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陛下,你到底是几个意思?

李标进京见驾,朱由检热情接见,封武英殿大学士,入驻内阁。

比模拟世界中提前一个多月铲除阉党并重组内阁,朱由检还是不敢松气,他得赶紧把各部门的官员补齐,否则朝堂运转太费劲。

“诸位爱卿,阉党之祸致使朝堂官员空缺不少,尤其六部九卿,必须尽快补缺,否则各部真忙活不过来。”

内阁五巨头齐聚养心殿,与朱由检共商国是,完善新班子。

“陛下,明日臣等就通过廷议选人,尽快拟出名单,届时再请陛下示下。”

首辅韩爌应承下来,他担任首辅来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铲除阉党上,如今阉党均在牢中等诛,他才感觉到班子不健全太累。

前日他就上奏让贤,推荐袁可立做首辅,先被袁可立拒绝,又被皇帝拒绝,他只能继续做首辅,但压力山大。

内阁五人中,他比李国普、钱龙锡能力强,但袁可立、李标就是摆在他面前的大山。

“这事急不得,得本着宁缺毋滥来选人,若是再选出崔应元一类佞臣,朕与诸位爱卿岂不白忙活一场······”

朱由检说得很随和,突然转移话题道,“哦,朕心里有几个拟任人选,相与诸卿分享,诸卿觉得如何?”

五人齐声道:“请陛下圣裁!”

他们沉浮宦场数十年,早练就敏锐的政治判断力,新帝看似在征求意见,实则早有人选。

这时候谁若强硬说必须廷议,不能走后门,估计也不是干内阁的料。

“朕觉得范景文可为工部尚书。”

“范景文是河间府吴桥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东昌府推官,在民间获得‘不二公’雅号,万历四十六年因事乞假回乡······”

袁可立不亏是四朝元老,对大臣比较了解,尤其提起赋闲在家的良臣,话闸打开就停不下来。

韩爌接着道:“臣闻范景文在任时,不徇私,堂前贴一对联,上联是‘不受嘱,不受馈,心底无私可放手’,下联是‘勤为国,勤为民,衙前有鼓便知情’······”

李标道:“范景文正直不阿,亲政爱国,颇有才能,任工部尚书颇为合适。”

李国普等二人道:“陛下英明,臣无异议。”

这是朕忠臣录上有名,也是朕在模拟人生中倚重的大臣,自然合适。

朱由检小小得意了一把,又道:“朕觉得刘宗周可为礼部尚书。”

袁可立又道:“刘公乃浙江绍兴府山阴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天启元年为礼部主事······因得罪权宦魏忠贤等人,数次被革职为民,刘公当得起这个礼部尚书。”

能被袁可立称之为公的人,自然不同凡响,一阵赞扬后,又是全票通过。

“朕觉得房壮丽可为吏部尚书。”

“朕觉得黄道周可为工部左侍郎。”

“朕觉得李邦华可为兵部右侍郎。”

“朕觉得······”

“······”

五人惊愕不已。

并非皇帝早有人选,毕竟他们也是皇帝慧眼识中,才得以入阁。

主要是这些人都很有才能,而且对大明忠心耿耿,是如假包换的忠臣。

陛下登基才几个月,他怎会对能臣如数家珍?

就算从刚生下开始关注朝政,也不会熟悉到这种程度。

难道陛下是上天派来拯救大明的星宿?

惊愕过后,韩爌突然问道:“陛下为何不拟任兵部尚书和督查院左都御史?”

因为这是两个位子很重要。

兵部是朝廷调兵的发起者和执行者,即便内阁和司礼监、御马监都同意了,只要兵部不同意,谁都无法调兵。

且兵部掌卫所、士官选授、升调、袭题、功赏之事,对武将的任命有决定权。

若是皇帝用自己亲信做兵部尚书,就能紧握军权。

而督察院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可以说督察院就是百官头上的一把刀。

谁造次就能让谁滚蛋。

魏忠贤都知道攥住这两个位子,陛下居然在放弃?

朱由检明白韩爌的意思,他淡淡道:“这个位子先空着,先不要补缺,就算你们议出合适人选,也得朕认可方可。”

笑话。

权力自然应握在朕的手里,朕绝不走模拟人生中的老路。

朕只是在权衡,谁更合适这个位子。

本想让孙承宗做兵部尚书,但他人还在陕西,赈灾事大,回来遥遥无期。

而且他还有把孙承宗放在辽东的想法,距离建奴绕道蒙古入侵还有一年多,要想重创建奴,还需要孙承宗纵览全局。

他也想过李邦华担任,但李邦华太过耿直,眼睛里容不下沙子,不懂得变通,是头号铁男,包括皇帝在内,谁跟前都能硬起来,和海瑞有的一拼。

这人做兵部尚书,会处处树敌,不利于朝堂和谐,但用于整顿军务,严肃军纪是一把好手,孙承宗都没有他管用。

下一步整顿京营就由他牵头执行。

他还想过洪承畴,这人还是有一把刷子,把李自成打得只剩下十八骑逃走。

但一想到兵败被俘投降建奴的事,他就觉得如同吃了半个苍蝇一般难受。

还是算了吧,太折磨人了。

“皇爷,陕西密报!”

君臣正说着,王承恩将密报送进来。

朱由检打开一看,禁不住道:“好!孙阁老真乃名将,一战将叛乱平息,贼酋王二、郑彦夫被擒······”

朱由检把密报递过去,五人围在一起看,边看边赞。

“对了,陕西赈灾的事,内阁要大力支持。孙阁老只是迈好了第一步,后续还有很多需要做好······”

朱由检想起了模拟人生中席卷陕西大地的李自成起义,那是噩梦般的存在,他决不允许再出现。

“臣等晓得!”

提到孙承宗,内阁辅臣均很敬佩。

尤其袁可立,他和孙承宗配合多年,二人又是辽东三方战略的提出者,属于资深老搭档。

和这样的人共事,处理事情也是种享受。

“诸位爱卿,其余朝臣补缺的名单及官职你们商议,不过朕说过,从今以后,这大明不许再有党争,希望你们记住这句话······”

“陛下,内阁举荐定然皆为公,不敢有丝毫私心,陛下可差锦衣卫和东西厂明察······”

朱由检点了点头,马上就要杀一批阉党,只要内阁的人不傻,那就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做手脚。

而且他们做手脚,朕也能看出来。

不过该敲打还是要敲打,不然有人会欺负朕年轻。

“不是朕不相信诸位爱卿,实在是大明经不起折腾了,这事朕会派锦衣卫彻查,希望你们能理解朕的心情。”

“臣等明白!”

朱由检又道:“早点出拟任名单,等朕过目后将这些人在朝会通报,听听群臣意见。然后内阁起草诏书,速召这些人来京补缺。当然,在这些人没来之前,六部还得你们多看着点······”

陛下,你刚刚说不急,宁缺毋滥,现在又催促,到底是几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