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源于管理粗放

粗放式管理,即在经济投入、成本控制、人员管理、质量监管等生产环节中没有一套合理有效的运行体制,管理中只是为了完成某一既定目标,而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过程。

在供不应求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许多企业大都是粗放式管理,甚至目前的部分企业在管理中还是采用粗放管理的形式,比如,进原材料从不用讨价还价,对原材料的质量把控也不那么严格;企业招人不论是否符合岗位,都能用;设备也是不重视保养维修,能凑合用就行。其结果造成原材料浪费、废品次品成堆,组织机构臃肿,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都无法提高。

可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些生产制造重工业产品的企业,还存在着粗放式经营管理的现象。

粗放管理最明显的特征是:追求由投资和需求所拉动的规模增长。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很多企业,特别是资源垄断型或经营特殊型的企业,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迅速发展壮大。员工甚至能从几十个人发展到几千人,销售收入在几年内就能急剧扩展到10多个亿。但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些企业由于缺乏长期规划而很快衰败了。

粗放式管理的第二个特征是热衷于管理思路和经营战略的思考,缺乏对具体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企业管理针对性、操作性和执行力不强。粗放式管理的缺点就是不精细,由于管理不精细,也会造成许多浪费的黑洞。我们可以发现,凡是粗放式管理的企业在管理上大多浮于表面,形式主义占上风,没有严格的细节执行体系,虎头蛇尾。比如,很多企业往往片面地追求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空喊“质量重于泰山”等口号,而实际上却并不执行,许多环节都是走过场。

粗放式管理的第三个特征就是仅仅满足于管理效率的“差不多,过得去”。在这种管理思想的指引下,员工自然而然地形成差不多的思想,工作粗枝大叶,标准意识不强,只重过程,不重结果。有的工作看似做了,但细处没做,远未达到精确、量化、规范的要求。比如,在产品质量方面,员工常常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可以向老板交差。老板对产品合格率、每道工序的能力和成本等情况知之甚少。在市场上和同行比较相差十万八千里。

总之,在这种粗放式管理下,企业的效率和成本也都是一笔糊涂账。

如果说在物资短缺时期,企业粗放经营也照样有钱赚,那么在市场经济年代,企业这种粗放式模式管理就难以立足了。21世纪,全社会在生产力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已告别了短缺经济,靠传统生产要素、特殊历史条件所占据的优势已经不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同一类型的产品自然也相应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粗放型的管理已经不能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在客观上要求企业的管理必须转型。

特别是在企业面临国内、国际双重竞争的时代,企业管理必须改变粗放管理的模式,实现向精细管理的过渡。任何企业,如果试图按照粗放式管理的老套路来经营将会更加步履维艰。粗放管理不但严重阻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忽略成本的粗放式管理会加速企业的灭亡,甚至会把原本一个蒸蒸日上的企业拖向深渊。

纵观“旭日升”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其最大的败笔就在于企业管理上存在着粗放管理经营的漏洞。他们不计成本地推行广告“高空轰炸”,派出上千名营销人员寻找经销商,铺货、回款,这些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此外,“旭日升”粗放的营销模式导致市场冲货现象不断,市场秩序混乱引发企业信用危机。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流于形式,激励和约束机制发生错位,终于,“旭日升”坐困危局。

由此可见,忽略成本的粗放式管理会加速企业的灭亡。那些被一时胜利冲昏头脑的公司一旦不注重成本管理,早晚会受到市场的惩罚。

粗放式管理主要来源于人的经验,各管理环节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想象,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作为企业领导,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不研究企业成本费用状况、构成及变化,不能精确地管理成本,企业怎能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呢?因此,这种无法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注定要被淘汰。