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升官发财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整片广场一片哗然。

这帮来自全国各地、年龄普遍在20左右的天之骄子、理科军工领域的天才们总算是明白演礼台上的第三把座位空着且没有桌牌的事件,并非会场工作人员闹出的大乌龙。

这位置,是给孟浩留的。

“各位,我知道你们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天才。”

“你们或许会认为孟浩为何如此年轻就能授衔上校、担任华夏军工研究大学副校长职位。”

“我想,你们内心肯定充满了不服。”

扩音喇叭。

将华夏科学院院长、新创办的华夏军工研究大学首任校长郑宪的声音传递到每个人耳中。

自古名士多轻狂。

更何况这千余位青年人,那可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

他们不畏权、不畏上。

只服真才实学。

明明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孟浩,却直接给授予上校军衔,甚至还直接任命为副校长。

若是不能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只怕这所华夏军工研究大学刚成立没多久,这帮天才青年就都跑光了。

眼看广场上阵阵**,不少天才青年交头接耳,压根没有隐藏内心不满的打算。

郑宪这才继续说道。

“除了上校军衔、华夏军工研究大学副校长职务外,孟浩同时还获得了国家一等功。”

这下。

全场更为炸裂。

在华夏,流传这句话。

三等功可以站着领、二等功坐在轮椅上领、一等功挂在墙上看家人领。

和平年代,没有任何战场,如此年轻的孟浩,竟然能领到一等功?

这哥们的后台到底有多硬?

哪怕他号称“家父张二河”,也不可能获得如此之多的殊荣。

“可控核聚变发电站,解决了我国的能源问题;国产轰炸机震动国内外;两艘莱西级海盗船被炸成筛子这些事情大家都知道吧。”

“而这些项目的最高设计师,正式孟浩上校。”

“现在,各位还有什么问题吗?”

啥玩意?

孟浩研发出了民用可控核聚变电站?还主持研发了轰炸机??甚至指挥驾驶这架国产轰炸机干掉了两艘莱西级导弹巡洋舰???

若这些话并非出自郑宪之口,这些天子骄子们绝对会认为这在扯天方夜谭。

眼看现场所有天才们都被震慑住了,郑宪这才满意地冲孟浩点点头。

他之前就同何以琛总将说过。

他在华夏科学院院长职务上最后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他职业生涯的收官之作,就是将孟浩抬到华夏军工研究大学校长职位上,成为未来华夏全国科研人员的共师。

从目前的广场诸多天才们的表现来看,自己的这项工作的第一步,迈的是踏实有力。

“下面,有请孟总师、孟副校长、孟上校为自己聊几句!”

被这份突然大礼给整到懵逼的孟浩,在郑宪隆重介绍自己时,已经被孔良波大将按在了演礼台的第三把交椅上。

等郑宪发表完讲话,将话筒推到自己跟前时,他还是懵的。

讲话?

讲什么?

别说演讲稿了,满脸懵逼的腹稿都没打半个字出来。

但。

看着广场上,从困惑转为诧异又化作崇拜的千余道目光,孟浩还是硬着头皮开口。

“各位,我就不说啥废话了……”

此话一出。

包括孔良波大将在内的演礼台上的大佬们神色一片古怪。

不说啥废话?

这么说,郑宪老先生之前介绍孟浩功绩的长篇大论,岂不就是废话了?

向来不擅长搞官样文章的孟浩显然没意识到自己的开场白有啥问题。

他继续说道。

“华夏安全,吾辈所责。”

“内忧外患,帝国亡我之心不死。”

“既然各位选择加入了华夏军工研究大学,与我共事,那么就请全力以赴。”

在停顿了数秒后,孟浩对自己的演讲做出总结。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在孟浩放下话筒的刹那。

掌声雷动。

而先前面色显然有些古怪的郑宪,则咧嘴笑了。

孟浩这小家伙,终究是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是当年国父孙文在黄埔军校上题的词。”

“看来孟浩是要将华夏军工研究大学打造成华夏科研界的黄埔军校呐!”

“这句话,可以作为学校校训……泱泱华夏、科技强国,就看这帮后生小子们的了。”

……

这天的晚宴相当丰盛。

由于次日就要正式投入紧张的科研工作生活中。

因此迎新晚宴上并未安排酒水。

但即便如此。

原27所的食堂,如今的华夏军工研究大学饭堂,同样是人声鼎沸。

按个熟悉人员,并且安排工作小组划分的孟浩,每抵达一桌,都能受到极为热烈的欢迎。

“孟总师,听说你亲自研发出了可控核聚变,这种人造小太阳的许多关键性技术我是如何都想不通,能聊聊嘛?”

“孟总师,你说我们所接触的新型坦克车是搭载轰炸机使用的,在国家军事领域,拿轰炸机当运输机用的先例并不存在,您能给我们解惑嘛?”

“孟总师,我们能直接在您手底下做事嘛?”

看着热闹非常,无比沸腾的饭堂。

郑宪、孔良波等人喜上眉梢又感慨万千。

“果然,还是年轻人之间的交流毫无障碍啊!”

“看着这群斗志昂扬、奋发向上的年轻人,我似乎看到自己的年轻时候。”

“有孟浩这样妖孽国士作为导师,如此之多的无双天才紧跟其后,华夏军工科研的春天即将到来。”

“数年,十数年后,这些年轻人在孟浩的培养下茁壮成长,然后再化作火种投入到全国各地……华夏的科研领域,终将崛起。”

……

如同郑宪、何以琛、孔良波等人所预估的那样。

这千余名年轻的未来科研巨擘被划分到坦克车科研工作中去后,很快就上手。

得益于年轻人之前无障碍交流以及相同的脑电波回路。

能够由轰炸机搭载的坦克车的各项进度迅速取得进展。

仅仅半个月的时间。

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年轻后生,从坦克车研究条线上调离。

进入隐身涂层科研攻关小组。

在这些年轻的科研血液进入。

金乌计划项目的进展,是一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