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老朱的巡视,意外的收获

朱元璋扫视一眼老婆婆,那白菜叶上带着些许的泥土。

他点了点头,后面的郭英上前,付了银子。

老婆婆和蔼的笑着:“哎呦,可算是开张了!谢谢客官!”

“我这菜地的小白菜好着嘞!保准你吃了还想吃!”

就在老婆婆准备离开的时候,朱元璋再次拦住了老婆婆。

老婆婆回头好奇的看着朱元璋,“客官,还有啥事?”

“老婆婆,我跟你打量个事。”

“咱们这县城的县令如何啊?”

“光是听功绩,就没点不好的事情?”

朱元璋凑近,一副神秘兮兮的问道。

谁知此话像是触怒了老婆婆一样,老婆婆直接撤离开了,一脸晦气的摆摆手。

随即,她飞快的从菜篮子里翻出之前的碎银塞到朱元璋的手中,又抢走了自家的白菜。

下一秒,老婆婆顿了顿,换了个姿势,劈头盖脸对着朱元璋骂道:“缺了大德了!臭不要脸的!你怎么敢咒我们县令?”

“你是哪里来的?是不是故意来陷害我们县令的?”

“我给你说,我们县令是大明最好的县令!老婆子我一辈子没见过那么好的县令!”

“你敢诬陷我们县令,小心出不了桂阳!我们桂阳城人绝对不是好欺负的!”

一阵输出后,老婆婆大声的喊着,吸引了一众集市的百姓们。

他们从老婆婆的嘴中得知了事情的经过,一个个开始指责朱元璋,甚至有百姓开始拿菜叶子扔朱元璋。

朱元璋一脸菜色,有苦说不出,他不过是问问许轼为官情况,便被百姓们袭击。

他可是开国皇帝哎!就这遭遇??

好在一旁的徐达跟郭英反应迅速,在新一波攻击到来之前,架着气呼呼的朱元璋就逃离了现场。

而许轼则是护着马皇后离开了嘈杂的集市。

左拐右转了几个巷子后,他们在新城区的街道停了下来,前方有个茶楼吸引了他们。

朱元璋一行人入座,他才发现自己一身斑驳,没好气的喝着茶水。

茶水甘甜的味道顿时在嘴里**漾开来,蓝山茶绝美的口感吸引了朱元璋,同时放松下心情。

朱元璋暗戳戳的瞪了一眼许轼,没想到这家伙的口碑太好了。

他倒是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了,毕竟大明历史上难得出现口碑如此之好的县令。

许轼直接忽视了朱元璋的视线,喝着蓝山茶,吃着点心。

你别说,以另外一种样貌示人,没有县令的包袱,倒是让他轻松不少。

呵呵,老朱你尽管去调查吧!

咱的口碑那是不用问了!

整顿县城,打压豪强,兴利除弊,扶危济困,打着百姓们发家致富,可谓是深得民心了。

来到茶馆听书没多久,朱元璋的心思再次活络了起来。

但是他这次学聪明了,没有自己问,反倒是给徐达,郭英使眼色,让两人去询问。

徐达将目光转到一边,他方才可是看到朱元璋被砸的样子,他可不想成为第二个被砸的。

最后朱元璋的目光就落在郭英的身上,郭英意识到自己躲避不了,也只好应下了此事。

郭英吸取教训,委婉的询问了店小二,得到的回答也是肯定的,都是夸赞许轼的。

甚至有几个客人看到郭英正在询问县令的功绩,他们一边喝茶一边掰扯。

最后朱元璋起身离开了茶馆。

在回去的路上,朱元璋悠悠的提醒许轼,“小许,莫要骄傲,桂阳还需发展。”

“是老爷。”

许轼憋笑着迎了一声,好似看到老朱吃瘪是一件痛快的事情。

接下来的两天,朱元璋游走新旧城区,打听了至少一百个人,皆是夸赞许轼的。

于是,朱元璋认命了,看来在桂阳城无一例外的都欣赏许轼的作为。

只是他从心底还是不认可卖官的事情!

对!去县衙看看!

许轼离开也有三天了,县衙要乱做一团了吧?

朱元璋再次来了兴趣,整理好自己的衣物,朝着许轼道:“小许啊,这新旧城区我都看过了。我对桂阳城的发展很是满意,再接再厉。”

那是自然!许轼笑着,他对自己也很满意。

“小许,我们现在去县衙看看?”朱元璋挑眉,语气带着试探。

许轼点了点头,“没问题。”

他可不怕!所有的官员都经过了重重审核,是他亲自挑选出来的。

到时候改观的怕是只有朱元璋了吧?

前往县衙的路上,徐达一直观察着许轼,发现他一点都不惧怕,甚至眼神里透露出骄傲。

不由得,徐达愈发对许轼好奇起来,轻声问道:“许轼,我承认你县城管理的好。”

“可人心不可为,买官卖官出现的人千差万别啊。”

徐达稍稍提醒,千万别把自己的前途搭了进去。

谁知许轼毫不在意。

朱元璋审查县衙已经是三天后的中午了,他听闻现在县衙每天都有案子处理,而案子交给副县令崔钟审理。

一行人赶到,崔钟正在审理一桩十分棘手的案子。

城北有个富户,这家有两个兄弟,在两个妯娌生产的时候,家里的老爷子去世了,双方开始争抢财产,导致其中一个孩子被淹死,另外一个孩子不知道属于哪家。

至于是谁下的手,并未清楚。

于是作为老大一家将弟弟一家告上了县衙。

听到百姓们的介绍,朱元璋意味深长的笑了笑,“清官难断家务事啊。”

“小许,你怕不怕?”

被点名的许轼朝着朱元璋看去,回以微笑,反问道:“何怕之有?”

朱元璋挑眉,看来许轼经历的案子还是少,这种妯娌问题加上财产纠纷很是难以判别,再加上这副县令能力不足,就会导致错判。

忽然,朱元璋来了兴趣。

副县令崔钟出现,让双方叙述当时发生的情况,老大跟老二叙述的还有偏差,但崔钟一点都不着急。

等双方叙述完,他询问了两个妯娌自己孩子的情况,老大媳妇说不清楚,老二媳妇清楚说出孩子的样貌胎记。

经过逻辑推理,崔钟在当时混乱的经过下,完整的叙述了当时发生的事情,最后判定孩子是老二媳妇的,同时家里的财产平分。

此案办理的很完美,得到了百姓们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