必定也是应天府的大官。

于是,王恩龙点了点头,坐回位置上盘算起桂阳城的账目。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屋子内只有王恩龙的声音。

朱元璋握着茶杯,眉宇不自觉的紧皱起来,这账目到目前为止没有问题。

“等等!”

忽然,朱元璋喊住了王恩龙。

“这里交税金额出现了错误吧?不应该是一千一百五十一两六钱而是一千一百四十九两七钱。”

朱元璋听得很认真,以至于出现一点偏差后,他立马就听出了其中的端倪。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两对于桂阳城来说不多,但是对于其他县城的百姓很可能是几个月的收入了。”

他若有所思的看着许轼。

许轼颔首,却没有搭理朱元璋的质问,随口道:“我记得有减免税金的条件吧?为何没有记录下来?”

面对质问,王恩龙的额头上渗出一些汗水,他手指着账目,轻声道:“还没读完,多账目的累积是需要分解的。”

听到此话,朱元璋抽了抽嘴角,合着是自己着急了。

一场误会,并没有影响多少。

朱元璋确认后,烦躁的挥挥手让王恩龙继续。

在接下来的对账中,朱元璋发现主簿做账很是细致,连碎银的支出都很详细,随便一查就能发现哪里少了银子,用在了何处。

从账房出来后,天色渐渐黯淡了下来。

朱元璋面色平静走在马路上,不知在想些什么。

马皇后面色和蔼的走到许轼的面前,“小许,莫要担忧,陛下就是这样的性子。”

许轼点了点头,目光深沉。

他看过大明的历史,朱元璋杀伐果断,是明君,他虽然不满自己的卖官行为,但是又找不出自己的问题,在不认可的情况下,自然会无处发泄。

不过时间还早,只要朱元璋一日不离开桂阳城,他便有机会让朱元璋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管理模式。

想要将他的管理模式推到整个大明是很难的,但是小范围的发展还是可以的。

没准等朱元璋这一趟巡视结束,还要搬走一些好的管理模式回去。

这些许轼倒是不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