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权大战平余波

忽必烈即位之后,一面派出使者西行,争取旭烈兀和别儿哥等人的支持;一面派出一百名使者北行,去对阿里不哥说:“我们这些宗王和异密(大臣)们,商议之后,已一致拥立忽必烈为合罕。”请求阿里不哥让步。阿里不哥不肯,将使者全部囚禁起来。

后来,双方又互派了很多使者,都没能达成协议。

阿里不哥不但不肯让步,随之又把忽必烈派去的一百名使者和两位宗王全都杀了。同时,派遣两路大军,气势汹汹地杀向南方。

一路大军由主木忽儿(旭烈兀子)、合剌察儿(术赤孙)等人率领,图犯开平、燕京等地。

一路由大将阿兰答儿率领,进入河西走廊,以便与驻扎在六盘山的浑都海和哈剌不花的军队相会合,且与刘太平、霍鲁海互通声气,又计划联合驻在成都的明里火者和驻在青居(今四川南充南)的乞台不花等,准备共同起事,妄图一举推翻忽必烈政权。

对于秦蜀陇地区,忽必烈在廉希宪的建议下早有防范,在鄂州撤军北返时,就派遣赵良弼等人前往观察人情事宜。赵良弼进入关中,很快了解到那里的军民向背情况,他向忽必烈报告说:“宗王穆哥无他心,宜以西南六盘悉委属之。浑都海屯军六盘,士马精强,咸思北归,恐事有不意。纽璘总秦、川蒙古诸军,多得秦、蜀民心,年少鸷勇,轻去就,当宠以重职,疾解其兵柄。刘太平、霍鲁怀,今行尚书省事,声言办集粮饷,阴有据秦、蜀志。百家奴、刘黑马、汪惟正兄弟,蒙被德惠,俱悉心俟命。”

忽必烈听了汇报,采纳了赵良弼的意见,立即以廉希宪、商挺为陕西四川宣抚使、副,以赵良弼为参议,让他们迅速赶到京兆一带。把那里的形势稳定下来。

刘太平、霍鲁海听说廉希宪要来京兆极为惊恐,于是抢先进入京兆城,密谋为乱。廉希宪等人到达京兆以后,立即召集各级官吏,宣示忽必烈诏旨,让京兆军民听从忽必烈指挥。

同时,廉希宪又派遣朵罗台前往六盘山安抚军将。

不久,断事官阔阔出遣使来告,说浑都海已把使者朵罗台杀死,并与刘太平、霍鲁海暗中联系,又遣人赴成都和青居,让明里火者和乞台不花率军来援,企图一举袭据京兆。

廉希宪听到这一消息十分愤怒,立即采取断然措施,矫用忽必烈诏旨,捕杀刘太平和霍鲁海。又命刘黑马诛杀明里火者于成都,命汪惟正等率兵诛杀乞台不花于青居。又权宜命汪惟良征集秦陇、平凉等处诸军,命八春招募陕右新军。

四川大将纽邻奥鲁官,将举兵应浑都海,被八春捕获,廉希宪宽大释放,很快将其军队拉到自己一边。后来,廉希宪又招降了泸州宋将刘整,使川蜀关中形势迅速缓和。

这时,经过廉希宪的努力,秦陇蜀地区除了浑都海盘踞的六盘一带,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

浑都海控制六盘,拉拢哈剌不花的征南军队,仍有一定势力,不能掉以轻心。廉希宪与商挺商议对付六盘驻军之计,商挺说:“如今,驻守六盘之军有三策:悉锐而东,直捣京兆,上策也;聚兵六盘,观衅而动,中策也;重装北归,以应和林,下策也。”廉希宪对商挺说:“据你分析,浑都海会采取何策?”商挺回答说:“必出下策。”

后来形势的发展,正如商挺所预料的那样,浑都海和哈剌不花率领久役思归的士兵,匆匆北返和林。

当他们沿着河西走廊撤至甘州(今甘肃张掖)时,正好与阿兰答儿所率征南大军相遇。

阿兰答儿传达了阿里不哥的意旨,令浑都海和哈剌不花停止北撤,随同他一起夺取秦陇蜀地区。浑都海乖乖听命,哈刺不花则与阿兰答儿意见不合拂袖而去,径自率军北归。浑都海则与阿兰答儿折回,兵锋再指关中。

由于浑都海未能采用商挺所说的上策,乘势直捣京兆,这就为廉希宪从容调度关中兵力,提供了宝贵时间。廉希宪在加强关陇防备的形势下派遣八春、汪良臣等率兵与诸王合丹骑兵会合,共击浑都海和阿兰答儿。

九月,合丹、八春、汪良臣的军队与浑都海和阿兰答儿联军相遇于山丹(今甘肃山丹)附近的耀碑谷,双方展开一场大决战。

合丹列阵于北,八春列阵于南,汪良臣居中。大战开始,正值大风吹沙,汪良臣令军士下马,以短兵突破敌军左阵,接着,又绕其阵后,从右阵杀出。八春率军直捣敌军前阵。合丹率精兵截其归逃之路。

经过一番苦战,敌军大败,浑都海和阿兰答儿均被杀死。合丹等军队大获全胜之后,乘胜进控畏兀儿等地,“西土悉平”。阿里不哥所派西路军企图进据秦陇蜀的计划全部落空,忽必烈则将关中等财赋之地牢牢地抓在了手中。

就在廉希宪派兵打败阿里不哥西路军的同时,忽必烈亲自率军出征,打败了阿里不哥的东路军。

阿里不哥以旭烈兀的儿子主木忽儿和术赤的孙子合刺察儿为东路军统帅,是想造成旭烈兀和术赤一系诸王支持他为大汗的假象。忽必烈根本不管这一套,他一面继续派人与旭烈兀和术赤孙子别儿哥联系;一面派移相哥和纳邻合丹为先锋,在巴昔乞地方三战皆捷,大败阿里不哥的军队。

阿里不哥因缺乏粮草,“陷入了绝境”,自知不是忽必烈的对手,遂放弃和林,狼狈逃窜到西北面的吉利吉思(今叶尼塞河中上游)一带。忽必烈顺利地占领了和林。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一边打仗,一边想方设法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这时,东道诸王基本上都支持忽必烈,忽必烈开始把他的争取对象移到西道诸王身上。

他答应将阿母河以西直至密昔儿(埃及)边境的波斯国土和该地蒙古、大食军民划归旭烈兀统治,因而取得伊利汗国旭烈兀的支持,旭烈兀派出使者,表示拥护忽必烈称汗,指责了阿里不哥,让阿里不哥放弃称汗之举。

至于钦察汗国的别儿哥,则不论忽必烈怎样工作,仍然保持中立,表示不介入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汗位之争,只是向双方派出使者劝和。

察合台汗国则比较复杂,这时,察合台汗国的统治者合剌旭烈已经死亡,由其妻兀鲁忽乃妃子监国。兀鲁忽乃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期间,表示支持阿里不哥。

忽必烈为了取得察合台汗国的支持并进一步控制察合台汗国,便抢先派遣跟随他的察合台曾孙阿必失哈回本汗国夺取权力。但阿必失哈办事不周。机密泄露,行至唐兀惕地区,被阿里不哥的军队追获,后被阿里不哥处死。

由于忽必烈封锁了通往阿里不哥处的交通,兀鲁忽乃也不能供应阿里不哥物资。再加上兀鲁忽乃不能长期监国,察合台汗国需要选出新的汗王,阿里不哥便在饮食服用等物资供应出现困难的形势下,派遣跟随他的

察合台孙阿鲁忽去阿力麻里(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西)统治本汗国,“以便把武器和粮食送来援助我们,并守卫质浑河边境,使旭烈兀的军队和别儿哥的军队不能从寻阴谋诡计面前来援助忽必烈”。

哪知阿鲁忽并不想接受阿里不哥的控制,一心一意想独立,当他被阿里不哥遣送回去以后,“像离弦的箭般地飞走了,他着手安排自己的事”,很快“聚集了大约十五万骑勇士”,从兀鲁忽乃手里夺取了察合台汗国的权力,并控制了原由大汗直辖的中亚城郭地区。

阿鲁忽势力壮大之后,不再听命于阿里不哥,拘杀了阿里不哥派来征取钱粮兵械的使者,转而承认忽必烈为大汗。

忽必烈为了拉拢阿鲁忽,表示将按台山(阿尔泰山)至阿母河之间的土地划归阿鲁忽统辖,阿鲁忽非常高兴。

忽必烈拉拢西道诸王获得成功,阿里不哥更加势单力孤。阿里不哥被忽必烈的先锋移相哥打败以后,害怕忽必烈前来攻打他,派遣使者向忽必烈表示投降,说:“我们这些弟弟们有罪,他们是出于无知而犯罪的,你是我的兄长,可以对此加以审判,无论你吩咐我到什么地方去,我都会去,绝不违背兄长的命令,我养壮了牲畜就来见你。”表示到秋高马肥时就来觐见忽必烈,并说:“别儿哥、旭烈兀和阿鲁忽也将前来,我正在等待他们的到来。”表示同意邀集西道诸王正式召开忽里台,选举大汗。

忽必烈听了阿里不哥使者的话深信不疑,马上表示同意。于是,忽必烈遣回使者,留下移相哥镇守和林,以等待阿里不哥。自己则于中统元年(1260)率领大军南返了。

这一切都是阿里不哥的缓兵之计而已,他要养精蓄锐,再伺机而动。

中统二年(1261)秋,“阿里不哥在夏天和秋天把马群喂养肥壮后,没有守信用,他违背自己的诺言,再次出兵攻打合罕(指忽必烈)”。

当阿里不哥接近驻守和林的移相哥时,派出急使说道:“我是来投降的。”移相哥相信不疑,表示欢迎。阿里不哥则乘移相哥麻痹大意、不加防范之机突然袭击、打败移相哥,攻占和林。

随后,阿里不哥率领大军穿过草原,气势汹汹地杀向南方,矛头直指忽必烈的漠南驻地。

忽必烈听说阿里不哥伪装归顺,重新占领和林,气得浑身发抖,马上使赵璧、怯烈门率领蒙汉军队驻守燕京近郊及太行山一带,凭险扼守东起平滦,西至关陕之地。接着,征调张柔、严忠嗣、张宏等七处汉军,令董文炳率射手千人、塔察儿率军万人随从自己出征。

十一月,忽必烈军与阿里不哥军大战于昔木土脑儿(今蒙古苏赫巴托省南部)之地。忽必烈以诸王合丹、驸马腊真、丞相综真和兀鲁、忙兀二部军为右军;诸王塔察儿、太丑台和史天泽等军为左军;诸王哈必赤将中军。

三军奋力进击,拼命地厮杀起来。“诸王合丹等斩其将合丹火儿赤及其兵三千人,塔察儿与合必赤等复分兵奋击”,大败阿里不哥的军队。

十天之后,蒙哥的儿子阿速歹率领阿里不哥的后卫部队赶到,双方重新大战一场,忽必烈的军队奋勇冲杀,打败了阿里不哥的右翼。

继而,阿里不哥的左翼军拼命地冲杀上来,忽必烈的军队奋勇相迎,只听马踏銮铃,喊杀声哭叫声连成一片,直杀得天昏地暗,到了天黑,仍然不见胜负。没有办法,双方只好各自返回自己的宿营地。到了这一年的冬天,双方仍在沙漠的边缘对峙。

夺取察合台汗位的阿鲁忽,拒绝向阿里不哥供应物资,阿里不哥军队给养越来越困难。没有办法,阿里不哥又派不里台、沙迪等人亲自到察合台汗国一带征集财物,“他们传诏征集牲畜、马匹和武器。在短期之内,他们征集了许多东西”。阿鲁忽听说阿里不哥没有通过他而私自征集货物,大怒,下令把阿里不哥的使者抓起来,“夺走了那批财物”。

阿里不哥听说阿鲁忽夺走了他所征集的财物,并投靠了忽必烈异常愤怒,他不顾与忽必烈大军对峙的形势,于中统三年(1262)春,毅然决定出兵攻打阿鲁忽。

忽必烈听说阿里不哥率军去攻打阿鲁忽,“正想沿着阿里不哥所走的途径追去”,可就在这时,中原汉地来了急使报告说:“汉地发生了事变”,李瓊叛乱了。忽必烈听说李壇发动了叛乱十分生气,于是放弃了追赶阿里不哥的计划,率军返回中原。

阿里不哥讨伐阿鲁忽,初战不利。先锋哈剌不花被杀,但随后大败阿鲁忽,进据察合台汗阿鲁忽的统治中心阿力麻里,阿鲁忽带着妻子和阿速歹等人逃往斡端(又译忽炭,今新疆和田)。阿里不哥军驻冬阿力麻里,阿鲁忽又西走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

阿里不哥讨伐阿鲁忽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因为阿里不哥肆无忌惮地无故杀害合罕(指阿鲁忽)的军民并凌辱他们,他的异密(大臣)们便离开他,各找借口脱离他而去。

他们说:“他如此残酷地糟蹋成吉思汗征集起来的蒙古军队,我们怎能不感到愤怒而离开他呢?”旭烈兀的儿子主木忽儿身体稍有不适,便借口“到撒麻耳干去治病”,一溜烟似的走了。蒙哥的儿子昔里吉也离开了阿里不哥。

就在这时,阿力麻里又发生了饥荒,人民不断死亡。一天,阿里不哥正忘情地寻欢作乐,突然刮起一阵旋风,撕破了丝质朝会大帐,并折断了支柱,许多人受了轻伤或重伤。

阿里不哥的部下以为这是不祥之兆,是阿里不哥崩溃的开始。于是,更多的人“脱离了他,各自散去了”。就连原来死心塌地拥立阿里不哥的玉龙答失,也派出急使向阿里不哥索回他父亲蒙哥的一颗大玉玺,带着部众投靠忽必烈去了。

阿里不哥众叛亲离,又听说西走撒麻耳干的阿鲁忽重整旗鼓,企图报复,只好将扣押的兀鲁忽乃妃子和麻速忽别送还阿鲁忽,以求和解。

中统五年(1264)七月,兵残饷乏的阿里不哥已无力自存,只好带着阿速歹、孛鲁欢等几个残兵败将,归降于忽必烈。

忽必烈聚集起众多军队,庄严肃穆,威风凛凛,叫人看上去毛骨悚然。忽必烈准备妥当之后,下令阿里不哥前来觐见。

按照蒙古族风俗,罪人的肩上必须披上大帐的门帘才能觐见大汗。于是,阿里不哥的肩上也被披上了大帐的门帘,当他走进忽必烈大帐的时候,被命站在必阇赤(蒙古语“书史”之意)的位置。

阿里不哥耷拉着脑袋,见到忽必烈不觉心里一酸,哭了起来。忽必

烈见阿里不哥哭了起来,“激起了他的家族荣誉感和兄弟之情”,“眼里也流下了泪”。停了一会儿,忽必烈擦去眼泪,问道:“我亲爱的兄弟,在这场纷争中谁对了呢,是我们还是你们呢?”阿里不哥抽抽咽咽地回答道:“当时是我们,现在是你们。”

阿里不哥只承认失败,不承认忽必烈据有道理,仍然死抱着蒙古族幼子继承家庭财产的传统习惯,认为大汗之位也应该由他来继承。

其实,幼子继承汗位并不是合理的,就是退一步讲,按幼子继承制来说,阿里不哥也不应该继承汗位,因为他们的父亲拖雷根本就没有当上大汗。阿里不哥这里强调幼子继承,不过是强词夺理而已。

他在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精明强干的忽必烈面前,只能认输。

忽必烈以为阿里不哥、阿速歹等诸王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虽然认为他们做了错事,但念他们都是黄金家族的成员,在征得伊利汗国旭烈兀、钦察汗国别儿哥和察合台汗国阿鲁忽三王的同意后,不予问罪而释放。

忽必烈认为,孛鲁欢等谋臣积极怂恿阿里不哥等人叛乱罪大恶极,应全部杀死。阿里不哥未被处死,但忧郁成疾,不久便撒手人寰。

忽必烈同阿里不哥之间争夺汗位的斗争,持续四年之久,最后以忽必烈的胜利而告终。忽必烈能够在这场斗争中获得胜利,主要是他在蒙古诸王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支持,末哥、拨绰等庶弟,塔察儿、移相哥等东道诸王,合丹、阿只吉等西部诸王都积极拥护忽必烈,反对阿里不哥。

忽必烈很善于笼络诸王,中统元年(1260)十二月,他刚从和林返回,即对诸王、后妃大加赏赐。

在受赏的人物当中,有积极为忽必烈效力的塔察儿、末哥等人,还有不支持忽必烈的海都、都尔赤、兀鲁忽乃妃子等。这显然是忽必烈争取诸王、分化瓦解阿里不哥的一个策略手段。

在忽必烈的拉拢下,伊利汗国的旭烈兀、钦察汗国的别儿哥很快表示支持忽必烈。阿鲁忽成为察合台汗国统治者以后,也转而支持忽必烈。这是忽必烈能够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凭心而论,阿里不哥也曾有不少支持者,如宪宗蒙哥之子阿速歹、玉龙答失、昔里吉,旭烈兀之子主木忽儿,术赤后王合刺察儿,察合台后王阿鲁忽,窝阔台王后海都、都尔赤等都曾积极支持阿里不哥。但阿里不哥并不能将这些力量牢固地团结在自己周围。他的肆意掠夺与滥杀无辜的做法,引起了许多人不满。

阿鲁忽、玉龙答失、昔里吉等先后背叛了他,而归顺了忽必烈。阿里不哥众叛亲离,不仅严重地削弱了他的力量,而且使他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终于失败。

忽必烈取得胜利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有漠南财赋之地的经济保证。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应有尽有。

忽必烈在与阿里不哥的战争中,多次征调粮食、马匹、羊裘、皮帽、裤、靴等,动辄万计,都得到了保障。而阿里不哥则不同,他以吉利吉思为根据地,“地穷荒徼,阴寒少水,草薄土瘠,大抵皆沙石也”,地理条件极为不利。忽必烈封锁交通,饮食及军用物资等都出现困难,使他在经济上陷入绝境。

忽必烈之所以能够战胜阿里不哥,还由于他实行了一条“采用汉法”的政治改革路线,取得了汉地地主阶级的广泛支持。

这些人帮助他出谋划策,帮助他冲锋陷阵,对于战胜阿里不哥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而阿里不哥则不同,他在蒙古进入中原,蒙古族游牧经济及落后的统治方式与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文明及统治方式发生尖锐冲突的形势下,不知道及时调整自己的统治政策,仍然死死地抱着祖宗之法不加改变,因而使他失去了主张改革和变通的地主阶级及群众的支持。

在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斗争中,只有一个汉族将领刘太平为他效劳,汉族知识分子差不多没有人支持他。如此孤立,怎能不失败?

忽必烈能够战胜阿里不哥,还由于他有着长期的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经验,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战略策略得当。这是阿里不哥所不具备的。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战争,由于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基础和政治路线方面已各有不同,因而其性质已超出旧有的成吉思汗黄金氏族间单纯的汗位争夺。具有改革派同守旧派斗争的性质。忽必烈对阿里不哥斗争的胜利,使他得以摆脱蒙古贵族守旧势力的牵制,对于今后“鼎新革故”,放手"变通”祖制,采行“汉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这一胜利,忽必烈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被破坏的中原秩序重新确立起来,北方的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这就为忽必烈进一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