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一塔湖图”的典故

北京大学是一个名声显赫的学术中心,长期以来,它对中国的科学、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以“一塔湖图”(一塌糊涂)来概括燕园的风景,语虽诙谐,却也恰切。多少年来,围绕着未名湖、博雅塔和图书馆,燕园里产生了很多美好的传说,也涌现出了很多巧妙的解释。有人说,博雅塔是一枝硕大的神来之笔,而未名湖则是一方来自天池的巨砚,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挥动着这支神笔,饱蘸未名之墨,共同书写了百年北大的辉煌历史,而图书馆则正好是北大百年历史的最好见证和保存者,这样的传说和深化实在是举不胜举。

湖光塔影,可说是北大校园最有代表性、最醒目的一景。博雅塔雄健挺拔,体现着北大人自强不息的阳刚之气,未名湖柔波**漾,象征着北大厚德载物的阴柔之美。塔和湖,一纵一横,一刚一柔,一凸一凹,一阳一阴,一伟岸、一纤秀,一沉稳凝重、一欢快空灵。

博雅塔

博雅塔的设计参照了通州的燃灯塔。燃灯塔初建于北周,后几经毁坏,几经重修。因塔内供奉燃灯佛石雕像一尊,故称燃灯塔。博雅塔“塔级13,高280尺,围104尺,中空”,高仅37米,井深164尺,喷水高于地面十余尺,喷水量达每小时16000加仑(合60560升)。

内部结构中空,有螺旋梯直通塔顶,除基座外全是用钢筋水泥建筑,设计精良。据说当时的建筑施工单位因估工不准造成亏损而倒闭,不得不三易其手。由于当时燕京大学校园内的建筑都是以捐款人的姓氏命名的,且这座博雅塔主要是由当时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当时居住在美国)捐资兴建的,所以被命名为“博雅塔”。

巍峨的博雅塔和它周围的松柏以及波光**漾的未名湖构成燕园的一大景观。由于建筑位置的巧妙,在北大内外,梁柱、古树之间,时见它的身影,更增几分秀丽神奇。

博雅塔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纵观着风云变幻,那紧锁的塔门,就像这位老人紧闭的心扉,包含着人生的悠悠岁月。

湖和塔的天作之合是未名湖畔的神来之笔,永远富有哲理,永远耐人寻味。可以说,湖光塔影已经成为燕园风景中不朽的神话。

博雅塔吸纳了千千万万北大学子的智慧和灵气,它在北大的地位已经远远超出了塔本身,如果说未名湖是北大的眼睛,那么博雅塔就是炯炯的瞳仁了,“博雅”二字,凝聚了北大精魂中最不朽的图腾。“校有博雅,塔有精魂”。

未名湖

未名湖,它是在原有自然水面的基础上规划整理而成。据知情者说,它的名称是出自钱穆教授的灵感。它能以“未名”而扬名天下,却是因为那些曾在湖边散步、凝神的大师们,是他们自由、深邃而悠远的思想熏陶,让这湖水、这园林生出了一种独特的灵气。有一首诗曾一度在北大流行:

未名湖是个海洋

作者:许秋汉

这真是一块圣地,今天我来到这里,

阳光月光星光灯光在照耀,她的面孔在欢笑和哭泣。

这真是一块圣地,梦中我来到这里,

湖水泪水汗水血水在闪烁,告诉我这里没有游戏。

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

灵魂们都是一条鱼,也会从水面跃起。

未名湖是个海洋,鸟儿飞来这个地方,

这里是我胸膛,这里跳着我心脏。

就在这里就在这里

让那些自由的青草滋润生长,让那泓静静的湖水永远明亮,

让萤火虫在漆黑的夜里放把火,让我在烛光下唱歌。

我的梦,就在这里。

未名湖的北面是镜春园,在圆明园被焚时它的卷棚顶也随之不复存在,但其木框架却还傲然挺立,并有一老垂花门,门联上写着“乐天知命,

安土敦仁”。多少年过去了,这里仍是林木葱茏,荷塘映绿,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旧园的风貌。

在湖上,人们也会注意到与搁浅石舫基座相邻的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翻尾石鱼,它原本是圆明园西洋楼前的遗物,1930年,燕大的毕业生们把它买了回来作为敬献给母校的礼物,从此圆明园中的石鱼便畅游到未名湖中,腾跃于水面,曲尽其美态。

在湖西南的山坡上还有一座玲珑的六角钟亭,亭内悬挂着一口镌有龙、海涛和八卦图案的铜钟,亭外则有古木苍虬与之相依,丛林翠枝与之相拥,它们和谐相伴,又成为燕园中古朴、厚重的一景。而聆听新年的钟声,也已经成为北大人每年岁末辞旧迎新的重头节目。

图书馆

一百多年来,经过几代北大图书馆人的辛勤努力,北京大学图书馆形成了种类丰富、学科齐全、珍品荟萃的馆藏体系。到2009年为止,拥有藏书800余万册。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册为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此外,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国内图书馆前茅,为研究家所珍视。近年来大量引进的国内外数字资源,包括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学位论文在内已达到数十万种,深受读者欢迎。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舍历经变迁,目前的馆舍由1975年建成的西楼和1998年李嘉诚先生捐资兴建的东楼组成。2005年西楼改造工程完成,馆舍面貌焕然一新,至此总面积已近53000平方米,阅览座位四千余个。馆舍水平的提升为图书馆面向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于20世纪的1996年7月动工,1998年5月北大百年校庆期间竣工,成为庆典工程,1998年12月中旬正式开放使用。北大图书馆新馆坐落于未名湖南岸、旧图书馆东侧,与旧馆、大草坪相连;新馆由主楼、南配楼、北配楼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提供2000个座位,可藏书300万册。整座图书馆采用民族化建筑设计风格,内部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光盘数据存储与检索服务系统、数字通信和音像设备、自动化安全监控等当今国际上先进技术设计和系统。

新图书馆落成后,北京大学图书馆新旧馆相连总面积超过51000平方米,可容纳藏书650万册,提供阅览座位四千多个。全馆设有采访部、编目部、期刊部、流通阅览部、信息咨询部、自动化部、自动化研究开发部、古籍特藏部、视听资料室、文献服务部、总务科、保安部、馆长办公室及行政部门等。

北京大学图书馆一直把“以研究为基础,以服务为主导”作为办馆宗旨,为读者提供书刊借阅、资源查询、信息与课题咨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用户培训、教学参考资料、多媒体点播等服务,成为北京大学教学科研中最重要的公共服务体系之一。

有北大人动情地写道:“博雅精致,未名秀美,而图书馆则大气磅礴;博雅使人想到中国古代文化,未名常常触动人的感情思绪,而图书馆则用典雅的造型和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将古典与现代熔为一炉。如果说未名湖的粼粼波光和博雅塔的巍巍身影代表了北大追求思想自由和科学民主浪漫的一面,那么图书馆则又体现着北大人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这是对“一塔湖图”这个典故的又一诠释。

北京大学原校区在北京市中心的沙滩(即北京大学红楼)北一带。1952年院校调整后迁入现校园燕园,也就是被解散的燕京大学校园。校区北临圆明园,南靠北四环,处在中关村地带的北部,周边高校众多,例如东北边的清华大学、东南边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边的中国农业大学,南边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等。

基本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区域:东南部的教学区,西南部的宿舍区,中北部的未名湖区。未名湖风景优美,湖东南角伫立着博雅塔。湖畔周围、西侧一直到西门的区域绿荫葱葱,包括第一、二体育馆在内的建筑都保留了传统中式特色(以南阁、北阁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