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师北返登汗位

蒙哥同母弟共有三人,即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由于蒙哥生前没有对汗位继承问题做出安排,三人皆有即位的资格。

其时,旭烈兀已占有东起阿母河和印度河,西面包有小亚细亚,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山的大片领土,正在筹建伊利汗国,志骄意得,不想觊觎中原神器。

于是,汗位争夺主要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间展开。

在蒙哥率领西路军攻打钓鱼山城时,忽必烈率领东路军已推进到长江北岸,兵锋直指鄂州。蒙哥死于军中以后,随军的异母弟末哥立即派遣使者去报告忽必烈。

使者对忽必烈说:“现在蒙哥汗已死,国无皇帝,末哥希望您尽快回到漠北,以您的威望维系天下人之心。”诸将亦请求忽必烈撤兵北还。

忽必烈以为“率领了多得像蚂蚁和蝗虫般的大军来到这里”,不能无功而回,仍然率领大军渡江,派兵猛攻鄂州。这时,兀良合台也已经从交趾经邕州(今广西南宁)、桂州(今广西桂林),北指潭州(今湖南长沙)。忽必烈闻讯,派遣大将霸都鲁率舟师趋岳州(今湖南岳阳)迎接,忽必烈与兀良合台形成对鄂州南北夹攻的形势。

南宋朝廷极恐慌,急拜贾似道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令其率军往援。同时命令增援四川合州的吕文德部,在蒙哥已死、蒙古西路军北撤的形势下,迅速返回鄂州。双方都在集结兵力,鹿死谁手尚难预料。

然而,贾似道是一个只知玩蟋蟀斗蟋蟀的花花公子,根本不会打仗,他看到蒙古兵勇将强,以为鄂州难守,害怕朝廷怪罪,于是背着朝廷,悄悄派遣使者去同忽必烈议和。

此时,阿里不哥正在漠北策划继任汗位。蒙哥南征时,阿里不哥奉命留守和林,管理留守军队及诸斡耳朵。

蒙哥死后,皇后忽都台以及蒙哥之子玉龙答失、阿速歹、昔里吉等部拥护阿里不哥,希望阿里不哥继承汗位。

玉龙答失对阿里不哥说:“叔叔是我爷爷拖雷的幼子,按照我们蒙古族幼子继承父亲家业的习惯,您不仅应该继承我爷爷的家庭财产,也应该继承我们蒙古人打天下所创下的这份家业。所以,您应该不失时机,尽快

继承汗位。”

阿里不哥本有继承汗位之心,听此话甚觉有理,就以监国身份,马上行动起来,准备登上大汗之位。这时,阿里不哥控有漠北留守和林的军队,随从蒙哥南征的军队也有一部分归附了他。此外,其党浑都海居于六盘山,拥兵二万,且“士马精强,咸思北归”。他又与东川乞带不花、西川明里火者以及京兆地区的刘太平、霍鲁怀等人相勾结,以策应阿里不哥。

如此,阿里不哥还是感到兵力不够用,又派“阿兰答儿发兵于漠北诸部,脱里赤括兵于漠南诸州,而阿兰答儿乘传调兵,去开平百余里”。不仅大量括兵于漠北和漠南,而且想抢先占有忽必烈经营多年的开平至燕京一带地区,形势对忽必烈来说非常严峻。

当阿兰答儿率军进至离开平一百余里的地方时,忽必烈的妻子察必得知了这一情况,立即派人去责问阿兰答儿说:“发兵大事,太祖皇帝(成吉思汗)曾孙真金(忽必烈与察必之子)在此,何故不令知之?”阿兰答儿支支吾吾,说不上话来,察必发现这里面有问题,立即秘密派遣亲信大臣太丑台和也苦去南方前线报告忽必烈。

太丑台和也苦赶到鄂州蒙古军大营,对忽必烈说:“从阿里不哥处来了大异密(大臣)脱里赤(朵儿只)和阿兰答儿,正从蒙古军和札忽惕军中抽调侍卫军,而其原因不明。”

当时蒙古人有个习惯,信使传递文书消息时,往往使用有韵的微言隐语来表达其内容,言简而意深,察必带来的隐约谚语是:“大鱼的头被砍断了,在小鱼中除了你和阿里不哥以外,还剩下谁呢?你回来好不好?”

忽必烈得知这一消息,一时不知所措,只好召集随军的诸王、大将和幕僚商议对策。

郝经仔细分析当时形势说,如今,鄂州宋军一心坚守,吕文德援兵已入城中,知我国蒙哥汗已死,众人正在争夺汗位,顿时勇气百倍。南宋丞相贾似道督率的援鄂大军也四面云集,“两淮之兵尽集白鹭,江西之兵尽集龙兴,岭广之兵尽集长沙,闽越沿海巨舶大舰以次而至,伺隙而进,如遏截于江、黄津渡,邀遮于大城关口,塞汉东之石门,限郢、复之湖泺”,阻断归路,则我们失去西路军声援的孤军就有欲归不能之忧。

宋人“自救之师虽则毕集”,但他们“方惧大敌”,“未暇谋我”。因此,真正的危险不在敌方,而在内部。如今,“国内空虚”,形势极为复杂,“塔察国王(塔察儿)与李行省(李壇)肱髀相依(李瓊娶塔察儿之妹为妻),在于背胁;西域诸胡窥觇关陇,隔绝旭烈大王(旭烈兀)";“病民诸奸(指北方军阀),各持两端,观望所立,莫不觊觎神器,染指垂涎。一有狡焉,或启戎心,先人举事,腹背受敌,大事去矣”。

现在“阿里不哥已行赦令,令脱里赤为断事官,行尚书省,据燕都,按图籍,号令诸道,行皇帝事矣”。大王虽然“素有人望,且握重兵,独不见金世宗、海陵之事乎。”

金正隆六年(1161),海陵王举师伐宋,孤军攻至长江,为宋夔允文败于采石,金世宗乘机在后方自立,海陵王失去退路,强令军队渡江,结果为部下杀死。今日之事颇似海陵王与金世宗争位,如果阿里不哥自称“受遗诏,便正位号,下诏中原,行赦江上”,大王要回去还能行吗?

郝经建议,应该仿效古之圣王,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凡事应该“以祖宗为念,以社稷为念,以天下生灵为念,奋发乾刚,不为需下,断然班师,亟定大计,销祸于未然”。郝经主张“先命劲兵把截江面,与宋议和,许割淮南、汉上梓夔两路,定疆界岁币”,然后,以轻骑北返,直趋燕都。阿里不哥必然认为大王从天而降,他们的“奸谋僭志”必然冰释瓦解。

郝经还建议忽必烈派遣一军迎蒙哥灵柩,收取皇帝玉玺,再遣使召集旭烈兀、阿里不哥、末哥及诸王驸马会丧和林,“差官于汴京、京兆、成都、西凉、东平、西京、北京,抚慰安辑”,稳定秩序。再召太子真金镇守燕都(今北京),示以形势。如此,“则大宝有归,而社稷安”矣。

廉希宪亦说:“殿下太祖嫡孙,先皇母弟,前征云南,克期抚定,及今南伐,率先渡江,天道可知。且殿下收召才杰,悉从人望,子惠黎庶,率土归心。今先皇奄弃万国,神器无主,愿速还京,正大位以安天下。”

对于当时的形势,特别是阿里不哥的军事威胁,忽必烈有一定的认识,但没有郝经和廉希宪认识得那样深刻。他听了郝经和廉希宪的话,决定立即与宋议和,班师北返。

这时,正好南宋贾似道派使者宋京前来议和,主动请求向蒙古称臣,提议双方划长江为界,南宋每年向蒙古纳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正想议和的忽必烈,没有讨价还价,全部答应了贾似道的请求,然后整军准备北返。

忽必烈在北返之前,把大军交给霸都鲁统领,预定在六天之后陆续撤回江北,驻扎以待命。又命廉希宪先行,以察事变。

这时,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斗争已经剑拔弩张。最初,双方争夺主要在两个地区进行。

一是开平至燕京一带,阿里不哥派脱里赤和阿兰答儿在漠南诸州征集军队,横敛财物,企图抢先控制开平至燕京一带,以断绝忽必烈的归路。

另一个地区是秦、蜀、陇地区,那里的情况比较复杂。蒙哥死后,其子阿速歹扶柩护玺北归漠北,与留守和林的阿里不哥会合,密谋拥立阿里不哥即位及会葬蒙哥等事。随蒙哥攻宋的大部分军队则由大将哈剌不花率领,退屯六盘山,散处于秦蜀等地。

这些军队有的支持忽必烈,有的支持阿里不哥,有的则游离于两者之间,取观望态度。哈剌不花则率领一部分军队与留驻六盘山看守辎重的浑都海军会合,成为支持阿里不哥的一支重要力量。

同时,阿里不哥又令死党刘太平、霍鲁海(又作霍鲁怀)行尚书省事于关中,希望他们加紧工作,与六盘山驻军互相配合,尽快扩大自己控制区域。驻四川的蒙古军统帅纽璘的部属们与六盘山驻军关系十分密切,副帅乞台不花积极支持阿里不哥,军士的家属也大多在漠北,弄不好,这支军队也容易站到反对忽必烈一边。

阿里不哥又分遣心腹,易置将帅,分赐金帛于将吏,以示拉拢,希望尽快把秦蜀陇地区控制在自己手中。

廉希宪知道开平至燕京地区是忽必烈经营多年的大本营,基础雄厚,只要忽必烈北返,就会毫不费力地将那一地区夺回来。廉希宪对此一点儿也不担心,他所担心的主要是秦蜀陇地区。

所以,廉希宪对忽必烈说:“刘太平、霍鲁海在关右,浑都海在六盘,征南诸军散处秦、蜀,太平要结诸将,其性险诈,素畏殿下英武,倘倚关中形胜,设有异谋,渐不可制,宜遣赵良弼往觇人情事宜。”

忽必烈听了廉希宪的话觉得很有道理,立即派遣赵良弼前往京兆地区察访人情事宜。

忽必烈清楚地知道蒙古大汗必须经过忽里台选举才能生效,因此,要想夺取大汗之位,必须想方设法争取诸王的支持。

当时,蒙古诸王主要分成东道诸王和西道诸王两大部分。在成吉思汗分封时,东道诸王中的搠只哈撒儿地位最尊,哈撒儿是成吉思汗二弟。

这时,哈撒儿的儿子移相哥、也苦、脱忽等王仍具有尊贵的地位,且有一定势力。但就实力而言,则铁木哥斡赤斤的后裔最强。

铁木哥斡赤斤是成吉思汗四弟,“成吉思汗爱他胜过其余诸弟,让他坐在诸兄之上”。“成吉思汗把军队分给诸子时,给了他五千人”。

这时,铁木哥斡赤斤的儿子塔察儿势力最强,其父分得的“五千人由于蕃衍而变成一支庞大的军队,遂使他享有很高的威望"。

东道诸王经常活动在汉人以及汉化程度较深的契丹、女真等人居住的地区,受汉族经济文化影响较深,因此,他们对忽必烈“汉化”政策以及重视农业生产的经济政策比较理解,加上他们同忽必烈交往较多,双方有了一定的情谊。所以,忽必烈在争取诸王支持活动中,首先想到东道诸王。

在东道诸王之中,塔察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忽必烈利用塔察儿因出师无功受到蒙哥斥责的不满情绪,进行拉拢。他派廉希宪“赐膳于宗王塔察儿,希宪即以已意白王,宣首建翊戴之谋,王然之,许以身任其事”。忽必烈计划通过塔察儿争取东道诸王移相哥等人的支持,再通过东道诸王影响西道诸王,想方设法得到西道诸王的支持。

诸事安排妥当以后,忽必烈轻骑简从,于1259年年末北返了。

途中,忽必烈又令张文谦去商挺处征询意见,商挺说:“殿下班师,师屯江北,脱有一介驰,诈发之,将如何?军中当严符信,以防奸诈。”

张文谦听了这话,赶忙追上忽必烈,如实进行汇报。忽必烈听了恍然大悟,脱口骂道:“无一人为我言此,非商孟卿几败大计。”急忙派人赶回江北大营,立约防备。不久,阿里不哥的使者果真来到军中,企图调动军队,由于事前有备,忽必烈手下的将领便按约把他们杀了。

忽必烈昼夜兼程,很快就到达了燕京。奉阿里不哥之命正在燕京括集军队、准备西行的脱里赤等人,完全没有料到忽必烈会如此神速地赶回来,顿时慌了手脚,难以应付忽必烈的诘难,支支吾吾,丑态百出。

于是,忽必烈当机立断,把脱里赤签发的士兵全部遣散了。随后,忽必烈派遣使者赶赴江北,让霸都鲁率军尽快赶回来。兀良合台闻讯,也率军随后北返。

这时,忽必烈通过廉希宪、塔察儿等人,已经争取了东道诸王、部分西道诸王、蒙古贵族和大部分汉人地主阶级的支持。

阿里不哥也争取到了蒙哥皇后忽都台,蒙哥之子玉龙答失、阿速歹、昔里吉,察合台汗国的统治者合剌旭烈的寡妻兀鲁忽乃妃子,察合台之孙阿鲁忽,塔察儿之子乃蛮台,窝阔台之孙都尔赤等诸王及部分蒙古贵族和几个汉人地主的支持。

阿里不哥为了争取主动权,以留守监国的身份,要求忽必烈亲赴和林,会葬蒙哥,同时召开忽里台,选举新的大汗。实际上是要忽必烈脱离其漠南根据地。使其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以便阴谋得逞。

忽必烈对阿里不哥的通知置之不理,继续进行争取诸王的活动,并通知诸王集结开平,召开选汗大会。

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中统元年(1260)三月,忽必烈抢先在开平召开忽里台,选举新的大汗。

会上,忽必烈的弟弟末哥率领诸弟,合丹(窝阔台之子)、阿只吉(察合台之子)率领西道诸王,塔察儿、移相哥、忽剌铁儿(成吉思汗弟哈赤温之子)、爪都(成吉思汗弟别里古台之孙)率领东道诸王,按照事先的精心准备,合词劝进说:“殿下,太祖嫡孙,大行母弟,以贤以长,当有天下。”请求忽必烈即大汗之位。

当时,到会诸王虽有四十多人,又有勋贵霸都鲁、兀良合台等人,但地位较高的旭烈兀(忽必烈同母弟)、别儿哥(拔都弟)等王因路途遥远没有到会,忽必烈有些犹豫。廉希宪和商挺私下对他说:“先发制人,后发人制。天命不敢辞,人情不敢违。事机一失,万巧莫追。”

忽必烈听了廉希宪和商挺的话,消除了疑虑,决心继承汗位。这样,忽必烈终于登上了蒙古大汗之位。

忽必烈即位之后,建元中统,设官分职,任用汉地士人,建立起中书省、十路宣抚司以及负责中原汉地政务的燕京行中书省等行政机构,巩固了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后来,忽必烈又改国号为元,正式建立起元朝统治。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阿里不哥听说忽必烈抢先当上了蒙古大汗,气得快要发疯了。

四月,他匆匆召集麋集在其周围的旧贵族,在和林西按坦河召开了另一个忽里台,在察合台汗国的统治者合刺旭烈的寡妻兀鲁忽乃妃子,蒙哥之子阿速歹、玉龙答失,察合台孙阿鲁忽,塔察子乃蛮台,合丹子都尔赤,大将阿兰答儿,重臣不鲁花等人的支持下粉墨登场,宣布即位为蒙古大汗。

大蒙古国出现两个大汗,他们虽然是亲兄弟,但一场厮杀也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