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剑桥名人榜——无冕之王克伦威尔

剑桥名言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别说你没有机会。

人物简介

奥利弗·克伦威尔是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克伦威尔曾就读剑桥大学的雪梨苏塞克斯学院,信奉清教思想。在1642~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5年6月在纳西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

1653年12月16日,伦敦市政厅内挤满了当时英国社会中的头面人物。正中间的椅子上端坐一人,这人50岁上下,红红的脸膛,身穿黑色长袍,戴着宽金边的帽子,神态庄严。伦敦市长站了起来准备讲话,热闹的大厅立即肃静下来,只听他大声说道:“先生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盛大的仪式,请奥列弗·克伦威尔将军就任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的护国主。同时,还将宣布新的英国宪法《统治文件》。”原来,椅子上坐的就是英国大革命中的风云人物克伦威尔。

这时,礼宾官送上国玺,伦敦市长献上了国剑,克伦威尔起身一一接受。大厅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接着,一位将军宣读了新的英国宪法《统治文件》,文件规定,护国主为终身制,国家的一切施政方针,都要通过护国主才能生效。随后,以护国主为首的各级官员列队而出,在士兵的欢呼声中结束了就职典礼。从此,克伦威尔成为英国的最高统治者。

克伦威尔1599年生于亨丁顿郡一个中等乡绅家庭。17岁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后来又在伦敦学习法律。1628年,他被选入议会。

当查理一世向议会宣战时,克伦威尔毅然参加了反对国王的战斗。战争初期,议会军节节败退,克伦威尔十分焦急,他决定自己出钱建立一支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他仔细分析了议会军溃败的原因,认为要想在战争中争取主动,必须有一支英勇善战的骑兵。

在17世纪的欧洲,步兵已经开始使用火器——短管火枪。但是,这种枪使用起来极为不便,它必须从枪口装子弹,并且要用引火线点火才能发射,遇上大风大雨,就等于没有。打完一发子弹以后,必须重新从枪口装子弹,非常麻烦。而且,这种子弹的杀伤力不强,遇到身穿铠甲的骑兵,就很难奏效。而骑兵行动迅速,又可以冲锋陷阵。

克伦威尔从剑桥郡的自耕农和手工业者中间选择士兵,要求他们具有革命热情,英勇无畏,并能自觉遵守纪律。起初,他的队伍只有60人,但他们英勇善战,常常以少胜多,越战越强,人数也越来越多,人称“铁骑

军”。克伦威尔率领铁骑军扭转了战场上的局面,铁骑军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克伦威尔的声望也日益增高,当上了议会军的司令。

1644年7月2日下午7时,在英格兰北部的马斯顿草原上,议会军和王党军相遇了。王党军统帅鲁伯特和纽斯卡尔率领1万步兵和7000骑兵在草原深处摆下阵势。鲁伯特站在高地上向远处望去,只见议会军黑压压一片站在那里。鲁伯特回头问侍从:“克伦威尔在不在那里?”侍从回答说:“在那里。”鲁伯特心情立即沉重起来,他早知道克伦威尔能征善战,现在又见对方阵容整齐、士气高昂,怎能不担忧?他沉默了一阵,转身进了帐篷,准备用晚餐。

“轰隆!轰隆!”

议会军的大炮开始轰击。紧接着,2万名步兵和7000名骑兵分三路发起了冲锋,迅速向王党军杀了过来。

鲁伯特没想到克伦威尔会这样快就发起进攻,急忙下令迎战。他们虽然打退了左翼的议会军,但中路已被克伦威尔亲自率领的铁骑军突破。王党军骑兵抵挡不住,掉头逃出了战场。议会军越战越勇,一鼓作气地追杀起来。王党军步兵失去了骑兵的掩护,立即全部溃散。鲁伯特见大势已去,急忙带领少量残兵败将仓惶逃跑。这时候,太阳刚刚落山,短短的时间内,议会军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改组议会军

议会军虽然在马斯顿草原大胜王党军,但查理一世的势力依然很强大。议会内部矛盾重重,有人竟私下和国王谈判。查理一世利用议会军内部的不团结,两次大败议会军。

克伦威尔感到必须改革议会军,他在议会开会时,向保守派严正指出:“如果不改组军队,如果不更加有力地进行战斗,人民就不会再忍耐下去了。”

1645年1月,议会通过《新军法案》,授权克伦威尔建立一支2.1万人的军队,改组后的军队称新

模范军。新模范军的士兵有三分之一来自“铁骑军”。克伦威尔制定了严肃的军纪:士兵骂人罚12便士;喝酒要挨军棍;禁止盗窃、**,否则要处以严厉的刑罚。克伦威尔还打破门第观念,大力提拔英勇善战的下层平民。这样一来,部队的战斗力更强了。

1645年6月14日清晨,英格兰中部的纳斯比村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议会军和王党军在这里展开血战。查理一世想利用大雾做掩护偷袭议会军,当王党军呐喊着冲入敌方阵地时,却发现议会军帐篷里空无一人,查理一世才知道上当了,但为时已晚。克伦威尔早料到王党军要偷袭,已经做好了埋伏,又亲自率领一支人马绕到王党军后方。两边同时发起冲锋,夹击王党军。查理一世首尾不能相顾,大惊失色,急忙化装成一个仆人逃到苏格兰。王党军被彻底击溃。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查理一世被处决仅一个星期,苏格兰议会便宣布拥立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为国王,并且加紧备战,准备出兵讨伐英格兰。

克伦威尔得到消息,迅速进军,不久就攻占了苏格兰首都爱丁堡。

“哈哈,看来这场戏快演完了。”克伦威尔坐在苏格兰宫廷内的国王宝座上,踌躇满志地说。

“是,将军,您进军神速,真是古今少有。"身边的侍从附和道。

“你真是个天才,将军,最近这一仗,我们一下子打死了3000名苏格兰士兵,还俘虏了1000人。这次一定能抓住查理二世,像查理一世一样,也要他上断头台。”另一个侍从说道。1651年9月3日,克伦威尔全歼苏格兰军队,查理二世逃到了法国。克伦威尔占领了整个苏格兰,从此,他获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

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克伦威尔的个人野心也膨胀起来,已不满足于仅仅指挥军队,他要独揽大权。

1653年4月19日,克伦威尔在伦敦白厅召开军官会议,要求议会自动解散。

第二天,议会召开会议,准备了一个新的选举法,公开对抗克伦威尔。“我马上到议会去,给那些夸夸其谈的老爷们一点颜色看看!”克伦威尔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恼火,立即带着一支军队冲进议会。

“议员先生们,你们整天只会空谈,上帝已经抛弃了你们,要选择更好的人来执掌政权!”克伦威尔高声喊道。

“你怎么敢污辱议会!”议员们愤怒地指责克伦威尔。“够了,

够了,你们这群废物,我不承认你们这个议会,我取缔你们!”克伦威尔怒吼道。

“你敢破坏英格兰神圣的法律?!你疯了!”

“你们统统给我滚出去。”克伦威尔一挥手,士兵们冲进议会,议员们全被拖了出去。

“把选举法草案拿来!”克伦威尔走到议会秘书面前,伸手把文件抢了过来,脱下自己的帽子,把文件塞了进去,又重新戴在头上。

“把门锁上!”克伦威尔离开议会大厅时命令士兵。1653年12月16日,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他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军事、外交大权都抓在自己手里,成为没戴王冠的国王。他从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变成了一个军事独裁者。

1658年,克伦威尔病逝。

克伦威尔在1642~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1649年英国成为共和国,他实际上掌握大权,派军队占领苏格兰和爱尔兰,并肆意杀戮那里的人民,解散了名存实亡的残余议会,将整个英国置于军事管制下。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实行独裁统治。直到1658年克伦威尔在临终前宣布他的儿子理查德·克伦威尔继承护国公一职。理查德无法控制政府,君主制在1660年复辟。

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内战时期的军事统帅。他出生于英格兰亨廷登郡的一个农场主和乡绅家庭。克伦威尔17岁进剑桥锡德尼·苏萨克斯学院学习,深受清教思想的熏陶。1628年当选为国会议员,随后因国会解散而失位,1640年召开新国会时重新担任议员。他是忠诚的国会派,反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封建统治,在议院参与起草《大抗议书》等文献。

1642年,英国第一次内战爆发。7月,克伦威尔向国会提出招募和训练一支军队以同王党进行斗争的请求,获批准后,自己购买一批武器回到剑桥,很快组建了有60人的骑兵队。国会任命他为骑兵上尉带领这支队伍。10月,他率骑兵参加了埃奇丘陵之战。年底,他将队伍扩展到1000余人,成为骑兵团,并按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加以精心训练。1643年3月晋上校,5~10月,率部参加格兰瑟姆、盖恩斯伯勒、温斯比之战,连战皆捷,开始出名。同年,参与组建“东部联盟军”,并任骑兵司令。

1644年1月,克伦威尔被擢升为中将。7月,参与指挥马斯顿草原之战,因用兵奇巧而击败王党军,扭转战局。他的骑兵因大展雄风而被誉为“铁骑军”。同年12月,他向议院提出改组军队的方案,主张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募兵制,建立编制完备、指挥统一的正规军。1645年4月,出任改组后的新模范军副总司令,仍兼骑兵司令。6月14日,在内斯比战役中,以翼侧迂回战术取胜,歼灭了王党军主力。由于战功卓著而被公认为国会中最成功的将领。

1648年第二次内战爆发后,克伦威尔虽曾谋求同国会中的平等派合作,但很快转到军队方面,支持《军队宣言》,并在广大士兵支持下迅速击败反动势力。同年8月,率军出战,在普雷斯顿战役中歼灭支持英王的苏格兰军队主力。1649年1月,在他的坚决支持下,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5月,共和国成立后,出任国务委员会主席,率军镇压了平等派起义和掘地派运动,并远征爱尔兰,从此彻底掌握军队大权。1650年,他由国会正式任命为大将军和共和国武装力量总司令。同年7月至次年9月,率军远征苏格兰,经过邓巴战役和伍斯特战役,最后将苏格兰征服。

大权在握的克伦威尔,于1653年4月以武力解散所谓的“长期国会”,12月被任为“护国公”,从此独揽行政、立法、军事和外交大权。在位期间,他通过英荷战争迫使荷兰接受《航海条例》,1655年出兵远征西属牙买加,并夺占敦刻尔克等,从而为英国夺取海上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

克伦威尔作为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和杰出的政治领袖,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培训“铁骑军”,治军严明,选贤任能,创建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支正规军;作战中富于计谋,能发挥骑兵快速机动的优势,实施翼侧迂回,连续突击;在英国内战中,发扬了革命军队的政治优势,利用军民的革命热情夺得了最终的胜利,为摧垮英国的封建专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奥利弗·克伦威尔领导议会军在英国内战中大获全胜,他是才干杰出、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是使国会民主政体成为英国政体的关键性的人物。

在他青年时期,英国被各教派之间的纠纷弄得动**不安,在任的国王信仰并且想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克伦威尔自己是一个农场主和乡绅,一个虔诚的清教徒,1628年他被选进议会,但是为期不长,因为翌年国王查理一世就决定解散议会,独自一人统治国家,直到1640年在对苏格兰人作战需要资金的情况下,才召集了一个新议会。克伦威尔又当选为议员。新议会强烈要求国王不再实行专制统治。但是查理一世不甘屈从议会,于是1642年在忠实于国王和忠实于议会的军队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

克伦威尔站在议会一边。他返回亨廷顿,组织一支骑兵队同国王作战。在历时4年的战争中,他那杰出的军事才能使之声望日隆。在使战争出现转机的关键性的马斯顿战役中,克伦威尔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646年战争结束,查理一世成了阶下之囚,而克伦威尔则被认为是议会方面最成功的将军。

但是和平并没有到来,因为内部发生分裂,各派别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还因为国王对此了如指掌而未有求和之意。没过一年,国王潜逃,企图东山再起,重新纠集他的军

队。就这样第二次内战爆发了。这场战争继续的结果是克伦威尔击败了国王的军队,从议会中解除了占多数的温和派议员,并于1649年1月30日把国王推上了断头台。

英国这时变成了一个共和国,临时由一个国务委员会来领导,克伦威尔任国务委员会主席。但是保皇党分子不久就控制了苏格兰和爱尔兰,支持已被处死的国王的儿子——未来的查理二世。结果克伦威尔的军队成功地占领了爱尔兰和苏格兰。长期连绵不断的战争最终在1652年以保皇党军队被彻底击败而告结束。

由于战争已经结束,建立了一个新政府的时机应该到来了,但是还存在着实行立宪政体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克伦威尔的有生之年从未得到解决。这位清教徒将军能够领导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军队赢得胜利,但是他的威望却不足以解决他的支持者中间存在着的社会冲突,不足以使他们对一部新宪法取得一致意见。这些社会冲突和宗教冲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宗教冲突使新教徒内部四分五裂,并且同罗马天主教划清了界限。

当克伦威尔开始执政时,1640年组成的议会所保留的成员都属于一个数目不多、无代表性、过于激进的少数派,即所谓的残余议会。起初克伦威尔想要通过谈判来进行新的选举,但是当谈判破裂时,他就用武力解散了残余议会。从那时起直到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为止,曾先后成立和解散了3个不同的议会,采用了两部不同的宪法,但都未能发挥作用。在此整个期间,克伦威尔靠军队的支持来维系统治,实际上他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但是他多次试图建立民主政体和坚持拒绝别人给他加冕,其目的是表明他不想实行独裁统治,他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的支持者们创建不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政体。

从1653年到1658年,克伦威尔使用护国主的头衔统治着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在这5年期间,他在不列颠建成了大体完好的政体和井然有序的行政机构。他改善了粗暴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他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许犹太人再来英格兰定居,在那里实行他们自己的宗教(他们在3个多世纪以前被国王爱德华一世驱逐出境)。克伦威尔推行的外交政策也是成功的。他于1658年因患疟疾在伦敦去世。

在克伦威尔死后的300年间,他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一些人认为他是个伪君子,他总是宣称承认国会的权利,但他是一个真正的独裁者,他所建立的是一个军事独裁政权。但更多的人认为,克伦威尔对民主的追求是真诚的,他不得已实行独裁统治,这主要是由于局面无法控制所致。他很坦诚,他拒绝加冕,并且从未试图建立永久的独裁统治。他的统治是温和而又宽容的。

“无冕之王”这个词今天已经家喻户晓,但是在17世纪则是对一位伟大人物的专称,他便是英格兰的护国公奥利弗·克伦威尔。

正当欧洲各国卷入30年战争的时候,有一个国家却似乎默默无闻,那便是孤悬海外的英格兰,但是这个国家并没有因为孤立而得到和平。围绕着国王与议会的权力之争,英格兰最终爆发内战。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议会军与王党军反复拉锯,英伦三岛可以说是战火遍地、民不聊生。就在此时清教徒出身的克伦威尔走上了历史舞台,他训练了一只由清教徒组成的新军,这支军队因为拥有钢铁一般的纪律而被称作“铁军”,正是这支“铁军”将查理·斯图亚特国王的军队打得全军覆没。国王查理一世兵败被俘,因为杀戮而疯狂的英格兰人把自己的国王送上了断头台。

但是国王的死并没有给这个国家带来太平,围绕着权力的斗争反而愈演愈烈。苏格兰人虽然最初与英格兰议会一道反抗共同的国王查理一世,但是当国王被英格兰人斩首之后苏格兰人却不干了,因为国王是不列颠岛上的两个国家能够暂时联合的纽带,现在却被英格兰人斩断了,苏格兰仍然尊奉查理一世的长子查理二世为自己的国王,这显然是已经成为共和国的英格兰所不能容忍的。此外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人也不愿再被信奉国教与清教的英格兰议会统治,他们揭竿而起谋图独立。英格兰国内更是一团乱,议会里国教徒与清教徒争吵不休,乡间王党残余肆虐,暴乱更是此起彼伏。

危难之际克伦威尔再次站了出来,议会的国教徒为了把清教徒的领袖克伦威尔挤出权力中心,指派克伦威尔率军前去平乱。这正中了克伦威尔的下怀,他知道议会里的争吵没有意义,自己需要的是实力,而战争正是积蓄实力的最佳借口。于是这位统帅率领着“铁军”东征西讨,几年下来王党残余、苏格兰、爱尔兰全都被打得俯首称臣。战争使得克伦威尔声望如日中天,他的“铁军”也大为壮大,于是这位严酷的统帅再也不甘于成为别人的马前卒。1654年克伦威尔发动兵变,他以武力强行驱散议会,宣布英格兰实行军事管制,自己则实行军事独裁。

不过克伦威尔则遇到了一个名分问题——自己以什么名号统治国家呢?克伦威尔当然有当国王的野心,但是他知道行不通,在注重血统的欧洲,即使拥兵百万,一个平民也不可能成为国王,且不说欧洲各大国不会承认,英格兰的百姓也不会承认。思前想后克伦威尔决定使用护国公的名号。护国公不是克伦威尔原创,英格兰早有先例,当国王不能理政时由一位公爵主政,称护国公,也就是摄政王。只是过去的护国公都是由王室宗亲担任,而克伦威尔却没有任何王室血统。

在就任典礼上克伦威尔手执权杖,身披华丽的长袍,坐在原来查理一世的王座上,人们对着他高喊万岁,与国王唯一不同的是克伦威尔的头上没有冠冕。但是他的权势已经超越了所有的历代英格兰国王,在当时的欧洲更是无人能及。克伦威尔自称公民,可是部下却称呼他“殿下”,自此整个欧洲都称呼这位护国公为英格兰的无冕之王。

从本质上说克伦威尔就是一个军阀,他本人也深知这一点,因此他的统治一切都以军队为中心,军队就是他的权利源泉。克伦威尔上台后大肆扩军,原本在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衰落的英格兰军队再次开始令人生畏。陆军的“铁军”超过了3万,克伦威尔是伟大的军队缔造者,他以古斯塔夫的瑞典军队为模板,并且更加强调高效与纪律性。海军更是扩大了3倍多,由40艘主力舰扩大到了120艘,拥有当时世界最好的舰船与船员。资产阶级出身的克伦威尔是典型的重商主义者,他不能容忍荷兰人垄断全球贸易,护国公颁布了针对荷兰的《航海条例》,英格兰的利剑指向了同是海上强国的荷兰。

1650年,荷兰的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二世暴毙,其子威廉三世还是个婴儿,商人党发动政变推翻了贵族党,世袭执政奥兰治家族失去了权势。这无疑给了荷兰军队巨大打击,因为军队的指挥官都是贵族,他们纷纷被解除了职务。毫无准备且指挥系统瘫痪的荷兰军队就这样与如狼似虎的英格兰军队在海上大战一场,结果自然是英格兰大获全胜,荷兰人不得不与英格兰分享海洋霸权与殖民贸易的利益。

击败了海上霸主荷兰,使得克伦威尔声望达到了顶峰,英格兰的军事力量令整个欧洲胆寒。尽管当时的欧洲各国在嘴上没有一个承认这位非法自封的护国公,但是暗地里却对其大献殷勤,其中就包括法兰西首相马萨林与西班牙首相路易·唐·哈罗。两位的目的是相同的,就是把强大的英格兰拉到自己这边。

克伦威尔很享受自己如今的地位,他成了欧洲的仲裁者,现在要考虑的就是把自己的利剑砍向哪边,是英格兰的百年世仇法兰西?还是与英格兰争夺殖民地的西班牙?法兰西与西班牙就好像两只斗得精疲力尽的公牛,而英格兰则是一只蹲在一旁伺机而动的狮子,整个欧洲都在等待无冕之王的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