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说容易让人误解的话

纵然只是一句玩笑话,若造成对方的误解,恐怕也会导致意想不到的不快;甚至是一句安慰、犒劳的话,如果对方接受的方式不同,也可能变成误解。因此,在说话之前,一定要考虑对方的状况以及接受的态度。

那么,怎样才能尽量使自己的话不被别人误解呢?

1.不要随意省略主语

根据现代语法,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中是可以省略主语的。但这必须是在交谈双方都明白的基础上,否则随意省略主语,容易造成误解。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在一家商店,一个男青年正在急急忙忙地挑帽子,售货员拿了一顶给他。他试了试说:“大,大。”

售货员一连给他换了四五种型号的帽子,他都嚷着:“大,大。”

售货员生气了:“分明是小,你为什么还说大?”

这青年结结巴巴地说:“头,头,我说的是头大。”

售货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旁边的顾客“扑哧”一声笑了。造成这种狼狈结局的原因就是这位年轻人省略了他陈述的主语“头”。

2.要注意同音词的使用

同音词就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在口语表达中脱离了字形,所以同音词用得不当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如“期终考试”就容易误解为“期中考试”,所以这时,不如把“期终”改为“期末”,就不会造成误解了。

3.少用文言词和方言词

在与人交谈中,除非有特殊的需要,一般不要用文言词。文言过多使用,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不利于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表达。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伙子,年过30岁仍没娶妻,他母亲非常着急。后来别人给他介绍了一位姑娘,几天后,他写信告诉母亲:“女方爽约”。母亲非常高兴,认为约会是爽快的,逢人就讲儿子有对象了。一年后,母亲要求见见姑娘,儿子才把“爽约”解释清楚。母亲连连责怪儿子话没说清楚,耽误了时间,小伙子也后悔莫及。如果小伙子当初把“爽”字改为“失”字,或许早就有妻子了。

4.说话时要注意适当的停顿

书面语要借助标点把句子断开,以使内容更加具体、准确。在口语中我们常常借助的是停顿,有效地运用停顿可以使你的话明白、动听,减少误解。有些人说起话来速度很快,特别是在激动的时候就不注意停顿了。

有一次下班途中,一位青年遇到一群刚看完电视球赛的学生,就问:“这场比赛谁赢了?”

有一个学生兴奋地说:“中国队大败韩国队获得冠军。”

这位青年迷惑了:到底是中国队大败了韩国队,还是韩国队获得了冠军呢?他又问了另一位学生,才知道是中国队胜了。

我们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语句的停顿,使人明白、轻松地听懂你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