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成长教育1

1开朗善良的人,是受欢迎的人

人们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话当然有很大的道理。但有不少人认为性格是天生的,认为性格是遗传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把父母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误以为是遗传。我前面说过,一个孩子被领养到美国,长大后父母不但在孩子身上发现不了一点遗传的性格痕迹,好像连长相也没多少相似。另一个例子就印度狼孩,被狼喂养以后,就没有了人的性格。可见性格遗传是不可靠的,也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而被大量实践证明了的是,性格大多来自于后天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老话里说的“跟好人学好人,跟上巫师会跳神”。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培养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受人喜爱的性格,就成为了可能和现实。

什么样的性格最受人们的欢迎,回答当然并不困难。在现实生活中,凡是性格开朗而且善良的人,人们都会喜欢也都会说好。相反,凡是心胸狭窄尖刻恶毒的人,人人都畏而远之唯恐躲避不及。

有一个女孩,初到单位工作时,给同事的第一印象是有点丑,因为女孩的眼睛有点斜视,脸形也不太周正。但很快发现,这个女孩特别地开朗,好像见人就熟悉,也好像对每一个人都亲切,虽然嘻嘻哈哈,但让人感觉自然适度,更不会觉得疯癫过分。对人热情,也很善良,从不说别人的坏说,谁有了困难,即使无力帮助,也会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如果单位分什么东西,她总是让别人先拿,最后有没有好与坏都无所谓。正因为如此,很快谁都说女孩的性格特好,而且很多人也喜欢和她交往,领导也愿意把工作交给她做。几年时间,女孩就自然而然成了科室里年龄小但威望高的人,于是很快女孩便得到了提拔,而且每一级都比别人提拔得快,现在才三十六七岁,就已经是副处长了。

既然性格是培养出来的,而且性格好的孩子谁都喜欢,那么培养孩子好的性格,就成了摆在父母面前的一大任务。但培养孩子好的性格和辅导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不同,性格的表现并不是一时一事,性格是一种持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因此性格的形成也不是一日两日,而是需要长久的培养、长久的影响、长久的磨练。这样说来,对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和孩子长久在一起的父母,也就是说,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性格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孩子,父母就需要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习惯,尽量用开朗善良的言行来影响孩子,使孩子能有一个较好的性格。具体怎么做,我们一起作下面的分析探讨。

我认为,不斤斤计较是开朗性格的基础。遇什么事都斤斤计较,遇什么事都觉得自己吃亏,遇什么事都想不开,那么性格就不但不可能开朗,而且还会抑郁和愤怒。如果遇事能左右去想,能为他人着想,而且不怕吃亏,那么就不会有太多的忧愁。这样的教育看起来抽象,其实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例如我女儿回来抱怨说别的同学不好好打扫教室卫生,每次轮他们组打扫,她都是干活儿最多的。听到这样的话,我就告诉女儿,多干点活儿并没什么不好,况且那点活儿也累不坏人,正好锻炼身体。然后告诉她,你干活儿多,又不斤斤计较,别人会尊敬你,不干活儿的人慢慢也会在心里佩服你。再说,你多干了活儿,你就会觉得你很高尚,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你比他们能干,也比他们先进,也比他们吃苦耐劳,如果这样想,你就不觉得苦,就会觉得多干一点也是快乐。另一方面,我也教育她,如果有人不干活儿,你也应该告诉他道理,让他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做了会影响团结。如果他听了不接受,仍然不愿意干,那也就算了。这样教育后,女儿就会明白该怎么做,该怎么去看这件事情,该怎么去想这件事情。这样教育后,女儿不仅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也不会再感到委屈。

善良需要有一副宽广的胸怀,什么事都想开了,什么事都往善良友好的方向想,生活就会美好一些,烦恼也会减少一些,甚至坏事也会变成好事。要让孩子有这样的胸怀,只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让孩子在平日的生活中体会出来。

我们学校迁回省城后,因住房紧张,不得不两家人合住一套房子,而且还不像电影里演的那种筒子楼,房屋是单独的。我们合住的房子,本来就是为一家人盖的,合住,其实就是把两家人合在一起,除了一家睡一间屋,厨房卫生间水电暖都没法分开,两家常年日夜住在一套屋里,不闹矛盾确实需要一定的智慧。我清楚,之所以要闹矛盾,那是因为人合住在一起,但心是分开的,而且互相还有防范心理。第一年合住时,是和我们的处长合住,人家年龄大,生活情况又好,我们一家处在人彖的照顾之下,我们也把人家当长辈,自然不用担心有什么矛盾,即使我们有错误,人家也会当面批评。这样的合住对我们来说是愉快的,我的女儿也仿佛住在爷爷奶奶家。但一年后学校又盖起了一栋新楼,论资排辈我们又不能独住,只好再搬到新褛里和另一户合住,合住对象和我们年龄差不多,而且他们的孩子还比我们的小一两个月,而且这时不少合住户已经闹出了许多矛盾,有的还打闹得水火不容。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天天住在一起又闹矛盾,那日子就简直没法过。我想,两家人的心完全合在一起不大可能,但互相信任,解除防范心理完全可以办得到。首先我从不锁我们睡屋的门开始,不但上班走后不锁,有次我们全家去孩子的姨娘家,走时我们也故意不锁门。第二天从亲戚家回来后,我们合住的女主人过来问我们怎么不锁门,女主人说你们最好还是把门锁上,要不然丢了东西,谁也说不清楚。我当时笑着反问她,我说你会不会怀疑我可能会偷你的东西,你肯定不会怀疑,反过来,我也绝对不会怀疑你会偷我们的东西,因为咱们都是有工作的人,也可以说是有脸面的人,什么好东西没见过,而且又在一个单位工作,谁会偷谁的东西。明知不会丢东西又把门锁上,那就可能是不信任。我不锁门,就是对你的绝对信任,当然,我不锁门,也是表示一种态度,我的意思是咱们要互相信任,咱们说不定要在一起住几年,如果闹矛盾,那日子可就痛苦了。我说咱们没办法改变物质条件,可咱们有办法改变精神条件,如果咱们在这样的情况下精神上不痛苦,那么咱们也是快乐的。如果咱们能像一家人一样,互帮互助,那咱们的合住就是一种缘分,生活也就变成了幸福的生活。后来男主人很赞同我的观点,说敞开了屋门,就是敞开了胸怀,以后咱们就要坦诚相见,只要心里坦然了,油盐柴米水电零碎,多点少点又能怎么样。后来我们两家果然相处得很好,不仅大人没发生过一点矛盾,连两个孩子,也相处得很好,至于当时的水电费是怎么分付的,油盐酱醋是怎么摆放的,我现在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学校又盖了新楼后,我又和另一户合住。细算起来,我们先后和三家合住了五年多,这五年正是我女儿懂事和成长的五年,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五年,这五年让我的女儿很早就懂得了许多。特别是怎么和人相处,比如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她都过早地经历过了,当然不会像今天的许多孩子,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想去哪间屋玩就去哪间屋玩,想拿什么东西就拿什么东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家庭”也能锻炼和人相处的能力与智

慧,这样说来,如果你没有我们那样的“大家庭”,也可以多带孩子走走亲戚访访同事,让孩子感受一下与人相处的学问。

宽广的胸怀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理解对方了,互相理解了,隔阂就少了,怨天尤人也少了。教育孩子遇事理解别人,孩子才不会遇事斤斤计较。要教育孩子理解别人,首先就要让孩子尊重别人,别人家的东西不能乱拿,到了别人家要守规矩,有什么事要问人家可不可以这样做等等。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宽容别人,比如别人家的孩子把碗打破了,别人家晚上来了客人划拳喝酒,吵闹得不能睡觉了等等,都要以宽容的心态向孩子解释,不能在孩子面前责备别人或者说人家的坏话。父母如果长期坚持这样做,也长期坚持这样教育孩子,孩子就会有一个宽容的胸怀。有宽容胸怀的孩子,和别人相处就容易得多,孩子也会受到别人的喜爱。因此,我们不仅和别人合住时讲宽容,平日的一言一行,也很注意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做好了,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就会潜移默化地使孩子形成性格。当然,父母给孩子做榜样,不仅影响了孩子,也约束教育了父母,也算是双赢的事情。我女儿上大学后,我还是担心女儿能不能和宿舍的同学和睦相处,我便向她讲当年合住的事,女儿却风趣地说,老爸你别忘了,当年咱们合住,我也算是“受益者”。

爱心,是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爱心,也是善良性格的一种具体表现,有爱心的孩子,才会为家人考虑,才会为别人考虑,才会努力奋斗,做事才会考虑后果,更不会胡作非为。孩子正是有了对父母的爱,孩子才会听从父母,孩子才会亲近父母。因此,爱心的培养,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父母,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冷酷无情,更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六亲不认,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没有朋友。也就是说,培养爱心,就是培养善良孝敬的好孩子。

对孩子心的培养,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要靠父母的言传身教,也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孩子感受和体验,而且首先要让孩子爱父母、爱亲友,并且这种爱的培养并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具体的行为。

教孩子父母,所有的父母都会去这样做,而且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能体会得到,但只爱父母不爱亲友,仍然不能说孩子是有心的,因为这种有限的爱是自私的,也是功利的。只有博爱的孩子,才算真正有爱心的孩子,而且只有有一颗持久的爱心,才能形成稳定持久的爱的性格。我和妻子的家都在外地,我们本来就很思念老家的亲人,这种思念当然处处都会表现出来,孩子也会处处感受得到,但我们还是不忘主动地教育。早年没有电话时,每到过节,我们都要给女儿讲在家里过节的一些事情,主要是说如何热闹,父母姐妹如何勤恳和相互关照,也让女儿体会到亲人们的温暖。每年过年,我们都要带女儿回去,让女儿亲自感受和亲人团聚的喜悦。有了电话以后,每到过节,我们总要让女儿给亲友们打电话,目的就是要让孩子感受亲人的关怀,给爱的小树浇水施肥。如果亲友们来,我们都会尽力热情地招待,亲友走时如果要给亲友带东西,我们总是让女儿参与,和女儿商量给带点什么合适,然后要女儿一起拿东西装东西。这样持久地培养,就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亲人很重要,亲人间需要互相关爱,甚至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爱这样的观念,这样的观念经过日积月累,就会形成性格。事实也正如此,我的女儿上大学后,大多数时候都是女儿打来电话,而且过年过节,仍然保持着给亲友打电话的习惯。前年女儿去鲁迅故乡绍兴,看到寿酒,就想到了给奶奶过九十大寿,然后便买了小坛子那样大的一坛寿酒背了回来。这样的举动我们一家确实很高兴,要知道,因为两地遥远,我母亲并没有带过我的女儿,见面也很是有限,女儿能惦记着奶奶,都是我们平日教育影响的结果。今年春节回去看望我母亲,母亲虽然已经很健忘,但思维却一点不糊涂,母亲几次说我培养孩子是成功的。母亲的表扬我当然高兴,其实我周围的许多人也都这么说,有次我的一位心气颇高的文友喝酒后对我说:“我最佩服你的,不是你写出了多少好小说,而是你培养了一个好女儿。”培养孩子的性格,让孩子有一个好性格,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父母付出极大的时间和精力,也要付出极大的智慧和爱心。付出得虽然很多,但当你看到付出在孩子身上结出果实的时候,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劳累,都会化作莫大的欣慰。

2让孩子懂得,要勤奋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从总体上看,勤奋努力的程度和获得回报的多少是成正比的,虽然成功有时需要机遇,但机遇也是给那些勤奋努力的人准备的。也就是说,只有你努力后达到要求了,努力到了成功的前沿了,这时遇到机遇,你才能成功。如果你离成功的要求还很远,甚至你根本没去想没去做,那么有多少机遇也会从你的头顶飘过。古人说得很实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时耕耘了可能没有收获,但如果不耕耘,就绝对没有收获,所以,即使我们为了这一分可能的收获,也要拼命地去耕耘。有了这样积极的人生态度,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生活也才可能过得精彩。

勤奋努力,打好基础,是成功的前提,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得,但遇到具体事情,有时难免不受到**,做出一些急功近利的事情。

我在中文系教书,总感觉许多学生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比如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这个专业本来需要学生大量地读书,踏踏实实地写作,但却有许多学生不这样踏踏实实地去做,不少学生甚至根本不去阅读文学作品,连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都没看过,更不去认真地学习写作。他们热衷的却是那些教人如何成才的书籍,比如学习窍门啦、成功秘诀啦、赚钱宝典啦、升职纪实啦、人生的智慧啦等等。当然这些书不是不能读,而是他们把一个简单的道理搞错了,甚至是本末倒置。他们误以为有了秘诀有了宝典,就有了一条成功的捷径,就可以没有知识没有基础只靠秘诀就能一步到位一鸣惊人。有天我上课时,一位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旁边放着一本《孔子的智慧》,我问他孔子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他想半天也回答不上来。我问他是不是天生的。他摇头表示否定。于是我说,既然不是天生的,那就是学习思考得来的,学习当然包括书本学习和社会实践学习,如果你想拥有孔子的智慧,你就必须要先有孔子的知识,你不广泛地读书不深人地思考,即使你把孔子的智慧全部背会,你仍然不会有一点智慧,说不定还会变得更加愚笨。

上面说的现象就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现象,也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一种浮躁表现,而且这种现象绝不是个別,如果你走进课堂,如果你走进书店,你就会发现,看什么窍门呀秘诀呀的人不在少数,什么成功呀升职呀发财呀一类的书更是大行其道。在学生中,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很严重,具体表现便是热衷于考证,比如钢琴几级证、小提琴几级证、英语几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水平证、汽车驾驶证等等,好像有了这些证书,自己就有了学问;好像学问不是在大脑里,而是在证书中;也好像能力不是靠工作实践来证明,而是要靠证书来证明。而我们不少的家长,也把孩子有没有证书当成学没学到本领的尺度,让孩子学几天乐器,就领着孩子四处考级,而进人大学没一年,就催着让孩子过四六级。我参加工作以后,一直在教育部门,给人的感觉是许多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这让人感到痛心,也感到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甚至是家长的教育都有问题,好像我们的学习不是为了学本领,而只是为了考试,甚至有的学生把考试当成了学习的目的。比如我教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这门课时,发现大量的学生不读作品,而且连课本选编的作品都不读,而是等待老师把作品的艺术特色思想内容写到黑板上,然后抄写下来背诵会等待考试。这样的做法确实让人啼笑皆非,你不读作品,背会那些艺术特色又有何用。但我这样问学生时,学生告诉我,背会了就能考高分,如果只读作品不背会特色,考试就肯定考不及格。学生的话我不得不思考,事实也确实是这样,有些考试成绩很好的学生,当你在课堂上要和他讨论问题时,他就什么都说不上来,也就是说,这样的学生只能迨付考试,到了工作岗位,就会因知识少而感到工作吃力,更別说创新了。这种急功近利,在某种程度上是毁了孩子,也毁了教育。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孩子以为有了证书就有了学问,于是拿上证书,就万事大吉,就洋洋得意,然后就靠这些证书四处找理想的工作,如果碰了壁,便抱怨不尊重人才。正因为这样,目前社会上才文凭泛滥,有文凭没水平的人才比比皆是。但我要说的是,滥竽充数终究是靠不住的,将来的社会,必将是一个重能力的社会,文凭泛滥了,那么社会也就不会只认文凭,那时,才有可能明显地显示出学习不是为了文凭,而是为了学到本领。所以,教孩子踏踏实实打好基础,扎扎实实学到本领,应该是我们父母培养孩子的基本原则,浮躁、跟风、滥考文凭,都应该引起我们家长的注意。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告诉孩子,只有努力学习打好基础,才能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悟出技巧,自己悟出的技巧,那才算真正的技巧,别人教的,即使是真的技巧,但当你的基础达不到要求时,对你来说就不是技巧。比如木匠师傅教你做木工的技巧,如果你从來没学过木工,甚至没摸过木匠工具,所有的技巧对你来说就是零。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懂得,只有打好基础,只有能力达到了获得成功的要求,才能获得成功。

教孩子勤奋,父母首先要勤奋。我因为工作环境和生活的压力,一直处在努力奋斗和苦苦的挣扎之中,工作、学习、写作、教育孩子,让我的生活一直处在一个忙碌而充实的状态,而妻子也是个闲不住的人。孩子出生前,我就每天早上早早起来跑步,晚上也睡得较晚。女儿出生后,更感觉有了动力和责任,早上起来跑步到奶牛场打回牛奶,然后给坐月子的妻子熬稀饭给孩子洗尿布,之后上班,中午回来做饭,晚上,我的学习写作才正式开始。总之,孩子睁开眼,看到的就是父母忙碌的身影,这些对孩子的影响,当然不能小视。在以后的教育中,勤奋努力也是我教育孩子的一个主题。记得还是女儿很小的时候,有次女儿问我每天写东西,写了干什么呀。我告诉女儿,爸爸在努力学习。女儿问为什么要学习。这时我给她讲了许多,告诉她学习就是学本领,就是学技术,有了本领,有了技术,将来才能更好地工作。工作好了,别人才不会批评,才能挣到钱,挣好多的钱,才能买好多的东西,才能有大房子住,才能给你买好东西,才能给爷爷奶奶寄钱,才能让所有的亲人都高兴。女儿听了,当时睁着大眼睛一直看着我,什么也没再问。我虽然不知道她究竟想什么,但这样的话肯定对她触动很大,她也许想到了自己长大了也要努力学习,也要好好工作,也要挣好多的钱,也要让所有的亲人满意。如果孩子这样想了,孩子就会这样去做。

勤奋努力,就是教育孩子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去学习,不要让孩子有任何投机取巧的心理,要让孩子明白,投机取巧即使取得了好成绩,那也是短暂的。有一次我女儿的老师要求学生每个生字写十遍,女儿在写作业时,便抱怨太多,说有些字已经会写了,还写这么多遍,然后问我会写的能不能不写。我问女儿如果不写,老师会不会批评。她回答说会批评。我说那就不能不写,老师让你写这么多遍,有几个原因:一是写得多了,记忆就牢固;二是写得多了,你就能把字写好看;三是老师如果说会写的字就不写,有可能有些人就偷工减料连不会写的字也不写。既然老师要你写十遍,你就按老师说的去做,字多写几遍也没什么坏处,而且写这些会写的字时,也不要马虎,要想办法写得好看。女儿理解了为什么要写多遍后,就心甘情愿地去写了。

我为什么要女儿按老师说的去做,这里也有几个原因:一是不按老师说的去做,老师势必会批评孩子,这样会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伤害。二是如果父母支持孩子不听老师的话,那么今天孩子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写生字,明天就有可能不听老师的话不完成作业,长期下去,孩子不仅会不听老师的话,也会不听父母的话。三是不能让孩子有投机的心理,如果迁就孩子说会写的不写,那么孩子今天觉得这个字会写了不写,明天看一眼那个字,又觉得会写了又不写,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马虎或者偷工减料的思想,继而把不会写或者并没熟练掌握的字当成会写的字而不写。要知道,许多字当时看时当然是会写,但记忆不牢固,过后就会忘记,所以即使看起来会写的字,多写几遍也没有坏处,多写可以形成牢固的记忆甚至是肌肉的记忆。再说,让孩子听话懂得服从,也是性格教育的一个内容。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生活在社会中,就得服从社会的约束,而且往往不是你想干什么,而是需要你干什么,你必须得干什么,也就是说,人生活在社会中,许多事情都是被动的,是必须要你这么干的。从小教育孩子服从,就是教育孩子接受社会的约束,把自己纳入社会。也许有人说这样是在培养绵羊,可事实是,狼比羊更有组织性纪律性,狼的捕猎行动,也往往是群体的行动,狼群之间的纪律和约束,要比羊群更加严明,若不是如此,狼就会灭绝。至于人类,越是现代化的社会,一体化的要求也就越高,统一的标准也就越多,条条框框也就越细,对人的约束也就越严。当然,接受约束和压制个性是两回事,个性不是不接受约束,而是在接受约束的情况下突出特点。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众多亲人的宠爱,往往使得孩子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如果任其下去,别说勤奋努力,不愿意去学校上课,也是常见的现象。孩子任性,这也给教育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而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还很难实现因人施教,六七十人的大班是很常见的,这样的情况,孩子不听老师的话,不按老师说的去做,正常的教学都无法维持。因此,我们做父母的就不能教孩子不听老师的话,即使老师的有些做法不妥当,如果对孩子没有危害,我们父母就不要直接让孩子违反老师的规定。如果那样做确实对你的孩子不合适,家长可以自己去和老师商量,找出改进的办法,而不是要孩子去对抗老师。

任何成功都伴随着汗水,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得,孩子勤奋努力,有一个好的基础,不管取得的成绩大小,父母都应该高兴,因为勤奋努力的孩子,是前途无量的孩子,勤奋终将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另一方面,勤奋并不能认为是吃苦,勤奋努力就是为了实现理想,所以勤奋努力也有欢乐,如果孩子的理想和学习的目标一致,孩子的勤奋学习就是一种实现理想的快乐。我的女儿喜欢读书,书能把她带入一个快乐的精神世界,因此学习语言文学是她从小的理想,这样我们就一直支持她的选择,一直让她向自己的目标努力,这样她的学习一直都是快乐的,女儿也是勤奋的,我们父母感觉也是轻松的。我的女儿喜欢读书,从小学习都很努力,也不只学课本知识,这样她的知识面比较广,也就是说她学习方面的基础很好,所以学习什么也不费劲,更不会有什么困难,因此学习什么都充满了自信。可以这样说,如果孩子既勤奋努力,又有一个好的知识基础,那么孩子就为自己的一生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3不要给孩子算命,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

每一个父母都想提前知道自己孩子的未来,当然也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个愿望体现在传统习俗中,就是抓周,就是在孩子过周岁生日的时候,在孩子面前摆一些如文具、印章、钱币、鞭子、苹果一类的东西,然后让孩子来抓,孩子抓住什么,就代表孩子未来的命运是什么。比如抓住文具,就表示孩子将来很有文才能当文官;抓住印章,就表示孩子将来要做官掌权;抓住钱币,就表示孩子将来大富大贵;抓住鞭子,就表示孩子将来要放牛种地;抓住苹果,就表示孩子的一生会平安等等。抓周的结果父母未必真信;,但既然这样做了,那就肯定会在父母的心里留下影响,或多或少也会影响对孩子的看法。如果等孩子长大了父母把抓到的结果告诉给孩子,就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弄不好就会真的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的一个弟弟生在大年初一,而且刚好是大年初一天亮前人们要接神的时候,人们都说生在这个时候的孩子是神童,一生注定要大富大贵。后来又有算命先生说这个弟弟会富贵一生,而且我的这个弟弟确实也聪明伶俐,这样更让大家坚信确实是神仙送来的贵子。我的父母虽然不迷信,特别是我的父亲,一生坎坷,一生不信命运,但弟弟的事还是对他们有点影响,具体的表现就是对弟弟比较宠爱和迁就,比如在学习方面,明明不好好学习,整天和那些三朋四友吃喝闲玩,但父母还是睁眼闭眼不认真管束。而弟弟自己,也可能是认为自己命好,会有命运来帮忙,学习不求上进,认为学习差不多就能考个大学,用他当时的话说:“我最少也能考个专科,两年后有个工作,然后我再奋斗,然后发挥我社交能力强的本领,一步步就发达起来了。”第一次高考失败后,父母和弟弟都没清醒过来,认为复习一年,说不定能考个更好的大学。第二次高考又落榜后,全家人仍然没有完全放弃幻想,仍然觉得不上大学,不一定就没有好命运,也许好命运在其他方面。正是这样的误导,才导致弟弟没有很好地努力奋斗,才导致弟弟的日子至今都比较艰难。

其实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天生的命运是不存在的,偶然的幸运或者不幸,那都是一种巧合。为说明这个问题,我只好用这样一个形象一点的比喻来说明。如果说人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像挂在树上的果实,那么,只有努力去摘取,你才能够得到。但问题是往往有时也有例外,比如突然一个果实掉了下来,而且正好砸在了某人的头上,这时人们就会相信命运,这时人们就会说,如果没有命运,为什么这个果实正好砸在了你的头上而不是他的头上。可问题是这个果实不可能每次都砸在同一个人的头上,如果第一次砸在你头上时,你就相信命运,你就坐在那里等第二个果实,也许你等到饿死,也不会再有一个果实砸在你的头上。当然这样的傻瓜也不会有。但人们也许会问,你说努力奋斗才会成功,也才会有回报,但某人努力了,却没有得到回报。如果让我回答,我只能说这也是偶然,就像一次次的跃起都没摘到果实一样。也正是有了偶然,人们才相信命运。如果不想通过努力,而是想通过偶然来获得成功,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这里不想讨论命运,但我要说的是,如果家长相信命运,并且把预测的命运告诉孩子,不管命运是好是坏,其结果,只能是害了孩子,而且对孩子的危害极大。相反,如果不相信命运,并且和那个所谓的命运努力拼争,不论机遇好坏,总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有一个女孩子属羊,按当地迷信的说法,“女孩属羊,一辈子爬床”,意思是说女孩子属羊,一辈子穷困不能翻身。后来在这个女孩子身上又发生了一次意外,父母更认定属羊的女儿命苦,而且把这种思想明显地流露了出来,而且也当着孩子的面诉说。那年暑假我回去,女孩子便找我来问这件事,问我属羊的女孩是不是真的命苦。我立即给予否定,而且明确告诉她根本没有半点道理,我告诉她,中国一年要出生几千万人,也就是说,羊年出生的女孩有千万人,这么多的人,命运怎么会一样,即使真有个老天在安排命运,这个老天也忙不过来,而且你的女同学,她们也大多和你一个属相,你相信你们的命运都是一个样子吗?然后我还告诉她,人的命运要靠人的努力,虽然努力的程度一样取得的成果不一定一样,但只要努力了,总会有所收获,反过来,如果不努力,就肯定不会有收获。见女孩很信我的话,我便进一步告诉她,你一定要努力,一定要考一所好的大学,用实际行动来回击属羊命运不好这个谎言,也让你的父母看看,也让他们受一点教育。那天女孩很是感动,也对自己的未来很有信心。过后我心里仍然放不下这件事情,因为女孩子问我时,女孩已经在读高中,她专门来问我命运,可见这个属羊的命运对她已经造成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不由得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为此我专门找女孩的母亲谈了这件事,也不客气地批评了她。再后来,女孩果然考上了大学,现在已经有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不相信命运,也不要让孩子心存侥幸,如果有侥幸心理,也会让孩子不刻苦努力,做什么事都不彻底,总想着侥幸能过关或者侥幸能得到。比如说考试,有些考生不是想着怎么踏实学习,而是想着考试也许会不难,考试也许会考到自己熟悉的题目,甚至猜题押题,甚至在各处搜集历年的考题或者在网上购买所谓的考题。这些都是侥幸心理的表现。有了侥幸心理,就不会踏踏实实地学习,而是总想找窍门钻空子,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很不好的毛病。如果孩子有这些侥幸心理,做父母的就应该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然后给孩子讲明道理,讲明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谁,而是为了学习本领。但仅有这些还不够,正确的做法是从小就不要让孩子有任何投机心理,即使碰运气的心理,最好也不要有,如果碰运气让孩子尝到甜头,孩子就会继续尝试,而且总有一种碰运气的心理,有了这种心理,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因为是举全国之力办亚运,便大力发行亚运彩票,除自愿购买外,我们单位还给每个职工摊派了一张。暑假我们全家去北京,也带孩子看了当时最宏伟漂亮的亚运村建筑。回到北三环的住地,大街上有宣传车销售亚运彩票,车顶上就摆着奖品。因为闲来无事,也想教育女儿为亚运作贡献,也想让女儿碰碰运气,我便抱着女儿要她摸一张彩票,而且鼓励女儿说好好摸,摸个大彩电和自行车。卖彩票的妇女也对我的女儿说孩了手气好,肯定能摸大奖。这样刚满三岁的女儿便信心十足摸了一张。当刮开彩票什么也没有时,女儿一下哭了,而且很伤心。几天后回到我们学校,校园里又来了卖彩票的宣传车,上面同样有自行车彩电洗衣机什么的,这时妻子又让女儿去摸,女儿立即大声说不,然后转身跑开了。我当时细想,觉得女儿摸彩票什么都没摸中倒是个好事,如果摸到什么,孩子就会尝到甜头然后时时想着再摸一个,这样就助长了孩子的赌博心理,也让孩子常有一种侥幸的心理和碰运气的心理,这样做对孩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过后我和妻子说了我的看法,妻子也说以后再不能让孩子做这种事,而且还要给孩子说明,这种碰运气的事是最不靠谱的,要想得到什么,就要踏踏实实地去努力,踏踏实实地去奋斗。

让孩子碰运气甚至赌博的事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父母打麻将时,如果孩子在身边,有时父母会说孩子的手气好,来替妈妈摸一张牌;孩子考试前,有的父母会帮孩子找复习重点甚至猜考题。其实这不经意的小事,很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教育,也可能给孩子带来赌博和侥幸的心理。我们学校有个彩票投注点,每当我看到学生在那里投注时,我的心情都是沉痛的。有时我也在课堂上讲,不劳而获永远都是个梦想,不明白这一点的人就不是聪明人。而且我还告诉大家,不说你琢磨彩票浪费时间,假设你中奖了,猛然得一大笔钱你干什么,愚而多财历来就是祸事,中奖后挥霍或者再赌而倾家**产的人不在少数,获奖后犯罪坐牢的也大有人在。钱财本身不能给人带来快乐,能给人带来快乐的,是努力奋斗后获得的成功,付出的努力越多,成功后带来的喜悦也就越大,侥幸和赌博的心理,到头来只能害了自己。

生活中处处都有教育孩子的学问,为了孩子,做父母的就应该处处留意,而且还要多动脑筋思考。孩子的命运就掌握在孩子的手里,也掌握在父母的手里,只要父母精心地培育孩子,科学地培养孩子,孩子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如果父母不努力,不精心教育孩子,而是靠算命,或者相信孩子的命运,那只能是耽误孩子,从而毁掉孩子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