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恨归天

久久沉浸于无限悲愤与忧伤之中的光绪帝,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1908年11月13日),在西太后患病之后他也“疾甚”,于次日(11月14日),光绪帝便饮恨逝于瀛台涵元殿,终年(虚龄)三十八岁。时隔二十小时,清王朝在实际上的最高当权者、统治中国将近半个世纪的“女皇”西太后,也相继病死。

由于“宫掖事秘”,对于光绪帝的神秘之死,从事发起即连宫内的一些大臣也“莫知其详”。因而死后,就对光绪帝的死因众说不一,成为晚清史的又一大疑案。

前些年,中国从事医学、医药学研究工作的同志,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光绪帝临终前之脉案、药方等原件的验证与研究,确认光绪帝“死于结核病”。

当然,就这一新的研究角度而言,是值得欢迎的。但在封建专制时代的宫廷,脉案及药方,并不都是御医对患者诊治的真实记录。

据在当时给光绪帝治病的医师记述,他患有“遗泄(即遗精)”,“头痛(神经衰弱等)”、“发热”、“脊骨痛”、“无胃口(无食欲)”、“痨症(结核)”等多种疾病。

另在其他有关资料中,也有关于光绪帝患“虚痨”等记载。因此认为光绪帝身患“结核病”,当是无误的。

但从光绪帝临终前的脉案来看,却没有结核病恶化的症状。所以,仅据清宫的脉案、药方,还难以揭示光绪帝的真实病情,更不能探明与此相关的内幕。

据记载,在西太后患病期间,十月初二日(10月26日),光绪帝接见日使伊集院彦吉于勤政殿;十月初六日(10月30日),赐达赖宴于紫光阁;十月初十日(11月3日)西太后寿辰,光绪帝又亲“率百官晨贺太后万岁寿”。也在当日“突传圣(光绪帝)躬不豫”,但“入诊者佥云六脉平和无病也。”

另据《清宫琐记》载,太(御)医周景濂亦日,初“帝无大症,诸臣皆以平和剂进之”。再参照此间光绪帝的活动情况,可见他即使发病,但其病情也不会严重,何况光绪帝患的均为慢性病。不过,从此之后,光绪帝的病,却引起西太后的格外关注。

西太后在病中,还命其亲信、庆亲王奕助为光绪帝寻医。西医师屈桂庭,就是在奕勖授意下由袁世凯推荐进宫为光绪帝治病的。

另外,在帝身边任职近二十年的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恽毓鼎记云,在此之间“有谮上者,谓帝闻太后病,有喜色”。

太后怒曰:“我不能先尔(指光绪帝)死”。唯恐在其死后光绪帝重新上台操政,无疑是西太后的最大顾忌。

至十月十八日(11月11日),当屈桂庭再次进宫护理光绪帝时,他发现其“忽患肚痛,在**乱滚”,而且当时的光绪帝“面黑,舌黄黑”。

这时,屈桂庭也感到难以理解,认为“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

但是,他见此情况后却匆匆离开了清宫。遂即在光绪帝死去的前一天十月二十日(11月13日),西太后在授意公布帝“病甚”的同时,又降懿旨宣布,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在宫中教养,复命载沣监国为摄政王。

对光绪帝的继承人及其之后的执政者,都作出了安排。至于光绪帝之死的确切原因,尚有进一步探究的必要。据西太后的亲信“侍从”说,“皇帝殡天之后,(西)太后闻之,不但不悲愁,而反有安心之状。”

总之,光绪帝在清廷中长期遭受的控制与打击;无论在精神和志向上都受到了压抑与摧残;在身心上经受的折磨,甚至其骨肉亲情也被人拆毁,真可谓,光绪帝的一生“未尝一日展容舒气也”!

其实,这亦为光绪帝“多病柔弱”的根源。可以认为,光绪帝英年早逝,与西太后控制下的清王朝黑暗腐败是密切相关的。假如说光绪帝入坐清宫,是出于一种政治需要;那么他的死去,也未必不是清廷政治腐败的必然。

随着光绪帝与西太后的相继死去,清王朝的末日亦随之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