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隋唐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但它费工、费时,又不经济,印刷术的改进创新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北宋的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然后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画突起的高度就和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将它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要备有几个到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如果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随时可以制作。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印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毕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易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

毕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仅仅印个两三本,不算省事,但是要印成百上千份,那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