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者乃强

经此一仗,刘縯等收拾残兵退保棘阳,甄阜、梁丘赐乘胜继进,妄图一举把绿林起义军全部消灭。他们把大批军用物资留在蓝乡(南阳批阳县境,今河南泌阳县),动员了十万精兵南渡潢淳水(李贤注引《水经注》言,潢淳水在湖阳县境),在潢淳水和讹水之间为营,并“绝后桥示无还”,决心把绿林军消灭。

面对眼前严峻的形势,新市、平林、春陵联军内部出现了动摇,“各欲解去”。反莽联合再次面临考验。当时刘縯心急如焚,可就是想不出什么解救危机的好办法。正在此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下江兵五千余人来到宜秋聚(今河南唐河西),从而给反莽力量带来了转危为安的新契机。

刘縯看见形势严重,一方面安稳军心;另一方面决定派人与当时已经进入到平氏县宜秋(今河南唐河东南)活动的下江兵联合。当时,下江兵由王常、成丹、张印领导,王常是绿林军中初起时首领,不屈不挠,一直打得很勇敢,在进军宜秋前,就曾在上唐乡(舂陵西南,今湖北随县北)打败荆州牧的军队,士气正锐。刘縯亲率刘秀、李通到下江兵驻地。

当时为与春陵兵代表进行会晤,下江兵首领成丹、张卬等人共同推举王常出面。这位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今河南舞阳西)人。新莽末,为弟报仇,亡命江夏(郡治西陵,今湖北新洲)。后来,他与王凤、王匡等组织农民起义,建立绿林军。当绿林军遭“疾疫”不得不分散后,他同成丹、张印进入南郡蓝口聚,是为下江兵。

王常虽然也是农民军的一位首领,但头脑中皇权主义思想比较浓厚,总盼望能够辅佐所谓的“真主”,以此来成就一番事业。与王常相见之后,春陵刘氏兄弟及李通遂向对方展开游说,“说以合从(纵)之利”,即大讲双方实现联合的好处。

没有想到这一席“游说”的话,不仅没有引起王常的反感,相反,倒使他得以大彻大悟。他颇为感慨地说道:“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刘縯听罢这话,在心中暗自高兴,于是向王常表示:“如事成,岂敢独飨之哉!”意思是说,将来取得江山,要与打天下的各位英雄豪杰共享荣华富贵。就这样,双方谈得十分融洽,刘氏兄弟与王常“深相结而去”。

经过这次谈判后,王常即带兵与绿林其他各部复合。下江兵与绿林各部的复合,在当时来说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是因为新市、平林、舂陵初败,士气不振,由于有了下江兵的加入,无异新增了一支生力军,起着鼓舞士气的作用。史称这次联合后,“诸部齐心同力,锐气益壮”。刘縯乘势部署,“大飨军士,设盟约,休卒三日,分为六部”,很快把新旧各部统一编制起来。除此之外,下江兵的联合对整个战局还有个有利之处,即王常所部长期活动在平氏宜秋一带,对这一带地形比较熟悉,有利于对设置在这附近卬阳蓝乡的甄阜、梁丘赐军需辎重进行的袭击。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除夕夜里,刘縯部署的各部首先袭取了蓝乡,取得了首捷,获得了大批军备。

这个时候已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马上就要过年了。驻蓝乡的莽军做梦也没有想到除夕夜起义军会来进攻,稀里糊涂地在刹那间就成了俘虏,他们守护的辎重也都为起义军“尽获”。

正月初一,起义军乘胜进攻,一大早联军就开始向“阻两川间为营”的莽军发起了总攻。“汉军(舂陵军)自西南攻甄阜,下江兵自东南攻梁丘赐;至食时,赐陈溃,阜军望见散走,汉兵急迫之,却迫黄淳水,斩首溺死者二万余人,遂斩阜、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讹水大捷。此战获胜的基础在于反莽武装力量的大联合。这些从前面发生的事情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没有下江兵与舂陵、新市、平林军的联合,也就不可能有水之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