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事需先谋势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常常面临诸如“形势喜人”或“大势已去”之类的局面。形势喜人时,顺风顺水,百事易成;大势已去时,举步维艰,处处掣肘。“势”对于事情的成败乃至人生的得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势”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春秋末期的《孙子兵法》中。在《孙子·势篇》中对“势”的阐述有:“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湍急的流水迅猛地奔流,以致能把巨石冲走,这是因为它的流速飞快所形成的势。又云:“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子认为,就像将圆石从万丈高山上推滚下来那样,就是所谓的“势”。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孙子所谓的“势”,是指形势、态势、气势等,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也——这是睿智的孙子给我们留下的谆谆教诲。势成则乘势而上,势不可挡,事半功倍;势败势如山倒,大势已去,事倍功半。总之,势是一个立体的环境,而事是处于这个环境中的某一个点而已。

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下棋如此,经营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些人看着不显山不露水,数年之后却好运连连、功成名就;而更多的人虽忙忙碌碌、东奔西跑,却一直没有出头的日子。这其中的差别无非在于:前者重“谋势”,而后者谋的只是“事”。谋势者,善于明势、造势、乘势、因势、借势、蓄势,力之所至,势如破竹;谋事者则拘泥于琐事,难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得到的往往只是眼前的微利,却可能损失了将来的厚报。

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第一章》引齐人之言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铉基,不如待时。”

天下潮流,浩浩****,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唯有谋势者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高屋建瓴,纵横捭阖。不谋势或不善谋势,必然招致衰落和灭亡。大到国家,小到企业、个人,都适用这一规则。晚清的统治者,因为陶醉在“天朝上国”的虚幻骄傲与无知中,无视国外的先进制度以及科学技术,对外闭关自守,对内愚弄百姓,不知顺应局势自我变革,在逆势而行的历史潮流中书写了中华民族最为惨痛的一页历史,教训十分惨重。今天,我们做工作、办事情也是这样,正确把握“势”就能够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目的;与“势”不符,轻则事倍功半,重则贻误时机。武侯祠中有一楹联曰:“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就是这个意思。认清形势、总揽全局,说到底就是要有一种谋势的意识、谋势的眼光、谋势的水平。

谋划局势,把握大势,顺应趋势,是为了乘势而上。势具有可变性和易逝性。唯有善于谋势,进而善于乘势,这样才能抢占先机,谋出新局面,创出新境界。

人生在世,唯一势尔。大势成大事,小势成小事,无势不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