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话要因人而异

美国前总统里根像绝大多数演员和政治家一样,老早就滋长了一种博人喜爱的欲望。他用精心安排的幽默语言点缀他的演讲,以赢得特定观众的尊重。

对农民发表演说时,里根说了这样一件事来讨好他的听众:

一位农民得到一块业已干涸的小河谷。这片荒地覆盖着石块,杂草丛生,到处坑坑洼洼,他每天去那里辛勤耕耘,不断劳作,最后荒地变成了田园,为此他深感骄傲和幸福。某个星期日的早晨,他操劳一番后前去邀请部长先生,问他是否乐意看看他的田园。

那位部长来了,视察一番。他看到瓜果累累,就说:“呀,上帝肯定为这片土地祝福了!”

他看到玉米丰收,又说:“哎呀!上帝确实为这些玉米祝福过。”接着又说:“天哪!上帝和你在这块土地上竟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呀!”

这位农民禁不住说:“尊敬的先生,我真希望你能看到上帝独自管理这片土地时,它是什么模样。”

里根迎合少数民族的手法就像他迎合不同阶层的人民那样变化多端,富有吸引力。在向一群意大利血统的美国人讲话时,他说:“每当我想到意大利的家庭时,我总是想起温暖的厨房,以及更为温暖的爱。有这么一家人住在一套稍嫌狭小的公寓里,他们决定迁到乡下一座大房子里去。一位朋友问这家中12岁的儿子托尼:‘喜欢你的新居吗?’孩子回答说:‘我们非常喜欢,我有了自己的房间。我的兄弟也有了他自己的房间。我的姐妹们都有了自己的房间。只是可怜的妈妈,她还是和爸爸住一个房间’”。

里根总统访问加拿大,在一座城市发表演说。在演说过程中,有一群举行反美示威的人不时地打断他的演说,明显地显示出反美情绪。里根是作为客人到加拿大访问的,作为加拿大的总理,皮埃尔·特鲁多为这种无理的举动感到非常尴尬。面对这种困境,里根反而面带笑容地对他说:“这种情况在美国是经常发生的。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意从美国来到贵国的。可能他们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听到这话,尴尬的特鲁多禁不住笑了。

我国有句谚语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看来远隔重洋的里根是深谙此道的,所以在政坛上才能够左右逢源,大出风头。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因人而异是非常必要的。在一般情况下,运用因人而异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性别的差异。对男性,需要采取较强有力的劝说语言;对女性,则可以温和一些。

根据年龄的差异。对年轻人,应采用煽动的语言;对中年人,应讲明利害,供他们斟酌;对老年人,应以商量的口吻,尽量表示尊重。

根据地域的差异。对于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所采用的劝说方式也应有所差别。比如,对于我国北方人,可采用粗犷的态度;对于南方人,则应细腻一些。

根据职业的差异。不论遇到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要运用与对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关联较紧的语言与之交谈,对方对你的信任感就会大大增强。

根据性格的差异。若对方性格直爽,便可以单刀直入;若对方性格迟缓,则要把握“慢工出细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