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长安

刘秀的家里共兄弟姐妹6人,大姐刘黄,二姐刘元,妹妹刘伯姬;大哥刘縯(字伯升),二哥刘仲。在兄弟当中,他排行最小。在刘氏兄弟中,刘秀和刘縯最有出息,但这一母同胞的哥儿俩脾气禀性却截然不同。刘縯“好侠养士”,刚毅慷慨而比较外向。刘秀则“性勤于稼穑”,谨厚而比较内向。刘縯经常笑话刘秀整日只知埋头干田间的农活儿,“比之高祖兄仲”。原来,汉高祖刘邦的哥哥刘仲擅长理家治产业,刘邦的父亲总是因此数落刘邦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像刘仲那样勤力。到了后来刘邦做了皇帝,一次在给老父亲祝寿的时候,刘邦想起以前的事就问道:“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这句话给了老父亲一个很大的难堪,当时“殿上群臣皆称万岁,大笑为乐”。说起这位刘仲,对政治则是一窍不通。刘邦封他为代王,有一次匈奴进犯,他竟然吓得弃官逃跑,因此被削夺了爵位。刘縯把刘秀比作刘仲,意思是说他和刘仲一样,也是个窝囊废。刘秀对于哥哥的嘲笑,并不在意。刘秀在萧县叔父那里受完初等教育之后,决心走出家乡,去京师长安的太学(所谓“太学”,是古代的一种政治大学)继续深造,亲眼看一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刘秀从一个小县城来到当时最大的城市长安,见识的东西多了,眼界自然比以前开阔多了。当时他跟随一位名叫许子威的先生学习《尚书》。许先生是庐江(今属安徽)人,后曾官拜中大夫。《尚书》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书经》,是古代政治文献如记事文告、命令、讲话记录等的汇编,据说经由孔子删订。

史载,刘秀学习《尚书》“大义略举”之后,“因学世事”;由于他聪颖勤奋,故“朝政每下,必先闻知”,而且“具为同舍解说”,即把自己所“闻知”的“朝政”解说给同宿舍的人听。应该说,在长安这种学习经历,对于刘秀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当时与刘秀一块儿来京城太学学习的还有族兄刘嘉。刘秀这位族兄也是自幼父母双亡,由刘秀的父亲刘钦收养。刘嘉因为性情仁厚,所以刘钦对待刘嘉视如子。由于这兄弟俩自小一起长大,如今又同来太学学习,所以倒是很好的一对伙伴。刘嘉除了学习《尚书》外,还学习《春秋》。不过比较来看,刘秀却是一个更为活跃并很有胆气的人物。

那时南阳上层人士往来长安,他与这些人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并为之效力。为了解决求学盘资的不足,刘秀与同宿舍住的韩子共同凑钱买了一头驴,租给别人使用以赚钱,不想此做法还真见经济效益。

有一次,为了替季父家追回逃租,他竟然诉讼到大司马严尤那里。严尤见刘秀一表人才,所以对刘秀非常赏识。这些就可以看出青年时代的刘秀便是个颇有政治头脑且善于经营管理的人,说明其思维敏捷,并具有多方面的才干。史书称他“仁智明远,多权略,乐施爱人”,大体还是不差的。

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朱祐,字仲先,当时也在太学学习。刘秀“往候之,不时相劳苦,而先升讲舍”。后来刘秀做了皇帝,朱祐是臣子。有一次,刘秀驾临朱祐家,笑着问他说:“主人得无舍我讲乎?”当年刘、朱二人在长安求学时,两人曾“共买蜜合药”;后来刘秀追念此事,便赐予朱祐白蜜一石,并问道:“何如在长安时共买蜜乎?”

青年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刘秀在京师长安已经生活了很久。他亲身目睹了新莽朝廷的种种实际情况,也亲耳闻听了人们对新莽政权的种种议论。当年他来长安求学时的那种热情没有了,他对新朝彻底失望了。于是决定回到家乡去,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刘秀回到家乡的时候,由于那两年天灾不断,南阳人民的生活面临极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豪家的宾客在外面干起了强盗的勾当。有一次,刘秀哥哥刘縯的宾客“劫人”,受到官府的通缉。事情牵连到了刘秀,迫不得已,他只好跑到新野姐夫邓晨家躲避,史称“避吏新野”。新野这地方刘秀经常来,可算得上人地两熟。不过,总待在姐夫家里也不是个事儿,所以他便往来于新野和宛城之间,做点儿贩卖粮食的生意。

有一次,刘秀、刘縯兄弟和邓晨一块儿来到宛城,同穰(今河南邓县)人蔡少公等宴饮闲谈。少公谈到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戏语“刘秀当为天子”。座间有人应声问道:“是国师公刘秀乎?”原来这里所说的“国师公刘秀”

指的是刘歆。他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也是位饱学之士,虽然是皇族,但却为王莽心腹,官拜新莽国师,总揽朝廷文化意识方面的事务。由于图谶里面有“刘秀当为天子”的话,所以刘歆于建平元

年(公元前6)改名刘秀以当之。发问的那人显然也知道这件事,而明知故问。不料刘秀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反问说:“何用知非仆邪?”意思是讲,你们怎么知道图谶里的刘秀不是说我呢?满座的人都大笑起来,以为刘秀这个黄毛小子太不知天高地厚了,竟敢想当天子!

但邓晨听了心里却感到特别高兴,认为自己的小舅子志向不凡,将来必成大事。他不由得想起了一段往事:有一次,邓晨和刘秀共同乘车外出,因在路上遇到朝廷的使者没有下车回避,使者见状大怒,对二人恶语相加。当时刘秀自称江夏卒史,邓晨则更名称作侯家丞。使者认为他俩的身份有诈,便要带二人到前面不远处的亭部去验证,打算治其不实之罪。正在这个紧要关头,刚巧来了新野宰潘叔,经他向使者求情,二人总算是免去了一场祸事。这件事给邓晨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感到只要和刘秀在一起,即便遇到天大的事,似乎也能逢凶化吉。

自那次宴饮闲谈以后,邓晨的心里老惦记着那次与蔡少公等人宴语中刘秀说的那句话,希望此言能早日变为现实。可他每次看到刘秀的时候,好像没事的人一样,每天不慌不忙地做他的贩谷生意。有一天,邓晨实在憋不住了,便冲着刘秀把自己的看法和盘托出:“现今王莽倒行逆施,残暴横虐,竟然违背只有秋冬才能行刑杀人的祖宗成规,在盛夏季节便大开杀戒,这是老天爷灭亡他的时候到了!过去我们在宛城蔡少公那里聚会时所谈的谶言‘刘秀当为天子’,难道不该独自应验在你的身上吗?"邓晨本想借此一席慷慨陈词,激起刘秀的热烈反响。不料,刘秀只是对着邓晨一笑,却未作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